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15,000公里,5萬多件塑膠垃圾「入侵」太平洋無人島

飄洋過海15,000公里,5萬多件塑膠垃圾「入侵」太平洋無人島
享德森島上寄居蟹用了塑料作為新居。這隻挑了化妝品牌Avon的小膠樽。photo credit: Jennifer Lavers, pnas.or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島是地球上最人跡罕至的地方之一,卻是全世界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島(Henderson Island),沒有人住,距離紐西蘭5,600公里,距離南美洲也是5,600公里,那兒是地球上最人跡罕至的地方之一,卻是全世界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塔斯曼尼亞大學海洋科學家Jennifer Lavers與她的研究隊伍於2015年到亨德森島考察,在出發前,她利用Google地圖的街景服務「視察」過情況,發現這小島已被塑膠「入侵」,當她到達後,發現問題比想像中更嚴重,可以說海灘已經被攻陷。

「情況太惡劣,這促使我決心要為這小島做詳細記錄。」Lavers在島上找到不同國家的塑膠容器,近的有5,600公里外的紐西蘭,遠一點有德國、加拿大,距這個無人小島1萬5,000公里。數以百計的寄居蟹把垃圾當成新居,有的是大塑膠瓶蓋,有的是化妝品小瓶,更有一隻住在洋娃娃的頭。

henderson4
photo credit: Jennifer Lavers, pnas.org

Lavers一行人花了約三個月時間計算亨德森島的塑膠垃圾,那不是容易的工作,除了陽光與海灘,亨德森島更多的是尖石灘,鋒利得足以割穿科研人員的鞋,他們又不時遇上暴風雨。

團隊最終發現窄長的沙灘上共有約5.3萬件人為垃圾,按亨德森島面積約37.3平方公里推算,島上的垃圾約有3,770萬件,重17.6噸。大約每平方公尺的海灘表面有20至670塊塑膠垃圾,距離表面10公分深的沙灘裡,每平方公尺地就埋有50至4,500塊垃圾。Lavers估計,每天沖上岸的垃圾至少有3,750件。她的研究報告近日發表在PNAS

henderson5
photo credit: Jennifer Lavers, pnas.org

如果Lavers的估算正確,亨德森島部分地區可以說是世界上塑膠垃圾密度最高的地方。喬治亞大學的副教授Jenna Jambeck在接受《大西洋月刊》訪問時說,影響數據的可能性很多。不過,即使撇除統計推算方法的準確度,從亨德森島上拍得的照片可見,情況確是非常嚴重。

當塑膠被水流帶到偏遠的島嶼,牛奶塑膠瓶也好、水瓶也好,在海風、浪潮和紫外線之下會變得脆弱,分裂成碎片,散落四周。事實上,讀者也可以在Google地圖上看一下亨德森島的街景紀錄圖片,不難找到塑膠滿地。

henderson6
photo credit: Jennifer Lavers, pnas.org

距離亨德森島最近的民居是114公里(71英里)以外的地方,而那兒只有40人居住。附近海域也不是熱門航道或捕魚區,在方圓5,000公里以內都沒有主要工業設施或城市,但海流還是千里迢迢把垃圾帶到這滄海一粟的荒涼小島。Lavers指,島上99.8%的垃圾是塑膠,相信大部分來自陸地。

「塑膠垃圾污染海洋已經到達一個非常嚴峻,必須緊急處理的情況。一如氣候變化,40年來,許多人不停爭辯——到底有沒有啦,變成怎樣啦。我們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等更多的科學驗證,更多的辯論。塑膠污染海洋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我們必須有所行動。」Lavers說。

據《大西洋月刊》報導,亨德森島17.6噸的垃圾,相當於全世界在兩秒鐘內生產的塑膠產品。Lavers表示,人類在每個生活環節上都可能用到塑膠,要改善問題,必須由個人以至政府全面配合。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