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江宜樺對倒閣案回應聲明全文:「臺灣的未來不能等」

江宜樺對倒閣案回應聲明全文:「臺灣的未來不能等」
Photo Credit:行政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行政院

Photo Credit:行政院

江宜樺今天早上10點在行政院率領全體召開記者會,反擊民進黨提出的不信任案的七個理由,底下是聲明稿全文:

各位鄉親父老、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安:

上個禮拜五,民進黨決定在立法院提出對行政院院長的不信任案,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倒閣案。由於不信任案的提出是憲政上的大事,因此本人以極為嚴肅的態度面對,特別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向全國鄉親說明行政院的回應。

自從修憲以來,只有三次不信任案的提出,其中兩次是由民進黨在去年與今年連續提出。本次不信任案的內容包含七項理由,而最主要的重點在於指責本人「毀憲亂政」,因此本人將針對這個主要理由,清楚說明行政院的立場。

並未發動政爭

民進黨所提不信任案說明中,指責本人「共謀發動政爭,侵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然而全國人民都知道,此次政治紛擾之源頭,是由於「立法委員關說司法個案」。最高法院特偵組於偵辦法官集體貪瀆案時,意外監聽到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委員與立法院王金平院長之對話中,有涉及立法委員關說司法個案之情形,於是引發一連串後續事件。在此過程中,本人既非司法關說者,更非預謀入人於罪、指導特偵組如何辦案之上級長官,因此,所謂「共謀發動政爭」的說法,實在是毫無根據。

絕無毀憲亂政

民進黨不信任案中又指稱,本人「公然干涉屬於國會自律範疇之國會運作與人事」、「顛倒權力制衡關係」,事實上,這也是完全悖離真相的指責。本人先前已經提供接受媒體採訪的逐字稿,證明本人從未講過「沒有王金平的立法院,我們準備好了」。這句錯誤引述,曾造成外界質疑行政院干涉立法院內部事務,然而還原當時採訪情形,就清楚知道本人談話重點是在說明:「無論將來面對什麼情況,行政團隊都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在司法關說案爆發之後,本人不僅沒有「毀憲亂政」,而且遵照憲法規定,應邀前往立法院準備進行施政報告及總質詢。然而,由於民進黨於朝野協商中提出四項條件,並堅持「沒有道歉,沒有上台」,再以霸佔發言台方式杯葛議事,使得施政報告與總質詢迄今無法進行。在過去一個月中,行政團隊六次接受立法院邀請前往報告,卻六次無法順利上台。大家都知道,憲法明文規定「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之責,立法委員有向行政院院長及部會首長質詢之權」,如今行政院依照憲法規定應邀前往報告,反對黨立法委員卻阻撓報告並放棄質詢。行政團隊究竟有無「毀憲亂政」,相信全國鄉親看在眼裡,心中都十分清楚。

檢討監聽違失

關於濫權監聽國會之指責,本人必須嚴正聲明:民主國家絕對不容許非法監聽,而即使是合法監聽,也必須符合比例原則。為了釐清特偵組檢察官有無監聽國會之情事,本人於第一時間就責成法務部組成專案調查小組,邀請社會公正人士共同徹查掛線國會總機之事。調查小組結果已經在上週五公佈,小組全體成員之共識指出,特偵組檢察官聲請監聽0972節費電話之程序並無違法,本案亦非故意監聽國會,而係執行過程中有所違失。相關人員未善盡職責或監督不周之處,調查小組建議移交檢察官評鑑委員會評鑑。行政院對此調查結果報告完全尊重,除了支持法務部移送檢評會評鑑之決定,並要求所有同仁引以為鑑。

雖然調查小組釐清了特偵組並非故意監聽國會,但是國人對於檢察官在辦案執行監聽時是否浮濫,普遍仍有疑慮。為了貫徹人權法治原則,確保人民隱私權不受侵犯,政府有責任進一步檢討現行制度之缺失,不僅要澈底杜絕非法監聽,也必須從嚴要求檢察官不得浮濫監聽。這個檢討工作,本人已經責成法務部著手進行,由於監聽程序包括檢察官聲請監聽和法院核發監聽票等面向,業務範圍涉及行政院及司法院,因此我也和司法院賴浩敏院長達成共識,以建立兩院合作平台之方式,從法律面與執行面等角度,全面檢討現行監聽制度。

各位鄉親,不信任案是我國憲法中的制度設計,讓代表民意的立法院有權利檢視行政院的施政表現及政策方向,也讓行政院有機會確認施政作為的正當性,因此本人對民進黨提出不信任案表示尊重。但是,對於此一不信任案的理由,本人實在無法接受,也相信立法院自有公斷。

憂心台灣未來

本人真正憂心的,不在於不信任案會不會通過,而是在這種政治對立的氣氛下,台灣的政局如何能有轉機?台灣的經濟如何能有發展?以及台灣人民的福祉如何能有保障?

各位鄉親,台灣從來就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四百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從大陸渡海來台,篳路藍縷,不畏艱難,胼手胝足,建立家園。尤其在過去半世紀的時光中,我們的前輩致力於經濟起飛、政治民主化,創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與政治奇蹟。只要我們秉持信心,堅持自由開放的方向,我們一定可以讓台灣更為亮麗。

然而,過去十幾年來的實際經歷,卻讓這個前景浮現重重隱憂。由於政治上的對立,導致社會人心的分歧,也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步調。我們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在處理政治衝突的問題,而沒有辦法在朝野之間建立理性、良性的互動方式。政治對立延伸到社會經濟層面的結果,就讓台灣的凝聚力減弱,而經濟發展的機會則一點一滴流失。這種景象,讓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人憂心不已,包括我本人在內。

加速經濟發展

我們所看到的挑戰出現在好幾個面向。首先,是經濟層面。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越來越多國家組成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彼此減免關稅、開放人員與資金的流通,共同創造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可是台灣卻因為內部意見爭執,遲遲無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坐失國際競爭最需要的時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明明這是一個利大於弊、而且可以搶在日本韓國之前攻佔大陸市場的協議,我們卻眼睜睜看著三個月的時間過去,而仍然無法知道何時可以在國會獲得通過。我們希望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台紐經濟合作協定,都能夠儘快在立法院通過審議;而將來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也能夠獲得立法院的支持。

縮短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