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體操國手的初戀樂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大家以為未成年女孩被長輩性侵是因為亞洲人對性觀念保守,所以出了事都不敢去通報的問題,那我講的故事,反而是發生在美國隊的故事。
最近到台灣公幹,電視上播的是自殺身亡的女作家林奕含的喪禮。看著螢光幕上臉容憔悴的父母親和丈夫的模樣,心總有點戚戚然,另外還有補習老師因學生舉報而上吊自殺。當大家以為未成年女孩被長輩性侵是因為亞洲人對性觀念保守,出了事都不敢去通報的問題,那麼我講的故事,反而是發生在「美國」體操隊的故事。
以下故事由Jamie Dantzscher的遭遇改編,相關報導為今年二月《六十分鐘時事雜誌》報導〈Former Team USA gymnasts describe doctor’s alleged sexual abuse〉。
潔米(Jamie Dantzscher)終於圓了她當美國國家隊體操選手的童年夢想。她13歲被選上青年隊,進入Karolyi Ranch訓練營。訓練營由來自羅馬尼亞的卡羅伊夫婦(Bela and Martha Karolyi)主理,他們在體操界享負盛名,訓練出無數奧運和世界冠軍,包括「永恆十分」的奧運傳奇柯曼妮奇(Nadia Elena Comăneci)。
卡羅伊夫婦為了自由和人身安全變節到美國尋求政治庇護,但他們旗下美國運動員的日子卻比在家鄉來得更艱苦。不論她們怎麼努力,教練老是說他們不夠好。訓練營三餐是以自助餐形式供應,但盤上的食物只要多一勺,教練的眼神就是要想煎你皮,拆你骨。
以這種態度對待女孩,可以想像她們的自我形象比泥土更低。長期的高壓式訓練,也帶來不少筋肌勞損。她們的心靈綠洲,是每周找隊醫拉瑞(Larry Nassar)的治療時間。
嚴格來說,拉瑞不是醫生,而是屬於自然療法的整骨醫師(osteopath)兼防護員(trainer)。因為和卡羅伊夫婦的長期合作關係,他在體操界亦享負盛名。
潔米正值發育期,體操運動員沒可能豐乳肥臀,但蓓蕾已經急不及待綻放。骨骼因為長高而拉長,壓腿的動作導致腰椎和髖關節疼痛,學姐瑪莉早於三十歲時就要做全關節置換術,所以她恐懼傷處會影響運動生涯,希望拉瑞醫生可以妙手回春。
她戰戰兢兢地敲門進拉瑞的辦公室,才發現灰色訓練營裏原來有彩色的房間。裏面有桌椅、兩張治療床,骨骼模型「喬治」揹著一個郵差包,裏面全部是被視為違禁品的巧克力、糖果蛋糕等零食。「隨便吃,練習辛苦了,」醫生說。潔米一邊撕開糖果的包裝紙,一邊流眼淚。
「我的髖關節老是打不開,腰也很疼。醫生,怎麼辦?」
「放心,有我在。」
醫生交待她到診所時,汗衣和短褲內不要穿內衣褲,也不可以帶隊友陪同治療。潔米躺在床上,經三兩下檢查後,然後拉瑞就開始按摩大腿,頭兩三分鐘都相安無事,但漸漸拉瑞的手就開始不規矩,伸進潔米的鬆身短褲筒裏。
「你幹甚麼?」
「你髖關節有錯位情況,我需要伸手進你裏面矯正,聽到尾椎骨有『咯』一聲就代表錯位已經糾正了。」「神醫」的診斷無可挑剔,因為她認為自己已經找到最好的醫生了,潔米努力地說服自己,這是治療的一部份,也是要成為奧運冠軍的必經過程。
拉瑞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根據治療守則戴上手套。
骶骨肛/陰道內徒手矯正法是脊骨神經科和整骨其中一項治療的手段,但醫師在選擇這個方法前,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去處理他們認為是關節錯位的情況。潔米當然也不知道,在她以外,其他經拉瑞治療的女孩,不論從腳趾到頸項的問題,拉瑞都用同一種方式去「治療」。
張愛玲在《色,戒》引述歌德寫道:「到女人心裏的路通過陰道。」心裏有著被屈辱的難受,卻敵不過青春期的荷爾蒙、平生從沒有過的興奮,和完事後對拉瑞的依賴。在她人生一個最脆弱的時刻,拉瑞將潔米一擁入懷。她突然間從女孩變成女人。
潔米沒有把事情告訴父母。她已經長期承受著沒有被選上甚至可能被踢出訓練營的壓力,不想再添麻煩。面對教練、同儕間的語言暴力,拉瑞的口甜舌滑也成功贏得她的芳心,每次出外比賽也指定要拉瑞隨行。
在外面,隊醫通常是住在可以放按摩床的單人房,休息和做治療都在自己的房間裏。若是治療師對異性運動員更要將門打開,表示隊醫正在應診。但拉瑞就偏愛在運動員的房間單對單做「治療」,還把門給反鎖,這個情況更直至潔米參加2000年雪梨奧運會。美國代表團當年有586名運動員參賽,按比例在選手村至少有兩至三個公寓單位作醫療中心之用,但拉瑞堅持在運動員房間單對單做治療,治腰椎時也會伸手進汗衫裏摸胸。
其實潔米的髖關節和腰椎問題一直沒有好轉過,但她認為這是和教練不容許休息和缺少恢復有關。她咬緊牙關,終於如願以償,在奧運團體項目得到一枚銅牌,名字寫進了美國體操名人堂。但她多年來的遭遇,究竟是「性侵式治療」還是「治療式性侵」?她想說,但沒有人會相信她的故事。
直至十多年後,拉瑞醫生有掛診的密西根州州立大學收到運動員投訴遭性騷擾,另外他有位好朋友也向聯邦調查局舉報拉瑞性侵他未成年的女兒。調查人員搜證時,發現辦公室電腦有大量兒童色情影片,亦因此被刑事起訴。
潔米在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連忙打電話給隊友。相隔多年再互相對證事實,她們才發現,當年拉瑞單獨在房裏向自己做的,根本不是治療。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