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芬蘭教育(一)︰不過是一場成功的營銷?

芬蘭教育(一)︰不過是一場成功的營銷?
Image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到芬蘭報讀一個教育課程,沒想過教授一開始就指芬蘭並不是教育的烏托邦,而近年對芬蘭教育的吹捧不過是一場十分成功的營銷。

曾到芬蘭遊學,在赫爾辛基大學攻讀了一個為期三星期的教育課程,希望認識在國際享負盛名的芬蘭式教育。我懷著一種朝聖的心態上學去,可是在第一天,這份天真的期待在開課頭一個小時,便被負責編排課程的教授徹底敲碎。

這位擁有語言學背景的教授指出,班上來自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學生,應該都是因為聽說過芬蘭教育的好而報讀課程。他完全沒有說出半句歌頌的說話,反而用了很多實例去挑戰我們所有先入為主的看法,務求令我們先放棄種種前設,從零開始認識芬蘭教最真實的一面。他說芬蘭並不是教育的烏托邦,原來當地教育也正在面對多元文化、平等機會、削減經費、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等問題;這位教授說話不太客氣,說盲目去追捧一個外國的教育制度是沒意思的,如果班上有人依然當芬蘭教育是個美夢,他建議不如到市內觀光。

那是我一生中上過其中一堂最深刻的課,傳授知識容易,要粉碎大家的成見與期望卻需深厚的功力,教授做到了。各位同學有三星期時間去拾起一地碎片,重建一個對芬蘭教育的真實印象。下課前教授再三叮囑,當我們各自回家跟別人分享有關芬蘭教育時,不要學普遍媒體與作者般,去神化一個別國的教育制度。於是我想了良久,才想到如何下筆跟各位分享。

打造出來的品牌

第一堂最意想不到的,是當教授說「芬蘭教育」只不過是一個被打造出來的品牌。2008年,芬蘭外交部首長Alexander Stubb奉命去令國家在世界舞台上更受關注。於是他聘請了國家形象專家Simon Anholt去為芬蘭在國際層面上找一個新的定位,換言之,他要去推銷這個國家。名為「Mission for Finland」的任務在2010年11月底啟動,目標在2030年前,令芬蘭成為國際問題的「解難者」(A problem-solver of the world)。Anholt選擇了三項芬蘭比較優秀的領域去推廣國家,分別為功能(Functionality)、大自然(Nature)和教育(Education),希望芬蘭能在這三方面領導世界。

當年芬蘭在國際評核試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一鳴驚人,最被推崇的是他們的學生似乎能在在沒有操練的情況下,在國際評核試中獲取優異成績。於是,「教育」便被選中去代表國家打一場營銷仗。其實我們認識的「芬蘭教育」是推銷策略中的一隻棋子,除了官員之外,老師、學生和家長都搖身一變成推銷員,開始各國媒體報導上曝光,告訴全世界他們的教育是如何優秀。各國的教育部要員都特地前往此地取經,當地教育旅遊業亦開始興起。一切一切,都令我們覺得「芬蘭教育」是世界之最。

我沒想過這不過是一場十分成功的營銷。

「觀光」無法看到教育實況

傳聞芬蘭的中小學沒有像英美一樣有排名比較,可是學校的高低其實顯而易見,跟香港的情況差不多。雖然芬蘭內約6,000所中小學中,只有約80所屬私立性質;不同社區的人口結構產生學校之間的差異。境內「名校」自然成為外國教育官員及傳媒的訪問熱點。

教師普遍認為這種安排根本不能反映芬蘭教育的實況,令人對國家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曾經有雄厚財力的中東教育機構在探訪芬蘭學校後甚為欣賞,於是決定將所有硬件,包括制度、課程、師資、校舍、設施等完全複製引入自己的地方,可是他卻移植不了人民、文化、氣候、歷史等支持教育的重要元素。

赫爾辛基大學的教育系是不少芬蘭老師的搖籃。這裏的教授通常都曾經是中小學教師。每當提到這十年來教育的轉變,他們都不禁皺眉。在過去十年間,老師與學生曾經接待無數訪客。他們是被動的,這些突如其來的陌生人流,或多或少影響了教學進度與取向。在沒有甚麼國際排名之前,老師們一直都是平凡地教學,突然之間,全世界都在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好像一切都要說明原因。可是教學的每一刻都存在很多人與他人和環境間的微妙關係,那不是甚麼教學法或專業名詞可以形容得來的事情。

國際排名下滑反而是好事?

近年,芬蘭教育在PISA排名下滑。有教授對我說,這可能是個好現象,因為老師累了,國際排名是芬蘭老師最不在意的事,卻為他們帶來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一次性的公開評核成績根本就不能反映教育質素,依賴排名及數字只是沒自信的表現。說到底,那些所謂的數據只不過是那些不認識教育的人拿來指手劃腳的把戲罷。

這兩年,芬蘭教育正進行改革,方向並沒有以排行榜的位置為目標,而是著眼於如何培養新一代如何面對歐洲人口結構變遷與世界的新秩序。下回可詳細再談。而我欣賞的是,當地的老師如何能抵抗從上而下的壓力,不去比較,改革以學生為本、以現實為據。

教育是務實的事業,任何制度的本身都沒有值得被褒獎或誇口之處。制度裏的大小人物如何能在種種限制裏為學生多開幾扇窗,才是一個地方的教育辦得妥當與否的關鍵。

相關連結:Mission for Finland 完整版(.pdf)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博客。作者Facebook專頁︰Ms YU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