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最生動的國際關係:從《追風箏的孩子》認識「亞洲心臟」阿富汗

上一堂最生動的國際關係:從《追風箏的孩子》認識「亞洲心臟」阿富汗
Photo Credit: DreamWorks SK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追風箏的孩子》嘗試從胡賽尼的親身經歷,訴說普什圖人與哈札拉人跨越族群的情誼,但是我們看到現今民主化的阿富汗,卻還在為族群、宗教的歧異對立不休。阿富汗人的這場千年歷史悲歌,不知道還要上演多久。

文:蔡增家

日子總要過下去,不管開始或結束,勝利或失敗,危機或轉機。

——《追風箏的孩子》

對台灣人來說,阿富汗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國家。我們對於阿富汗的印象,大多來自於其英文國名的字母排名,因為Afghanistan時常排在世界各國首位。如果不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首要捉拿的阿爾蓋達組織要犯拉登躲藏在阿富汗境內,讓阿富汗躍上國際版面,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它位在世界地圖當中的何處。

阿富汗擁有一個全球最佳地理位置,位處歐亞大陸的中央高地,過去是東西絲路的交會口,也是南北交通必經之道,如今它是伊斯蘭文明的最東緣,也是東西文化的薈萃之地,而崎嶇多變的高原地貌,讓阿富汗擁有多元的種族和語言,也成為恐怖分子的最佳藏身地。

然而不幸的是其絕佳地理位置,卻成為帝國主義追逐的園地。自冷戰以來,它是蘇聯尋找印度洋出海口的必經之路,也是大英帝國往北逐鹿中亞的主要幹道,在過往誰擁有阿富汗,誰就掌控了南亞大陸,這註定阿富汗將成為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其實,阿富汗的近代史,就如同一部外來的侵略史。

自古以來,阿富汗便曾經多次被波斯帝國、孔雀王朝、貴霜王國、大唐帝國、帖木兒王朝、蒙兀兒帝國等勢力所統治。十八世紀之後,由普什圖人所創建的杜蘭尼王朝,猶如一個被外朝軟禁下的囚徒,只能隨著帝國勢力左右擺盪,而毫無招架之力,這讓阿富汗虛有國家外表,卻沒有任何主權之實。

到了一九二一年,在外國勢力的集體干預下,阿富汗幸運地脫離了大英帝國的控制,但是卻落入了另一場災難,英國人離開之前來個臨別秋風,畫下一條有形的「杜蘭線」,硬生生地把普什圖人分隔在阿富汗及英屬印度兩地,這讓獨立之後的阿富汗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動盪,而自從一九○○年以來,阿富汗王國竟然有多達十一位統治者在任內被推翻、暗殺、處決及罷黜,那是阿富汗的政治黑暗期。

除了外國勢力的干預之外,阿富汗的政治動亂也來自內部種族之間的敵對與歧異。

阿富汗地處內陸,周邊鄰國多達六個,這樣的地理背景造就它成為一個多種族的國家。阿富汗主要以普什圖人為主,占全國總人口四二%,主要分布在南部及西部地區,普什圖人好客、重名譽及驍勇善戰,勇於抵抗外來的侵略,從過去以來普什圖人一直是阿富汗王朝的統治階級,也是各民族當中的貴族。其餘則是散落在鄰國邊境的少數民族,如分布在北部邊境的塔吉克人,占總人口二七%,還有烏茲別克人九%,艾瑪克人四%,土庫曼人三%及俾路支人二%。

而最特別的當是蒙古人後裔的哈札拉人,主要分布在阿富汗東部。哈札拉人雖然只占人口九%,但是因為他們的長相(圓臉小眼)與宗教信仰(信奉什葉派)都與主流的普什圖人大不相同,哈札拉人猶如一個被錯置的民族。因此,從過去以來哈札拉人常成為普什圖人迫害及壓迫的對象,只能流散各地從事低下卑賤的工作。到了塔利班政權時期,在意識形態的掛帥下哈札拉人更成為被屠殺、滅族的對象,一直到二○○二年美國解放阿富汗之後,哈札拉人才取得受教育及基本的政治權利。

二次大戰之後,阿富汗雖然好不容易擺脫英國控制,但在內部宗教、種族的對立下卻又陷入另一波政治動亂,這讓美蘇等外國勢力找到了介入點,他們各自扶植親美及親蘇政權,彼此互不相讓。一九七八年蘇聯扶植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親美的查希爾政權;次年的一九七九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為了要進一步鞏固統治勢力,竟然引蘇軍入關,讓蘇俄藉著掃蕩叛軍為由大舉入侵阿富汗,讓阿富汗成為蘇聯的附庸國,而美國則扶植「聖戰士」游擊隊,潛入鄉間來與其相互對抗,阿富汗陷入所謂的「十年動亂」。

塔利班的崛起,帶來殘暴與混亂

就在這個十年動亂期間,有一群來自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地區的「塔利班」(又稱「神學士」),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在鄉間快速崛起。「塔利班」在阿拉伯語中是「學生」的意思,自然他們是由一群伊斯蘭學校的神學生所組成的。他們是一群愛讀《古蘭經》的年輕人,平常總是喜歡聚集在一起研究著伊斯蘭律法,而這群男性的神學士,其外表上的最大特徵便是頭上紮長巾、臉上蓄長鬍及畫著粗黑眼線。

Members of the Taliban voluntarily hand over their weapons and join a peace reconciliation program in Jalalabad province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塔利班

在阿富汗人普遍厭戰的心理下,塔利班打著「剷除軍閥、重建國家、反對腐敗、恢復經濟」的口號,讓這群神學戰士很快就贏得阿富汗人民的信任,在阿富汗人民的協助下,塔利班竟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從不到八百人的烏合之眾,擴大成為三萬武裝大軍,並一路從南部攻打進入首都喀布爾。他們於一九九六年初在阿富汗北部的希爾漢驅逐最後一批蘇軍之後,建立塔利班政權。

但阿富汗人從來沒有想到,雖然傲慢的蘇聯人走了,卻來了更殘暴的塔利班政權。

塔利班在取得政權之後,實施政教合一政策,並結合講究名譽的普什圖律法,以及激進的德奧班德學派,以最嚴格的意識形態來詮釋伊斯蘭教義,過去阿富汗人在寬鬆的伊斯蘭律法下可以做的事,塔利班上台之後都加以嚴格禁止。例如塔利班政權禁止人民看電影、看電視、聽音樂及跳舞,家中不能掛畫,也不允許人民從事放風箏、養鴿子等休閒活動。此外也禁止偶像崇拜行為,用炸藥摧毀巴米揚大佛這座千年古蹟,同時他們也最愛在眾人聚集的足球場上公開處決犯人。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人,猶如一群被囚禁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