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陳曉娟旅居海外那幾年裡,也曾和其他國家的音樂人交換作品,他們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同樣表達對這首〈愛〉的感動。
小品般的鋼琴聲緩緩淡入開頭,莫文蔚猶如探問般的細膩吟唱揭開序幕,隨著中段鼓點的加入加強力道,將壓抑已久的情緒推至高點爆發後嘎然而止,在靜定間,莫文蔚富有戲劇性的聲音又再次提問,鋼琴聲再度緩緩淡出。
這首〈愛〉,不僅讓2002年加入新力音樂的莫文蔚首度奪下金曲歌后,作品也深獲評審青睞,李焯雄與陳曉娟在第十四屆金曲獎也分獲最佳作詞、作曲人的殊榮。
提起〈愛〉的創作過程,作曲人陳曉娟說,她在1996年初次到紐約,帶著朝聖的心情到處聽Jazz,而她所聽到的第一場Jazz表演,是個年約70歲左右的婦人在又小又幽暗的臺上閉着眼睛、唱著不屬於流動在陳曉娟血液中的音符,「那個畫面讓我很震撼,也很感動,心裡也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要寫出70歲時仍感動自己的音樂。」
那晚,陳曉娟走回飯店的路上,心裡有段旋律響起縈繞,但她當時沒有刻意記下來,但卻不定期地反覆出現在腦海中,直到有天接到莫文蔚新專輯的邀稿,「突然間,那段旋律跟Karen的樣子兜上了,想像著她的聲音跟自己心裡那段久久未忘的旋律連結,於是缺的那一大部分,很快地在十幾分鐘內就補起來了。」
從有創作動機開始,隔了六年才交出完成作品,陳曉娟表示,雖然動機不是因為莫文蔚才有的旋律,但整首歌的完成確實是因為莫文蔚,她自己非常確定這是為莫文蔚量身打造的歌,因為寫完之後她也曾想過,如果莫文蔚的專輯不採用,她也想不出另外一個人選可以唱這首歌。
這首歌當時陳曉娟同時填詞譜曲,歌名叫〈趕路〉,創作靈感來自她有非常多次一個人旅行的經驗,在同一個皮箱裡換裝不同的衣物到不同的目的地,從思考目的地、期待行李打開後會變成怎麼樣,再開始選擇,摺疊到細心地擺放,直到飛到了目的地打開行李的那一刻。皮箱裡的東西,可能會是原先設想的那個樣子,也可能因為旅程中經歷太多次跌跌撞撞而完全變形。
陳曉娟說,原來在〈趕路〉的歌詞中寫下「用舊皮箱裝新行李在另一個雪地裡旅行」,想傳達的就是這樣一份沈澱後更加內化的熟女感情觀,在創作當時她並沒有太多刻意設計,只想傳達在那個階段感受到的世故與無奈。
不過被收入莫文蔚的專輯後,由李焯雄重新填詞,成為大家現在熟知的〈愛〉。陳曉娟說,歌詞雖然有不一樣的風景,卻仍然動人,很讓她驚豔,她深信用不同的方式與其他音樂人共同創作,也能夠撞擊出不一樣的火花。
陳曉娟回憶,莫文蔚當年在金曲獎後台跟她說,當她聽到陳曉娟唱的demo時,眼淚就這樣掉了下來;而陳曉娟在聽了莫文蔚唱李焯雄作詞的〈愛〉之後,也有同樣的感動。
在陳曉娟旅居海外那幾年裡,也曾和其他國家的音樂人交換作品,他們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同樣表達對這首〈愛〉的感動。她認為,只要自己很誠懇的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聽歌的人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感動,而她也在自己的創作路上不斷地印證這樣的信仰。
陳曉娟強調,創作是能量的釋放,每寫完一首歌都覺得自己很解放,很難特別挑出最鍾愛作品的那個部分,「因為小至每個音符或文字裡一個嘆息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但她也說,有時候成功的作品,並不會有相等的運氣被演唱得很成功甚至被聽見,如果這首歌〈愛〉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很多的因緣都非常俱足且成熟,讓這首歌可以被傳唱,被喜愛,被肯定。
〈愛〉的成功不僅有許多歌手翻唱,也成為歌唱比賽的熱門選唱金曲之一,但最讓陳曉娟印象深刻的是,有個高中輔導老師請她協助諮商一位未來想要從事流行音樂工作的高三學生,因為他面臨大考,手機跟電腦都被家長管控,所以他把自己的創作都錄在一部小小的、很陽春的電子翻譯字典中。
在小小的輔導室裡,他們談著談著,那個學生就拿起吉他跟那部翻譯字典唱了改編的〈愛〉給她聽,這是第一次陳曉娟聽了翻唱的〈愛〉起雞皮疙瘩。她沒想到一個還天真的孩子也可以把〈愛〉唱得如此純粹、如此動人。
〈愛〉是陳曉娟極為鍾愛的作品,也讓她首度獲得金曲獎肯定。她笑說,自己的創作能從入圍到得獎自是令她感動,重要的是,金曲獎更讓長時間支持她從事音樂工作的父母有一個具體回饋,對從事教職的父母來說,能夠得到「官方」認證應該讓他們非常安心!
陳曉娟不但在第十四屆金曲獎以〈愛〉獲得最佳作曲人肯定,當年另首收錄在那英專輯中的作品〈如今〉也同時入圍,在競爭激烈的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戰場中,她一人就占了兩席,隔年在第十五屆金曲獎更以阿桑的〈葉子〉,連莊最佳作曲人獎項,突破金曲魔咒。
陳曉娟說,金曲魔咒通常都是別人冠上的,在創作路上有怎樣的期許或計畫,只有自已才知道,當然,不是每個厲害的創作人都會有緣分遇上金曲奬的肯定,但就算沒有金曲奬這個東西,世界上還是會不斷地出現美好的音樂。
陳曉娟說,金曲奬是肯定也是鼓勵,但能真正成為一個用音樂說話的人則是一種驕傲;而回頭看自己當年所創作的〈愛〉,陳曉娟有甚麼話要對這首作品說?「這麼多年了!我還是經常因為『愛』而感動。」
本文獲MÜST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