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聖約》配樂所描繪的異形——有如氣流風動的電子音訊,飄忽陰森

《異形:聖約》配樂所描繪的異形——有如氣流風動的電子音訊,飄忽陰森
Photo Credit: 《異形:聖約》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相較於主題旋律或抒情描寫的平淡,Jed Kurzel的驚悚或動作音樂,同樣兼具強悍壓迫,扭曲威脅的不和協管絃與黑暗電音,作風算得上穩健。

文:洛伊爾懷斯電影音樂頻道

在明顯未完待續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之後,《異形:聖約》對種種未解之謎,透露的答案十分有限,只把情節集中在生化人大衛身上,而更進一步的確認,以人類的標準而言,這個傢伙其實是個像人魔一般的瘋子,但很不幸的,他是人類自己創造的。

photos_14888_1494312261_095f2503b7c4c04b
Photo Credit: 《異形:聖約》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大衛承襲了人類的自戀與傲慢,對他人的輕視充滿敵意與仇恨,他對人性與生命毫不尊重,甚至充滿輕蔑,他的創作,也就是異形,需要犧牲許多被他輕賤的生命,當創作完成之際,我無法分辨他讚嘆的是他的作品,還是他自己。

他可以把人類追求真善美的藝術成就掛在嘴邊,卻又把這些事與極致的毁滅類比,這種心態令人不寒而慄,他只能體驗技藝,無法感受性靈,更無法忍受人類這樣形容他。大衛和異形,就像在告訴大家,創造構造性能完美,難以控制卻沒有靈魂的事物,是多麼的危險與可怕。

詭異的是,大衛真的有創造出什麼嗎?乍看之下,他的確,自以為或者是宣告他耗時十年,將異形改良到完美狀態,成為一種殺傷力強大的有機動物,然而越認識這傢伙,就越覺得他不可靠。尤其這個所謂「完美作品」的形象,在《普羅米修斯》外星文明金字塔內的壁畫中,似乎早就已經存在了。如果這個金字塔是一個神壇,那麼壁畫裏的又是什麼呢?

而這個外星文明依舊令人摸不著頭緒,一個可以在宇宙四處攦種的種族,難道就因為一座城巿或神殿的毁滅而消失?真正的起源,真正的造物,真正的滅絕,真的只是這麼簡單?不過這些問題,只能讓導演慢慢回答,我還是言歸正傳這張原聲帶。無論大衛在《異形:聖約》中,是否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創造,Jed Kurzel的配樂,顯然沒有那麼高的創作企圖。

Jed Kurzel在配樂中,大量使用Jerry Goldsmith的原始序曲和終曲,這些音樂元素,被拆解重編,四散各處。主旋律〈Alien Covenant Theme〉雖是新作,但迴盪的木管與幽柔的絃樂,明顯跟隨Jerry Goldsmith的腳步,然而這個主題氣質平凡,難以與大師經典相提並論。

當這個新主題與Jerry Goldsmith的作品並列合編時,如〈The Covenant〉,焦點幾乎完全被Jerry Goldsmith的舊作凌駕,變得可有可無。當年導演Ridley Scott拒絕了Jerry Goldsmith這個作品的使用,改採其他的版本與古典音樂,之後續集配樂雖然曾經以致敬手法將Jerry Goldsmith的主題融入,但從來沒有像《異形:聖約》,使用的篇幅這麼多,這麼完整。

這幾乎是Jerry Goldsmith的異形主題,第一次在異形系列電影中被完整運用與發揮,如果這是Ridley Scott的主意,想來十分微妙。Jerry Goldsmith斯人已去,導演依舊固執,但他找了另一個方法,還了Jerry Goldsmith一個公道。讓Jerry Goldsmith的DNA,在這個系列電影音樂中繁衍變化,生生不息。

配樂中另一個延續自前集的音樂,是Harry Gregson-Williams在《普羅米修斯》中的〈Life〉,原聲帶裏並沒有收錄這個段落,大衛在異形大功告成之際,為追念前集的歷史學者伊莉莎白・蕭,以笛子吹奏了這個旋律。笛子是外星文明用來操作機器的工具,而Life這個音樂,則象徵了伊莉莎白・蕭對造物者的美好想像。

然而我們在《普羅米修斯》中知道,伊莉莎白・蕭心目中的造物者翻臉不認人,在《異形:聖約》中,我們進一步知道,伊莉莎白・蕭在一個宣稱懂得愛的生化人手上死於非命。這個生化人為她吹奏她心目中曾有的嚮往,是在感慨還是諷刺她的天真與無知?

有了Jerry Goldsmith與Harry Gregson-Williams的作品,Jed Kurzel的主題曲不僅淪為配角,抒情曲也讓人印象模糊。比如描寫人類失親哀傷的〈A Cabin On The Lake〉,以及描寫大衛迎接異形誕生的〈Chest Burster〉,雖然具有深情款款的氣氛與美感,但旋律本身平淡,篇幅短又欠缺鋪陳發展,難以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如果回顧以往每一部異形電影,除了黑暗驚悚或動作描寫外,一定有相當出色與迷人的抒情描寫,《異形:聖約》是歷來表現得最無感的。有像大衛這樣的角色與心境,Jed Kurzel卻沒有為他寫出一個明確的音樂表現,感覺相當可惜。

但說來Jed Kurzel不至於一事無成,我覺得他寫了相當不錯的異形主題,代表性的曲目是〈Spores〉,一種有如氣流風動的電子音訊,音質飄忽陰森,結構很簡單,但就像John Williams的大白鯊主題,有時越簡單的主題,感受越冰冷無情,不可捉摸。動作性曲目或懸疑曲目常以這個主題變奏,描寫與異形的纏鬥。

相較於主題旋律或抒情描寫的平淡,Jed Kurzel的驚悚或動作音樂,同樣兼具強悍壓迫,扭曲威脅的不和協管絃與黑暗電音,作風算得上穩健,可惜我覺得他還是有些便宜行事,拿這個異形主題來說,它在初登場時我覺得很特別,但隨著異形生長變化,這個主題的變化幅度並不大,我是說當異形從孢子飄揚,到變成一隻恐怖怪物,音樂是不是也應該有些進化?真要不行,Jerry Goldsmith那裏不是有很多很嚇人的片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