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鄉民們大力批評「婦團」,不僅是在為各種平權和人權運動扯後腿,更是在不自覺中成為房思琪事件的加害者。
一篇新聞出來,內容是婦女團體罵柯P失言,然後鄉民們群起圍攻報導當中被引述的「婦女新知基金會」和「現代婦女基金會」,說她們「怎麼不去罵郭冠英、怎麼不去罵陳星」,一定是政黨打手。經由幾個熱門粉專的貼文(另一例子),每篇至少都是上千個分享和上萬個讚,還有PTT上面幾篇被推爆的文,推估至少觸及率超過十萬人。剛剛看到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版上已經開始有一群人去鬧版,然後看了一下PTT上面以及粉專的留言串,大家對婦女的批判言詞根本就是到達了變態的程度,各種難聽的詞都出爐。
其實,這只是鄉民們的「仇女」日常。台灣人的性別平權觀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都是房思琪事件的加害者。
婦團做了些什麼?
在質疑婦女團體「都沒做事/沒批判」之前,是否要先了解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
先來看一下「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立於1982年,戒嚴時期就開始試著捍動體制,是台灣長期以來推動婦運以及各種人權運動的主要推手之一。過去很長的時間以來,她們在推動修改民法親屬篇(和晚晴婦女協會等重要的團體,讓已婚婦女不再是丈夫的附屬品)、家庭暴力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以及同性婚姻等重大法案,婦女新知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們最近在推動的議題包括: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批判舉債8,800億元、長照、關注各種過勞議題、提倡公共托育、呼籲政府重視結構性低薪以及人們不敢生育的問題等等(在這些議題,她們從未因為不同黨執政而改變過立場,但常常一下被說是民進黨派來的打手,一下又變成國民黨的打手)。
重點在於,一大堆鄉民質疑說你怎麼不罵郭冠英、怎麼不去罵陳星、為什麼只罵柯P?這種質疑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首先,從林奕含事件曝光以來,婦女團體也好,人權團體也好,每個都是努力在講說「性教育」的重要、性別平等的重要,都在努力去做能改變結構的事情。
例如,最近,一大堆恐同家長聯盟正全面進攻校園,要將性別平等教育廢除,最努力阻止的,正是鄉民們最討厭的這些「婦團」。前幾天尤美女立委(曾任婦女新知董事長)才剛質詢教育部長,希望部長能夠頂住各種恐同的壓力,並且要更積極捍衛性別平等教育、防止下一個房思琪的出現。然後還有將近兩百個團體們聯合召開記者會「孩子最大的恐懼:性別平等教育做得不夠好!」。
之前婦女新知曾出版《校園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最近也再重新貼上網。她們還是「通姦除罪化」的主要推動者,也就是林奕含在她的婚禮上曾經公開呼籲過的事情。(而先前每當她們在推動這個議題的時候,鄉民又跑出來罵說婦女團體毀壞家庭價值。)
也就是說,當鄉民們在砲轟說婦團怎麼不對林奕含事件發表意見的時候,這些團體們都直指問題核心:性教育、性別平等觀念、性搔擾防治等事情,這難道叫做沒有發表意見?
只要是國民黨就一定是壞事?
另一方面,「現代婦女基金會」也被砲轟,主要是有人說是國民黨的潘維剛女士所成立的,所以一定是「打手」,然後有人開始把國民黨做的那些壞事情全部套用在婦團的身上。
等等,難道說國民黨的人就不能談女性議題?這是什麼邏輯?
剛蒐尋一下這個組織最近成立了性侵受害者的陪伴/復原/性別教育等網路協助系統,而且還是跟「女人迷」這個專門的女權議題媒體合作。總不會說女人迷也是國民黨打手吧?相較於婦女新知從事的是「倡議」的行動,現代婦女基金會主要做的事是提供各種陪伴受害人、提供法律諮詢等,是以「服務」為主要取向的組織。過去她們也辦過很多防治家暴、提倡完整性教育、防治性侵等相關的活動。
這些議題都很重要,投入的人當然是不嫌多,不會因為是國民黨的人成立的,我們就可以因人廢言,然後把所有婦團或人權團體通通罵進來。(國民黨「有人」很沙豬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沙豬,「有人」做過壞事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壞人。這個道理適用在各政黨/團體)
再說,針對一些離譜「個人發言/個人行為」的批判,至少在我所追縱的這些人權團體的成員當中,也從來不曾少過,只是不可能媒體每個都報出來。而像現代婦女基金會的執行長針對郭冠英的公開批判也曾登在媒體報導,在林奕含自殺時也曾有公開的發言,那些在罵說婦團先前都不發表意見的鄉民們,是否可以先用一下Google?
她們只是沒有將「把單一犯罪者揪出來」視為首要的任務,沒有開記者會去罵單一個人(但還是有被quote針對事件和個人的評論啊)。再說,媒體也不是每一個事件都跑去訪問這些人權團體啊,而她們長久以來的許多針對結構性問題的修法倡議,往往都沒有媒體版面。
再退一步來說,人權團體們的成員本來就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去批判。想想看,為什麼一定得針對「個人」做批判?先前有許多政黨青年軍的人去戰別人的時候最愛用的就是「你不去批判a或b或c.....n,就是雙重標準、所以不可以批判第n+1件事」這種奇怪的資格論,如果我們討厭這樣的邏輯,是否要先防止自己變成這樣的人?而且,如果你看不慣一個人/事/物,自己去批判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要花時間批判說「你看誰誰誰怎麼不來批判」?(這道理就跟某黨青年到現在還是整天在臉書上面說為什麼社會運動不去衝民進黨,但自己卻從不付出行動,有87分像)
人們只在乎獵巫,卻不想改變結構問題
追根究柢,有很多鄉民好像只在乎獵巫式的快感,在乎對於「個人」的追殺,但是對於根本上改變整個體制的事情,是不是因為太麻煩、太長遠了所以懶得關心?是不是因為去獵巫人權團體剛好可以滿足自己「參與其中」這樣的感覺,最方便快速達到讓自己安心的方式?
想想看,如果林奕含(還有像是葉永鋕,以及無數的受到人權團體們幫助的人們),知道鄉民們去狂噴婦女新知基金會、狂罵投入性侵害議題的團體、以及砲轟那些站在最需要幫助的人們身邊的團體們,會有何感想?
對了,長期以來隱藏所有該公開的資料(該會的律師在公聽會上親口承認)、拿國家的錢(例:累積超過一千億元的「勞軍捐」)而且每年光是「利息收入」就超過三億元、主要目的是當做國民黨宣傳機器的那個團體叫做「婦聯會」。最簡單的事實與邏輯是:存在一個或多個「假婦團」,不代表「所有」婦團都是假的。如果連這最基本的事實都搞不清楚,只能說是民智未開了。
當這些人權團體、婦女議題倡議團體們正在努力對這個龐大的沙文結構做出一些改變的嘗試的時候,鄉民們也該自己練練等級,不要幫忙沙豬們扯後腿,或者自己變成其中一員好嗎?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李牧宜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