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宣布四年至少投入100億反毒,強調經費無上限、修法加重刑罰

林全宣布四年至少投入100億反毒,強調經費無上限、修法加重刑罰
Photo Credit: 林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媒體詢問司法國是會議有人提出毒品除罪化,行政院態度為何?林全表示,第一線販毒、製毒的人不可能除罪化,除罪化應該指的是吸毒人。

(中央社)

行政院長林全今天表示,將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反毒品新策略,預計四年投入反毒經費新台幣100億元,一年25億元。林全強調,反毒經費沒有上限,該做的就做。

法務部、教育部和衛福部上午在行政院進行「毒品防制策略」報告,林全會後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反毒策略。

林全指出,去年查獲毒品案件人數約6萬人,有27,000多人因此入監,占監獄人犯48%。過去防毒策略都是查緝毒品數量為主,未來將建立以人為中心的防制新思維。

林全表示,規劃將檢警調毒品資料結合起來,建立資料庫,形成網絡圖,以有效找到毒品源頭;對吸毒者則提供更多離毒協助,進行連續追蹤輔導,建立個案管理機制,並提供就業輔導。防毒策略有兩大項,第一是打擊毒品供應,第二個是降低吸毒人口,兩者同時進行。

在打擊毒品供應方面,林全說,要在兩年內添購快速鑑定儀器、增加公民營檢驗機構,提高驗毒能力;以科技化緝毒,利用大數據追查源頭;建立毒品查緝區域聯防機制,以防查緝時毒販流竄到鄰近地區;建立村里鄰長的偏鄉毒品通報ㄊ網;建構軍中毒品通報網絡及查緝合作機制;提升海關跟海巡署的邊境毒品查緝能力等。

在降低吸毒人口方面,林全表示,要將主動找出潛在毒品吸食者列為學校的辦學績效;學校與警方聯防,建立毒品熱點巡邏網;對涉毒學生進行一人一案的專案輔導追蹤;將毒藥癮治療處遇涵蓋率從目前的11%,四年提高到20%;衛福部建立北中南東整合性藥癮醫療示範中心、增設治療性社區、擴大補助中途之家,並將法務部地方毒防中心移給衛福部主管,加強醫療功能等。

林全指出,行政立法單位也要合作修法,販毒給未成年人、懷孕婦女,或製造、運輸、販賣混合性毒品,將加重其刑1/2;將持有一、二級毒品加重要件的「純質淨重」修正為淨重;降低持有三、四級毒品的入刑標準,從純質淨重20公克降為5公克等。

林全說,目前反毒經費一年約12億元,為達到上述目標,將增加為一年25億元,從2017年到2020年,反毒經費每年至少25億元,四年達100億元規模;反毒經費沒有上限,該做的就做。

他表示,希望2018年底能初步建置大數據資料庫,2019年之後全面掌控吸毒人數,2020年看到毒癮戒治成效。期待能找出毒品黑數,有效抑制染毒人數,並減少涉毒者衍生犯罪。

20170506「毒品防制策略」報告 from R.O.C.Executive Yuan

自由報導,媒體詢問司法國是會議有人提出毒品除罪化,行政院態度為何?林全表示,第一線販毒、製毒的人不可能除罪化,除罪化應該指的是吸毒人。

政府的做法是希望分類,吸毒者要戒護,更重要是治療,不只是認為他是犯罪人,也是一種當病人一樣治療,只要吸毒者願意治療,一定給他機會讓他治療,縱然有判刑,但可以用緩刑的方法,若治療失敗才會接受有關刑責。

東森報導,現在許多毒品來源來自中國、或毒販逃竄到中國,外界關心如何緝捕,以及兩岸如何聯防?林全強調,重點是在阻絕境外,不讓毒品流入台灣;法務部長邱太三表示,吸毒販毒傷害國家形象,想必對岸應該也樂意與其他國家就此問題共同合作打擊犯罪,警政署與中國有情資交換的互動與管道,調查局則有持續跟各國洽簽合作協議。

如何解決毒品氾濫?調查顯示民眾支持「加重刑責」

(中央社)一項調查顯示,對於台灣的藥物濫用問題,最多民眾歸咎於家庭教育問題,超過社會風氣、政府措施等。對於遏止方法,44.61%民眾認為需加重刑責。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於今年3月14日至4月12日,針對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調查,總共有1179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8.82%受訪者反映周遭有親友濫用毒品,84.14%同意毒品氾濫是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75.48%不贊成毒品除罪化。

進一步問及台灣校園及軍中毒品氾濫的根源,最多受訪者選擇的是家庭教育問題(21.12%),其次是社會風氣問題(19.68%)、政府措施欠佳(19%)。

不過,對於遏止毒品的方法,壓倒性的44.61%民眾認為需加重刑責,高於加強家庭教育(9.92%)和其他措施。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根據上述調查,建議政府加重吸毒、販毒者的刑責,對軍隊及校園進行全面性尿篩驗毒,即早發現防範。不過仍建議校園尿篩,仍應在家長的同意下才可施行。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系教授許福生建議,政府應設立一個統整單位,整合醫療、司法、教育等部會,共同打擊毒品氾濫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