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Photo Credit:WHAT MARTHA DID NEX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藥物濫用問題,也許只有當我們重新打造出屬於這個世代的「藥物教育」,讓大多數民眾建構出對「藥物」、「濫用」這些詞彙的正確認知,並去除一切對於「毒品」這個詞近乎反射式的激憤、先入為主的想像及預設立場時,這個社會的藥物及物質濫用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所謂的青春,總是試圖在躁動與反動間尋找一處讓自己真正感到自在的天地,藉此暫時脫離沈重的課業、家長的期待、同儕的比較或情竇初開中的難以言喻。這處所在或許是小說裡的奇幻場景、音樂裡的殘響世界、偶像劇中的酸甜苦辣或是派對與舞池中藥物帶給人的迷醉、狂喜與超脫。

相較於教室、課堂、師長、校規或法律,對某些苦悶的青年來說—快樂丸(又稱搖頭丸,Ecstacy),才是讓他們真切感到自在、愉悅、欣喜的途徑。服用快樂丸後,一股發自內心深處而來的暖流席捲全身,帶走他們對於成長的恐懼與焦慮;同樣地,對15歲的英國少女瑪莎(Martha Fernback)來說也正是如此,她也只是個單純想得到快樂的小女孩罷了。

四年前夏天那個充滿陽光的週末午後,2013年7月20日,瑪莎與一群朋友正準備去泛舟,在英國牛津的一處公園裡,她吞下0.5克、純度高達91%的MDMA粉末(快樂丸裡讓人興奮的主要成分),如此多的劑量一般來說至少能給5位成人服用,但瑪莎只是個瘦小的15歲少女,因此過量的藥物立刻帶給她激烈的身體反應— 呼吸困難、瘋狂升高的體溫、心跳及血壓,很快地她就失去意識昏倒在地。

快速趕到現場的急救人員當場為她進行CPR,嚇壞了一群正在公園裡做日光浴的的民眾,急救人員隨後迅速地將她送往醫院進一步搶救, 接手的醫護人員盡了全力想要挽回這名小女孩的生命,但在瑪莎被送抵醫院後不久,也就是她服下藥物的三小時後,醫生就宣布了她的死亡。

瑪莎是一名單親少女,她唯一的家人—她的媽媽安妮-瑪麗(Anne-Marie Cockburn)並不是一位不負責任的家長,她與女兒非常親近,雖然她在一間小公寓裡獨力撫養瑪莎, 但她們仍然過著愜意的生活,在瑪莎死前一週,她們還去了IKEA準備重新佈置瑪莎的房間;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直到瑪莎死去的那天。

996556_148532052009698_692744589_n
Photo Credit:R.I.P Martha

事實上,安妮在女兒死前就知道她曾經服用過快樂丸,就如同一般家長,她以強硬態度鄭重警告瑪莎不要碰那些非法藥物,「向它說不就好了(Just say no.)」,無奈憾事還是終究發生。安妮也坦言,以前的她對於「藥物除罪」、「娛樂用藥合法管制」等議題一點也不在意,因為她認為這與她和她的孩子無關。

更諷刺的是,在瑪莎死後,安妮在女兒的電腦裡翻閱她的上網紀錄,發現瑪莎曾試圖在網路上搜尋快樂丸的正確使用方法,這名年僅15歲的少女並不輕率或衝動,她想要安全地服用這個藥物,她只是嚮往快樂而非希望死亡,但瑪莎卻還是因為資訊不足而在細節上鑄成大錯。

如果你唯一一個孩子有一天因為服用非法的派對娛樂藥物過量致死,你會氣急敗壞地要求政府「向藥物宣戰」,還是將餘生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及藥物政策改革?失去自己人生中唯一的依靠、唯一一個女兒的安妮,出人意料之外地選擇了後者。

她並不責怪自己的女兒、女兒的朋友、藥物甚至是藥頭,這樣的選擇令人感到荒謬或驚訝嗎?如果我們深入了解這位堅強母親內心真正的想法,你就會知道一點也不。

安妮表示,她希望當年女兒受到的藥物教育能夠給她更充分的用藥安全資訊,讓她能藉此做出更謹慎的決定,而不是只一味地告訴青少年「向藥物說不」,以為如此一來就會天下太平、不再有年輕人會去服用非法藥物。

這位痛失女兒的母親認為,包含她自己在內,也曾只要孩子「向藥物說不」,而非向孩子提供她應該知道關於藥物的正確資訊,就是這樣不足且不負責任、鴕鳥心態的藥物教育,導致瑪莎最後陷入如此脆弱和危險的情況。

因此,安妮開始四處奔走、向政府官員請願、接受媒體採訪,提倡解除對於這些非法娛樂藥物的禁令,並以嚴格、負責任的合法管制取而代之。安妮指出,目前對於藥物的禁令徹底失敗了,而她的女兒正是所謂「向藥物宣戰」下的犧牲者,她認為核心問題在於,直到政府願意改變之前,還有多少個瑪莎會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顯著成效的「藥物戰爭」而死?

安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政府嘴裡說著「向藥物宣戰」,卻任由風險持續存在,她認為是時候採取對於藥物新的態度,也就是由政府合法管制、提供藥物而非單純禁止,她強調:「這將有助於保護我們的孩子,為我們所有人帶來一個更安全的社會,讓醫生和藥師,而不是黑幫、犯罪集團與藥頭來供給藥物。」

在安妮的理想中,她希望未來娛樂用藥物在政府的控管下,年輕人可以從有關當局認可的安全來源合法取得上面貼有清楚成分標記、劑量、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的派對藥物,就如同民眾去醫院或藥局拿到的藥物一般。

她質疑:「讓不法之徒持續控制藥物黑市有比較好嗎?現在年輕人在街頭上買到的娛樂藥物什麼說明都沒有,你甚至無法確定裡面到底有什麼成分,這等於繼續讓年輕人冒著自身風險去當白老鼠。我們應該要推廣的是『減低傷害』, 民眾想要一個更安全的社會?我所說的一切都關乎於安全。 」安妮表示,若是娛樂用藥被合法管制,她的女兒瑪莎會注意到明確標示的劑量與使用說明,或許就能避免憾事發生。

事實上,在正確使用及成分純淨的情況下,快樂丸或MDMA並非什麼特別危險的東西。根據2010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20種世界上最流行的娛樂藥物,並為每種藥物「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傷害性」評級,成分單純的快樂丸對使用者自身的傷害遠低於合法的酒精和香菸,甚至比早在世界各地都已經醫療化、合法化的大麻更不傷身,對他人或社會的危害性也接近於零。

d68xnka154o1f0f4ehb2yvcn85agej
圖表由《意識物》製作,資料來源:Prof. David Nu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