- 熱門議題:
- 「回憶凋零,愛還在-當失智症踏入家中」 、
- 「厭世代」 、
- 「用愛『陪伴』孩子築夢」 、
- 「沈春華關鍵秀」
【音樂永存】磁條年代:我的雷諾原子筆和錄音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時至今日,或許是對數位世界快速變化的反感,也可能是流行文化意見領袖們的陰謀,卡帶隨身聽這些80年代的玩意兒,似乎又在年輕人時髦話題的選單內出現。想想,在新世紀的2017年,腰間掛個卡帶隨身聽走在路上,確實蠻帥又吸睛。
編按:2017年金曲獎第28屆主視覺由設計師顏伯駿操刀設計,將以「載體萬變,音樂永存」為命題,專為5種音樂載體(黑膠、卡帶、CD、數位、未來)設計專屬封面,藉以呈現音樂載體的歷史脈絡和文化。關鍵評論網藝文版非常榮幸與設計師顏伯駿團隊合作,邀約5位樂評人,以5種載體為題,探討音樂文化和載體的發展關係。本篇文章為糯米糰樂隊主唱馬念先所撰寫的錄音帶和雷諾原子筆,也請讀者欣賞顏伯駿所設計的「磁條年代」。
文:馬念先(糯米糰樂團主唱)
相信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五、六年級生,對於拿著雷諾原子筆轉錄音帶的畫面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印象吧。錄音帶、隨身聽、卡座機......雖然這些東西是已經被淘汰兩個世代的音樂相關產物,但在我心中,它們卻是徹底改變音樂產業的重要關鍵。事實上,錄音帶的出現,讓所有人都能方便、簡單地再製、拷貝音樂,隨身聽的出現更是劃時代的改變了人類的聆聽習慣。
來說說我的童年吧,如果沒記錯,第一張自己買的卡帶,應該是細胞音樂出的告示牌合輯。在那個不需要符合著作權、沒人在乎合理使用範圍的年代,「二次創作」可是非常的盛行的,這樣一張東拉西湊的大合輯,就可以滿足年輕的我所有需求。
把耳機戴上、按下play鍵的那一剎那,彷彿進入了一個脫離現實的奇幻的世界,再也不用煩惱永遠搞不懂的珠算課題,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想像。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不是男生嗎?為什麼是女生在唱?WHAM!樂團他們穿耳洞、戴耳環欸!這些現在見怪不怪的事,透過卡帶,這些曾經「驚世駭俗」的橋段,每天都會出現在我腦裡上演。
卡帶的原理說來簡單也複雜,把聲音利用磁粉存到磁帶上,這件事我到現在都還是覺得神奇,錄音帶最美妙之處,就是你可以自己錄製你想要的東西。那時候的我,每天打開收音機、轉到ICRT電台、客製化的混音帶(Mixtape)就在我的房間裏一張一張完成,再用爸爸新買的雙卡座音響拷貝另一卷給同學,這就是當年在乏味的課堂裡,永遠得不到的成就感。
對我而言,錄音帶還有另一項「魔力」。當時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仔細想想,那台電腦對我來說唯一的功能就是打電動而已,所有的遊戲都是存在「錄音帶」裡!我的天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這種像是錄音帶的電腦磁盤,究竟是怎麼把遊戲裝進裡頭的,這奧妙至今我還是搞不懂,但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錄音帶和長得像是錄音帶的東西,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經跟「先總統蔣公」差不多了。
錄音帶當然也有缺點,譬如說錄音帶播放器因為機械結構的問題,選曲功能非常差,在卡帶盛行之前,普遍的黑膠唱片遇到不想聽的歌,把唱針拿起來放到想聽的部分就好了;錄音帶之後的CD時代,更不用說按個鈕就搞定,還能一直重複想聽的部分。這種便利,卡帶則完全沒辦法做到,雖然有些播放器有選曲功能,但還是會擔心磁帶過度磨損而很少使用,大部分時間還是乖乖聽完A面再慢慢享受B面。當然手動捲帶的雷諾原子筆也是不可或缺的「神器」。
正是因為卡帶的這些「不便」,使得我們聆聽的過程中,每一張專輯都是一面擔心磨損磁頭、消耗磁粉的考慮下完完整整地聽完,這些「不方便」不知不覺為我的成長中,充分供給了日後寫歌編曲的養分,這樣因為不便利而帶來的助益,是我當初完全沒想到的。
錄音帶在我寫歌的歷程中,同樣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嘗試自己寫歌曲,當年的電腦還是所謂的486時代,什麼電腦錄音根本不是窮學生們能夠想像的方法,可錄音的隨身聽就是我唯一記錄創作的工具。每一回要錄試聽帶(DEMO)都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彈錯了、唱歪了,整首歌就得重頭來過。這個創作習慣就算到了車用音響也能播放CD的年代,我都還是隨身帶著錄音機和空白卡帶,腦中一響起什麼新的旋律,就會趕緊找個沒人的地方或是躲進車裡,把旋律記錄下來,這種習慣一直到數位音樂時代,iPhone普及,我才漸漸地脫離這種「卡帶癮」。
許多音樂人、音樂愛好者心中,錄音帶或許是最差的一種選擇,它沒有黑膠唱片的溫度感,音質又比CD爛,耗損和失真率又高,但錄音帶仍然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要是有一天,要我選擇一種媒介記錄我的一生,我還是會選擇錄音帶當做我人生的硬碟。
時至今日,或許是對數位世界快速變化的反感,也可能是流行文化意見領袖們的陰謀,卡帶隨身聽這些80年代的玩意兒,似乎又在年輕人時髦話題的選單內出現。想想,在新世紀的2017年,腰間掛個卡帶隨身聽走在路上,確實蠻帥又吸睛。但裝備畢竟只是裝備,流行配件如同快時尚,下一季就再見了。卡帶、隨身聽出現在人類進步最迅速、最不可思議、最繽紛燦爛的80年代,重點絕對不在這些表象的「收藏」價值上,而是那可以用雷諾原子筆,咕嚕嚕地轉動,藉著磁粉和磁帶載錄、傳遞的流行文化,那才是卡帶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