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機器人的反撲:奈米科技失控後的「灰霧」問題

機器人的反撲:奈米科技失控後的「灰霧」問題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科技的不斷進步也可能讓人類更容易達到這些價值觀的標準。問題在於,未來整合性科技真的能徹底改變人類的體能狀態和生活方式嗎?還是它們只能單純強化我們已經擁有的能力?

文:伊芙.哈洛德

美國電腦系統公司—美商甲骨文有限公司(Oracle Corporation)的共同創辦人,比爾.喬伊(Bill Joy)點出了機器人學、奈米機器人和生物工程等新興科技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因為日後這類科技都將具備自我複製(self-replicating)的能力。他擔心自我複製型的機械一旦啟動,是否就會無止盡的複製,耗盡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資源,成為壓垮人類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像人類的繁衍必須有所節制一樣,往後這些自我複製型的機械也必須加以控管,否則地球很快就會不堪負荷,無法供應大批長壽人類的需求。同時,喬伊也指出另一項疑慮,那就是網路資訊的氾濫,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取得製造強大科技的相關技術,這些人當然也包括唯恐天下不亂的頑劣惡徒。

喬伊預估到了二○三○年,市面上可能就會出現自我複製型的機器人。試想這個狀況:一部機器人被植入了惡意程式,複製出了大量分身,準備連成一氣的鏟除人類。在這種情況下,繼克服兇猛野獸的侵略之後,人類勢必將面臨與極度強大的機械侵略者纏鬥的險境。

這些科技當中,喬伊特別擔心自我複製型奈米機器人所帶來的後果。這些分子大小的機械雖然能夠大幅增進人類的健康、對抗老化,但是,當它們逸散到環境,失去掌控、不斷複製時,極有可能吸乾地球上的每一滴養分。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資源將被大量如塵霧般瀰漫的自我複製型奈米機器人耗盡,科學家和生命倫理學家把這種未來現象稱之為「灰霧」(gray goo)問題。

由於奈米科技日新月異,這方面的提前考量更是刻不容緩。現在,科學家已經為奈米科技做出了一些因應之道,像是設定奈米機器人完成任務後(例如消滅癌細胞)就自動關機,或是讓奈米機器人利用自己身上的資源進行自我修復。透過這些具有時效性的設計,能夠有效排除奈米機器人在人體內、或是環境中無限複製的可能性。瞭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科學家在設計奈米機器人的同時,通常都會避免「灰霧問題」的發生。

可是喬伊的另一點擔憂倒是相當值得我們深思。確實,現在大部分的整合性科技都是由私人企業合作研發,而這些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將最新研發的技術快速商品化。儘管現今的法規規定這類公司必須設有包含生命倫理學家的監督委員會,但是政府體制下的監管單位(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卻不可能完全掌控這些私營企業的運作狀況,因為優先獲取專利,將新技術商品化是私營公司的首要考量,這表示要他們提供手中的研發資料恐怕不太容易。因此我們必須捫心自問:「將這種具有顛覆人類現況的革命性科技,交由以營利為導向的私人企業研發,真的恰當嗎?」或許,對全球市場而言,訂定出一套健全且合理的通用規章才是當務之急。再者,為了確保各國謹守安全性政策和常規的規範,在經濟方面,我們也應該透過通用的國際法規使各國的經濟平權。

便利?還是侵犯隱私?

未來,將有許多現代人因整合性科技而面臨天人交戰,難以理出其所帶來的究竟是好還是壞。舉例來說,最近科學家成功研發了一項新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捕捉人類腦部的電波,再將腦部電波轉換成電腦可以判讀的訊號,讓人類可以不需言語、直接透過電腦傳達訊息。

這項科技讓距離不再是人類溝通的問題,人類將可以無所侷限的「直接對話」,只不過,這項科技也可能被嚴重濫用。例如,透過這種「人腦—網路和人腦—人腦」之間的連結科技,雇主會不會要求每一位員工都要連結到「公司的網路」?在這個網絡裡大家的意識都是共享的,雇主不但可以將公司的訊息強行植入「使用者」的腦中,更可以讀取使用者的思想。隱私權是人類多麼重要的權利,難道我們真要如此拱手交出自己思考權利?當我們放棄自己思考的能力後,這項科技會不會發展出更加複雜的功能?政府和有權有勢的財團會不會透過這項技術,在我們的腦袋裡「植入」某些想法?

話雖如此,「人工植入」的應用對行將就木之人而言尤其重要。譬如,有一項科技能藉由激發人體的幹細胞不斷生長,治癒身上的各式疾病,或是讓病況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不惡化的長時間。然而終究有一天,某個不治之症又找上門時,我們的生活品質還是會因此降低、變得不甚理想,甚至是難以忍受,讓我們亟欲想要中止幹細胞的新生作用。

這時問題來了,在什麼樣的時機和狀況下才可以中止它?又該由誰來中止它?當我們中斷這個療程時,會不會被視為是謀殺、自殺、安樂死,亦或是某個我們尚未命名的行為?就算我們不願意去面對人生的終點,但是從古到今仍沒有一個人能逃得過死亡。雖然美國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等鑽研人工智慧與健康等思想家曾預言,人類若能夠成功將心智上載到機械之中,就可以徹底根除死亡對我們的威脅—不過至今我們離永生不死還有一段漫漫長路。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大多數身強體健的人都會欣然接受多活個幾十年的想法,只是最終事實恐將證實,生物永生不死的願望根本僅是一場空想,因為「老化」是比「延續生命」更能克服的難題。不僅如此,當我們選擇用頂尖科技延年益壽後,面對人類無力抵抗的衰老死亡時,又該何時決定中止這些支持著生命的頂尖科技(包括植入我們體內的人工機械),使人得以善終呢?這勢必又是另一個大難題。

重新建構人類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