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越南船民抵達加蘭島外,不惜放火鑿沉木船只求印尼政府收容

當年越南船民抵達加蘭島外,不惜放火鑿沉木船只求印尼政府收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館長告訴我,島上曾關過25萬名來自印支半島的船民,開始時我有點不相信,以為他是說2萬5千人。他重申道,是25萬人,不是2、3萬人。這令我震驚。

在我的報人生涯中,越南船民的悲劇對我的衝擊很大。當年首次到印尼廖內省的峇淡島(巴淡島),聽當地人說,幾十公里外的加蘭島,過去是十分重要的船民難民營,如今成為船民博物館。為找尋海外華人悲劇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傷痕,我立即決定前往參觀。

上個世紀,極端的意識形態盛行,安份守己的越南華人和柬埔寨華人遭到浩劫,造成南中國海上演出一幕一幕的悲。170多萬人投奔怒海,多少人葬身大海,多少人在上岸後長期囚禁荒島,歷盡苦難。

b5
上世紀70年代末抵達印尼加蘭島岸外的越南船民歷史照片。

7大橋連接8島嶼

印尼在峇淡島地區興建7座跨海大橋,將峇淡本島與鄰近的7個海島連接起來。一條80公里長的公路越過7座大橋,像珠鏈一樣,把8個海島連接越來。

我們的車離開了峇淡市中心,朝南行駛,跨越一座鋼索大橋,進入第二個海島。高高的大橋氣勢雄偉,有像檳威大橋。站在橋上,俯瞰底下的海峽,只見深藍色的海水和海面上點點輕舟,景色怡人。

其他幾座連接海島與海島的大橋雖然不這麼雄偉,但行駛在橋上,海景盡在眼簾下,也令人心曠神怡。沿途經過的海島,人煙不多,一片農村景象,公路兩旁有不少龍珠果果園和菜園。偶爾可看到養雞農。

我們終於抵達第7個海島──Batam Pulau Galang。這是個荒島,上個世紀未期,這裡曾關過大批越南船民,如今成為加蘭島船民博物館,記錄下東南亞華人的悲歌。

博物館前展示船民投奔怒海最有代表性的物證──幾艘當年船民逃離越南所乘坐的木船。博物館當局特地動用卡車,把當年船民在加蘭島岸外鑿沉所乘木船的殘骸,從海邊搬運到島上博物館前陳列,加強博物館的吸引力,通過這些木船殘骸,告訴參觀者那段悲痛的東南亞華人歷史。

Batam_049
博物館前展示船民投奔怒海所用的木船。
Batam_048


當年大批越南華人在茫茫的南中國海上,面對狂風暴雨和惊濤駭浪。有些面對喪盡天良的海盜之洗劫和姦殺。所到之國家都不大願意收留他們,迫使他們繼續在海上飄流。

站在破木船前拍照,遙想當年越南船民為爭取印尼政府收留他們,不要把他們趕出大海,讓他們在大海上繼續飄泊,下定決心,鑿沉木船,跳下大海,奮力游上岸的情景。

島上見證海外華人歷史傷痕

加蘭島船民博物館的四周是一片熱帶海島風光,林木茂盛青蔥。一排單層建築物,面對一個草場,館前一支旗桿,懸掛印尼國旗,有如鄉區的一間學校。

入口處有一座石雕,類似巴里島廟宇的神明雕塑。對面是一列雙層建築物,是一座前軍營,也是囚禁犯罪船民的監獄。

Batam_057
加蘭島船民博物館外觀。

我們見到博物館老館長。他很高興地接待我們,告訴我們這個難民營的歷史。只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不能與他長談。

老館長說,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到加蘭島,長期在這裡工作和生活。他說,島上的難民營於1975年開闢,到1996年關閉,前後有21年歷史。

事前我對印尼曾廖內省加蘭島上難民營的情況不甚瞭解。老館長告訴我,島上曾關過25萬名來自印支半島的船民,開始時我有點不相信,以為他是說2萬5千人。他重申道,是25萬人,不是3、2萬人。這令我震驚。

Batam_070
博物館牆上懸掛著曾在難民營內生活的一千名船民肖像。

他說,這些船民抵達加蘭島岸外,決心登陸,不惜放火燒木船或鑿沉木船,以求印尼政府收容他們。後來,有20多萬人幸運地獲得第三國收留,移居歐、美、澳等國家,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館長說,現在,這些前加蘭島難民分佈世界各地,不少人有所成就,生活不錯。

他說,這些幸運者不忘過去那段歷史,不忘在加蘭島上的生活,感激聯合國當年給他們的協助,曾返回海島,祭拜在逃難時期喪生的同伴。

他說,約5,500人沒有機會獲得第三國收留,最後被強行遣送回去越南。有些人進行抗議,不願回越南,企圖自淋汽油焚身。

他說,另外約500多名船民,沒有機會移居歐美國家,長眠在這個海島上。島上有一個難民墳場,埋葬著這些客死荒島的船民。

博物館內陳列著不少船民當年在營內生活的日用品,他們製作的佛像、觀音像和他們的繪畫。有些照片顯示,已移居第三國的前難民帶著和尚返回加蘭島,做法事,為死難的前同伴超度。

Batam_063
營長(右)與筆者。背景是營內難民留下的一張畫。
Batam_067
加蘭島難民製作的手工藝品。
Batam_071
難民日常生活的用具。

加蘭島上的越南難民面對長期囚禁荒島,前途茫茫,精神壓力大,不少人自殺。

島上有一座人道紀念雕像,紀念一位自殺的女船民。旁邊說明板上寫道:島上難民的自殺率相當高。一般上,精神憂鬱症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此外,有些難民為了抗議當局的管制條例以及當局要他們強行遣返回越南,選擇了自殺的道路。

Batam_042
女船民Tinh Nhan 遭強姦,悲憤上吊自殺。島上難友為她建立一座 Humanity Statue ,懷念這位苦命的同伴。

神廟和教堂成為船民精神寄託的地方。島上殘留的舊觀音寺,只剩下一座木牌樓,上面《觀音寺》幾個字還清楚可見。我們登上一座建在山丘上的新觀音寺。站在寺廟前,涼風習習,居高臨下,望向遠處的海灣,讓人心情寧靜。

Batam_039
殘存的觀音寺。
Batam_078
加蘭島觀音寺牌樓上一行華文字:峇淡加蘭島觀音寺紀念1979年聯合國救濟越南難民前來留下歷史。

寺內有觀音像,華族傳統的龍雕塑等,是典型的華人寺廟。四處可見華文字,入口處牌樓上有一行華文,對聯合國當年的救濟島上難民表示感激 。

島上有一間天主教堂,看來獲得相當妥善的修護,環境清幽。只見小溪木橋和一片草地,不遠處一間屋頂上有個十字架的教堂。以前難民居住的營房已棄置,人去樓空。島上難民醫院也緊鎖大門,四周無人。

Batam_076
島上船民的天主教堂,環境清幽。


我們驅車緩緩繞地走一圈,憑弔上世紀7、80年代東南亞華人慘痛遭遇的歷史遺跡,感嘆極端思想主義帶給人類的災禍。

相關評論: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在此:(一)(二)(三)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