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中國開花了 老牌車廠卻愁爆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中國,只要吸引到投資者注意,任何事的盛衰循環與汰弱留強都可以超快鏡展現,共享單車這一塊的洗牌過程,相信在今明兩年將不斷上演。
共享單車在中國片地開花,「共享概念股」雞犬皆升。不過據《金融時報》指出,傳統單車製造商並未有「共享」到這股熱潮帶來的「錢途」,不少老字號對前景憂心忡忡。
「單車銷售店告訴我們今年銷情不好,有些店甚至倒閉。」上海鳳凰自行車董事總經理于越峰在廣州出席中國最大貿易易展時說。「有的廠家嘗試轉型,配合共享單車發展,這會令零部件價錢上升,影響整個供應鏈。」
有120年歷史的上海鳳凰是中國最老字號自行車製造商之一,2016年的收益增長超過三成,但公司覺得有隱憂。于越峰留意到的是,共享單車app(應用程式)去年開始大受歡迎,但內銷單車整體銷量卻下跌。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起飛,很多民眾不論有沒有富起來都拋棄了那陪伴自己走了千里的單騎,改用電單車、私家車,或公共交通系統。1980年至2014年間,在北京騎單車上班的民眾比例由60%降至12%,去年共享單車概念開始受熱捧,加上霧霾污染終於迫出了民眾和政府的一點環保意識,單車市場生起變化。
三軍未動,「銀兩」先行。風險投資基金愛煞了中國發展共享單車這概念,一年內把幾百萬輛單車塞進大街小巷,籌集數以億美元計資金,龍頭摩拜單車(Mobike)和ofo最得寵,20多家較小型的公司也急不及待跳進熱窩裡要撈一筆。這些帶著新經濟新技術的公司,為去年市場總值達110億美元的中國單車業帶來震撼。
「我們原先同傳統單車生產商談過合作,但最終決定自行研製自家單車,因為我們的要求很不同。」在50個城市擁有約365萬部單車的Mobike負責人說。他們要的是能配備互聯網連線及全球定位(GPS)的組件,不用充氣、不易磨損的車胎,車架也要耐用不生鏽。
目前Mobike除了擁有自己的單車廠,也跟其他公司合作,包括得到iPhones生產商——台灣的富智康入股。在富智康協助下,Mobike聲言單車年產量可達3650萬部,那是相當於全球單車產量近一半。Mobike與ofo都志不止於中國,它們的單車會運到新加坡等地,要進軍國際市場。
科技與新經濟洪流讓傳統單車生產商有點無所適從。于越峰說,單車廠本身是個微利行業,銷售跟不上就捱不住。他認為共享單車公司的營運跟科技公司一樣,虧大本也有投資者撐腰,所以眼中只有流量、數據、市佔率,「眼下首要是狂推app,投資自己的平台,賺錢是以後的事。」
上海鳳凰於4月中宣布要在產品中加入科技元素,同薄荷智造聯手研發新一代電助力自行車。說得明白點就是加了一個充電模塊,讓你騎單車之餘可以給手機充電,又可以作為電助力動力系統騎行。雖然不是共享單車,在新聞稿中也要加上「為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這一句。
另一家老字號,中路股份旗下的上海永久,有76年歷史,於去年底宣布投資發展共享單車業務,並自行研發app。公司又呼籲政府加強規管日益龐大的共享單車市場:要及早預防太多營運商加入,會令到路面單車數量急增,同時也要防止單車遭隨處丟棄的歪風。
在中國,只要吸引到投資者注意,任何事的盛衰循環與汰弱留強都可以超快鏡展現,共享單車這一塊的洗牌過程,相信在今明兩年將不斷上演。
- China’s bicycle-sharing boom poses hazards for manufacturers (Financial Times)
- 上海永久将加入共享单车 官方:尽快规范市场 (第一財經日報)
- 中国共享单车兴起,为何传统自行车厂却不太高兴 (21CN 科技)
- 上海凤凰自行车“放量” 共享单车带来行业新机遇 (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