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擺脫「階級制度」,但能否善用是成功的關鍵

人不可能擺脫「階級制度」,但能否善用是成功的關鍵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co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階級制度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最明顯的社會組織形式,但有時候有害有時候有利的階級制度,我們該如何選擇,以及該如何善用?哥倫比亞大學和華頓商學院教授聯手揭露研究心得。

我們參與過哥倫比亞大學艾瑞克.安尼屈(Eric Anicich)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弗雷德里克.高達特(Frédéric Godart)主持的實驗,一起蒐集全球高級時尚產業數據,我們研究2000至2010年間20多個時尚季,利用業界標準評估各間公司的創意表現。我們採用法國產業雜誌《紡織報》(Journal du Textile)的評分標準,該雜誌請70位產業買家評分,評估每一季每家公司的時尚創意程度。

數據明確指出,有共同創意總監的公司得到的創意分數,一律低於只有一名總監的公司。而且不只時尚界如此,我們發現,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團隊也出現類似效應:領導者不只一人的團隊,比較容易出現成員死亡的山難事件。

共同領導之所以會扼殺點子與害人性命,原因在於,共同領導讓團隊不確定由誰發號施令。當然,領導者不只一人的團隊,不一定都會缺乏效率或造成危機,不過領導者之間如果未能明確分工,難以協調,眾人會因為不曉得該聽誰的話而產生衝突。

階級制度有害的時刻

我們研究階級制度何時有利、何時有害之後,發現越需要「群策群力」的任務,階級制度似乎越沒用。什麼樣的任務是需要「群策群力」的任務?

人類向同類學習的能力勝過其他物種,有辦法從彼此身上學到東西與累積知識。人類需要同心協力的情境通常與腦力有關。

因此,需要「群策群力」的任務,指的就是認知複雜度高的事。這一類的任務需要考量的事情太多,無法靠著單一觀點就找出所有必要資訊。例如開飛機、動手術、決定國家該不該開戰等複雜的任務,當事人需要處理與整合大量資訊,還得設想未來可能出現的無數場景。

任務越複雜,就越可能出錯或漏掉關鍵事物。如果是一定得靠眾人一起動腦的任務,無法只靠直覺或一起出力就能完成,此時階級制度的弊端可能超過好處。為什麼?因為如果要做出最佳的複雜決定,就得聆聽各階層的點子,向具備相關知識的每一個人學習。

很多時候,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底下的人最知道,不過強大的階級制度會讓違抗指揮系統的聲音噤聲。我們需要聽到團體的不同聲音時,階級可能會礙事。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明白階級制度讓人無法發聲,他在2010年說過:

你得靠點子管理,不能靠階級制度,一定得讓最好的點子出頭。

賈伯斯努力讓自己經營的公司減少階層制度,他掌管皮克斯期間,總部的設計方式讓公司不同層級的人有機會經常碰面。前門、樓梯、走廊,全都通往餐廳與郵箱所在地的中庭。通用汽車的總部「文藝復興中心」則很不一樣,高階主管各自有通往個人私人停車場的電梯。

最懂得讓組織裡所有層級的每一個人都能發言的企業,就是矽谷頂尖設計公司IDEO。IDEO被視為全球最創新的企業,贏過的「IDEA 國際設計傑出大獎」獎牌勝過任何公司。

IDEO歡迎點子,而且是很多很多點子。IDEO為了帶來破天荒的創意,限制階級制度在腦力激盪時間扮演的角色。創始人戴夫.凱利(Dave Kelley)甚至表示:

IDEO沒有公司階層,也沒有管理架構。

雖然公司內職等與薪水各異,但每個人的名片上都只寫著「設計師」。腦力激盪會議上,沒有頭銜,只有點子。

IDEO的文化,讓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安妮塔.伍莉(Anita Woolley)找出團隊能夠利用集體智慧的關鍵條件:大家都有機會分享點子。伍莉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時,團體更能做出聰明的決定。換句話說,團隊會聰明,是因為成員貢獻多元意見。團隊不聰明,則是因為少數幾個人掌控發言權。只有幾個人講話時,團隊會變得不聰明。

階級制度造成個人不敢發言的例子,帶給我們許多啟示。以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例,如今我們知道,當年導致金融海嘯的房市泡沫背後,有金融創新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在推波助瀾。

信用違約交換這種金融商品很像保險,投資人可以靠著繳年費投保違約險,不用怕投資泡湯。

美國國際集團AIG正是提供這類金融保險的公司,靠著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保險賺進不可思議的財富─只要房價一直上漲,AIG就會收到保費支票,又不用支付賠償金。然而,AIG財源滾滾時,風暴也籠罩著地平線。

不幸的是,AIG當時的金融產品部門主管是喬.卡薩諾(Joe Cassano),危機浮現時,他不准底下的人講話。如果有人提出挑戰他的立場的資訊,他會大發雷霆,嚇得大家乖乖聽話。卡薩諾尤其不准任何人提出公司的信用違約交換策略出現問題。由於他成功壓下所有不同的聲音,他的團隊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過度曝險,而且毫無準備。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開始違約時,AIG得支付賠償金,最終美國聯邦政府不得不提供驚人的1,823億美元紓困,以免整個金融市場全面崩潰。

甘迺迪總統曾經跌過一跤,才明白不讓階級制度妨礙發言的重要性。他一開始就鑄成大錯,決定入侵豬玀灣。剛當上總統時,他批准CIA 策畫的古巴領袖卡斯楚推翻計畫,訓練古巴流亡者在美軍的協助下入侵古巴。1961年4月17日,古巴流亡者在豬玀灣登陸,但僅僅打了兩天便全軍覆沒, 1300人全員被殺或被捕。甘迺迪總統才上台幾個月,聲望便跌至谷底,這場鬧劇讓他看起來年輕又缺乏經驗。

豬玀灣計畫會如此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強大的階級制度不准不同的觀點發聲。甘迺迪總統決定是否該入侵時,親自出席每一場關鍵會議,而且一開始便表明自己的立場。表面上聽起來,那也沒什麼不對,然而,總統在場,還措辭強烈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無形之中,其他人便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就連甘迺迪的高級副手都保持沉默,國務卿與CIA 副局長皆未能向總統坦誠自己的擔憂。甘迺迪的顧問認為豬玀灣計畫一定會失敗,但沒人有勇氣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