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漢堡——隨時令肉食者對素食改觀

未來漢堡——隨時令肉食者對素食改觀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eyond Burger的Beyond Meat品牌背後有Bill Gates的財力和名聲的支持,這方面應有優勢,有機會成為第一個打入主流的純素品牌,不再是只能在中環才買得到的貴價小眾奢侈品。

愛爾蘭雖然形象落後,但即使遠在西歐盡頭的Dingle半島海角亦通訊無間。我們行山時已收到風,期待已久的Beyond Burger(BB)終於登陸香港。

回家後第一時間到尖沙嘴和歷山大廈兩家Green Commons一連試了兩日,今早更在家自煮,確認味道和口感都比預期更好。好在其味鮮如牛卻無其膻味,在紅菜頭的「血紅」和煙薰味夾攻之下,不禁鈎起祖先圍爐燒肉的美好回憶。老婆試了一啖就收貨,警告我要小心,此物邪惡,會上癮,獨自在家不要想起就食,否則減磅不成,下月遠征澳州超級馬拉松時又要DNS(不出發)或DNF(不完成)。

那天在海運大廈Green Commons坐在少婦團旁邊,聽到有人彈出一句「素食無營養」,衝動之下發表了《素食不是 XYZ》公開演說(下省數千字)⋯⋯對不起素食運動,相信她們會繼續食肉。我還以為經過這些年,大家都知道素食不是佛堂齋,不再「吃再多都不會飽」及蛋白質和營養不足。BB的宣傳單張可見,「未來漢堡」的熱量和蛋白質 [註] 份量和傳統漢堡飽相若或稍勝一籌,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更「無得比」,加上刻意營造比普通漢堡更有「咬口」的厚靭質感,相信願意一試的肉食者必定會對素食改觀。

對科學來說,食物只是必要之惡,好吃固然是優點,但若要花太多精力在煮食,就有違戒肉的初衷。享用Beyond Burger完全不需要廚藝,煎熟上碟就是一頓美食,懶人如我等以後多了一個即食麵之外更健康的選擇。 Green Commons建議首先解涷(以微波爐處理或預先放上零度以上的雪櫃上層),兩面各煎三分鐘(若由 frozen 狀態開始煎,需多加數分鐘)。我用不沾鍋來煎,不加油亦不會「黏鍋」,沒有影響口味但更健康及減少進食熱量,最重要是可免鍋。

不過,Beyond Burger並非食材科技上的革命性發明。據我所知,這名譽仍屬於Quorn品牌的人工培養肉食菌(不是食肉菌!)系列。BB最大的創新在於打入主流飲食的野心。它不介意和肉食產品直接比較,以美味為首要賣點,希望擺脫傳統素食產品的小眾形象。若純粹以味道和其它素食品牌比較,Beyond Meat、Quorn、Linda McCartney以及本地品牌甘薯葉等各有千秋,以後家中仍常備。要進入主流市場,味道只是一個環節,成功關鍵在於價錢和銷售渠道。BB的Beyond Meat品牌背後有Bill Gates的財力和名聲的支持,這方面應有優勢,有機會成為第一個打入主流的純素品牌,不再是只能在中環才買得到的貴價小眾奢侈品。

註: BB宣傳單張資料顯示,其蛋白質含量比傳統更高,有網友強烈質疑數據。據我Google「Mcdonald's hamburger protein content」所得,100克麥當勞漢堡肉塊含13克蛋白質,按4盎司(未來漢堡的重量)的比例上調至15克,仍遠少於BB的20克。單張所示並無誇大。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