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他不是想死而是想結束痛苦:如何陪伴憂鬱症與企圖自殺者?

【圖輯】他不是想死而是想結束痛苦:如何陪伴憂鬱症與企圖自殺者?
Photo Credit: 海苔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常常都誤以為,自殺的人有一個「最終原因」,好像找到了,就可以根治一切一樣。但是憂鬱(Major Depression)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本文利用圖片說明憂鬱症與企圖自殺者的複雜成因、藥物作用、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陪伴當事人。

文:海苔熊

我們似乎是是需要原因的動物。近期新聞揭露的自殺事件,已經有許多人去推測踹度,包含:「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她為何會憂鬱這麼久?、是因為性侵事件嗎?還是家人?出版之後的壓力?還是……、是不是精神科藥物沒有用?、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是幹什麼吃的?你看最後還不是死了?」

這些評論和猜測,有的是出於憐惜,有的是出於憤怒,有的是出於自己議題的投射。有的則是掉入「責備受害者」效應(victim blaming)的陷阱,我們會傾向將事情發生的原因歸因於受害者本身,認為那是他們自己的特質、是他的父母造成,來「保護自己」,為什麼這樣做可以保護自己呢?

正因為它可以維繫我們心中的「公平世界信念」(Just-world belief)。我們大多數人對世界都抱持著一種「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的想法,可是今天的當事人是跟我們一樣的年輕生命,這樣一來,我們的信念就受到挑戰了。於是你告訴自己:或許「他們」跟我不同,我才不會這麼容易就想不開!改個名字就好了阿,很難嗎?只要這樣想,你就可以成功地把可能的傷害跟自己區隔開來了,獲得控制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只是,在做這樣區隔的同時,你也一併區隔了人們最珍貴的兩種情感,同理和愛。

我們害怕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畢竟,當我們給當事人一個「原因」以後,事情好像就變得「比較容易」理解,心裡面也似乎有一個「安」的感覺。只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被確認「原因」嗎?

我們常常都誤以為,自殺的人有一個「最終原因」,好像找到了,就可以根治一切一樣。但是憂鬱(Major Depression)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或者說所有心理疾病都是複雜的,原生家庭、個人特質、基因、社會支持、生命經驗……牽涉到的原因如此糾結混雜。

我想,「原因」固然重要,但很多文章已經做了相關的討論,況且我們都不是當事人,實在很不適合當柯南。對我來說,目前更重要的是「活著的人」如何和自己相處?同樣受心理困擾所苦的人,如何尋求協助?同樣陪伴欲自殺(或嘗試多次自殺)者的朋友、伴侶或家人,如何在數次努力未果之下,仍能維繫希望?如果你身邊有心理困擾的朋友,什麼樣的陪伴才不會「太多」或「超過」?

這篇文章將會以一系列投圖片,說明憂鬱症與企圖自殺者(Suicide Attempt)的複雜成因、藥物作用、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陪伴當事人。其實,不只是當事人,很多時候陪伴者也會很無力、看到他們的摯愛如此痛苦,也會掙扎是否該放棄,還得常常提心吊膽「會不會下一秒他就離開我了」,在這樣多重壓力之下,可能會說出「你不想活沒人逼你」之的話……當雙眼目睹生命變得如此艱難,陪伴者如何在陪伴的同時有品質,也好好照顧自己。

接下來我們將會以案例、可行的方法來說明「如果你的親人朋友在你面前要自殺」時,該怎麼辦?

18209081_769369916559212_138949604071043
Photo Credit: 海苔熊

「你不要過來,你再過來我就全部吃下去。」她手中拿著一整罐安眠藥,我那時候竟然還在努力回想安眠藥的致死劑量是多少。

「把刀還給我。我再說一次:還、給、我!沒關係,不還我是不是?我去拿一把更利的!」她正想打開抽屜的時候,我一把把她抱住。她大聲咆哮,連樓下的鄰居都聽得見。

「嘿,我跟你說。我明天就會死了噢,我連遺書都寫好了,一份給你、一份給爸爸,一份給奶奶,還有一份給筱晶、一份給阿東。汪汪看不懂字,不過我有替牠買了一箱罐頭放在儲藏室,我過世那天,記得拆給牠吃。」都已經到這個節骨眼了,她還是一樣很在乎別人,連我們的狗她都沒忘記。可是每當她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好像說什麼都對、說什麼也都錯……

老婆罹患憂鬱症的那一年,鄭宇花了很多時間上網找資料,卻發現網路上雖然有很多陪伴憂鬱者的資料,但是「關於自殺」的因應方式卻相當有限,不外乎送醫住院、找諮詢師、請家人和朋友幫忙——卻沒有任何一篇文章教他,當你最愛的人拿著一把刀在你面前,信誓旦旦地說要去死的時候,你可以做點什麼。

18155837_769369889892548_587683150337254
Photo Credit: 海苔熊

如果你有類似的朋友,我想一開始一定很不能理解,為什麼他會把死一直掛在嘴邊?難到有沒有別的方法了嗎?其實,正因為他已經想到沒有辦法可以想了,才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可以想像它就像是一道很困難的數學題,你是寫對的人,當然知道這題有其他的解法,但他深陷其中良久,不知道該怎麼解,只想把考卷撕爛!

18238777_769580549871482_608358226088070
Photo Credit: 海苔熊

「正面思考」是過來人的語言。很多人會習慣問憂鬱症患者:「你為什麼心情不好?是什麼事情影響到你嗎?可以說出來啊?」然後當對方說不知道的時候,陪伴的人會覺得很挫折,心想:「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心情不好不是都有原因嗎?」

其實,這個假設是錯的。如果我們繼續用前面數學題的例子,當你一題的答案解不出來、怎麼寫都錯的時候,旁邊答對的人跟你說:「你知道哪裡錯了嗎?」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是不是有一種:「我要是知道,我就不會算不出來了啊!」的感覺呢?

18156376_769369966559207_169894427553369
Photo Credit: 海苔熊

憂鬱症的情緒是很複雜的,根據素質-壓力理論(diathesis-stress theory),一個人想要自殺可能受到遠因與近因的影響,例如牽涉到當事人小時候的一些負面經驗、長期以來對自己的負向語言、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不足、一個人的強韌性(Robustness/ Resilienz ),甚至最近的失落事件,例如失戀或者是重要他人死亡等等⋯⋯在這麼多繁雜的原因之下,你要他如何確認「真正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