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血汗醫療,健保署加碼:未來護理人員負責的病患越少、醫院得給付越多

杜絕血汗醫療,健保署加碼:未來護理人員負責的病患越少、醫院得給付越多
Photo Credit: Corbi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醫學中心護病比只要小於標準8,得到的健保給付都一樣,缺少降低護病比的誘因,健保署因而決定調整護理費用,鼓勵醫院增聘護理師,以有效照顧病患。

(中央社)

為改善護理血汗過勞,健保署5月起將護理費加成幅度擴大為3至14%,每名護理人員照顧病患人數的「護病比」增為五級,護理負擔減少、人力愈足,健保給付的加碼愈多。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從2015年起增列新台幣20億元用於「護病比加成」,護病比的數值愈低,代表著每位護理人員照顧的病人愈少,健保給付加成愈多;過去護病比級距僅分三級、加成介於9到11%。

修正前:

  • 護病比在8.5~8.9,加成率為9%
  • 護病比在8.0~8.4,加成率為10%
  • 護病比小於8,加成率為11%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過去護病比僅分三級,差距不大,醫院只要比評鑑標準9好一點點,至少就有9%加成,幾乎是「人人有獎」。

他指出,5月起上路的新規定,不僅把級距從三級拉到五級,護理費加成率也擴大範圍,希望藉此鼓勵醫院補足人力不減薪,改善醫療品質。

修正後:

  • 護病比在8.5~8.9,加成率為3%
  • 護病比在8.0~8.4,加成率為6%
  • 護病比在7.5~7.9,加成率為9%
  • 護病比在7.0~7.4,加成率為12%
  • 護病比小於7,加成率為14%

中時報導,健保署醫管組專門委員陳真慧表示,護病比為一名護士照顧多少位病患的比例,護病比愈低表示一名護士照顧病患數愈少,顯示醫療照護品質愈好。以醫學中心為例,去年有67%的醫學中心護病比小於8,27%的醫學中心護病比為8~8.4,6%醫學中心護病比則為8.5~8.9。

陳真慧指出,但醫學中心護病比只要小於8,大家的給付都一樣,對於將護病比降得更低的醫院並不公平,亦缺少更努力降低的獎勵誘因,健保署因而決定拉大護病比加成給付。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龐一鳴表示,由於分級更細了,護理費的給付將更趨公平,同時鼓勵醫院將護病比降愈低,可以有更高的給付獎勵機制,提高增聘護理人力的意願。

蘋果報導,以醫學中心為例,若是1000床滿床的規模,分三班制照顧人力加上休假,約需550名聘雇護理師,可達到護病比九的醫院評鑑標準;但若要取得14%的最佳給付,護病比需降至6.9,經計算得聘雇718名護理師,等於需增聘168人。

護病比是指醫院中護理人員和照顧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個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計算方式為:醫院床位數 × 佔床率 × 3 ÷ 每日三班護理人員上班的總人數。


另護理工作流動率高,不利經驗累積,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將來也要求醫院填報年資三個月以上護理人員離職率、兩年以上資深護理人員比率,與實際照護護理人員數等資料,監測護理品質,也防止醫院聘請大批沒經驗的護理師充數。

然而臉書社團護理正義也指出,新制沒有限制每個護理師的照顧上限,依照床位數計算的結果,恐造成一個護理師超額照顧多個床位,依然血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