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否認「假新聞影響選舉」,甚麼事讓朱克伯格改變想法?

原本否認「假新聞影響選舉」,甚麼事讓朱克伯格改變想法?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現在對於美國大選結果已於事無補,臉書仍在其近期的研究報告中承認(在美國大選過程中)有發現試圖透過散布兩黨的假新聞,來影響大選結果的跡象。

文:Mathew Ingram
翻譯者:許睿洋

法國大選前,臉書移除了超過3萬個假帳號,而現在也在英國展開非常類似的活動,除了刪除上千個假帳號外,同時透過在報紙上刊登一系列廣告,警告使用者關於假新聞的問題。

臉書公司原本否認「假新聞」在美國影響了選舉結果,但現在似乎終於理解這是有可能發生的。起初,臉書執行長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說假新聞是個微小的問題,並稱假新聞能影響選舉是個「相當瘋狂的想法」。

但臉書在法國與英國的行動,並不是證明朱克伯格個人對於假新聞危險性的想法改變,而是由於臉書因為此議題遭致來自歐洲社會的政治壓力。

在這個社群網絡巨頭上散布的不僅只有假新聞,還包括了仇恨性言論與各種冒犯性的行為,因此目前正受到不同歐洲國家的強烈批評,特別是德國。在此背景下,在法國與英國的行動看起來似乎是為了表現臉書對假新聞議題的重視而設計的。

德國內閣已經同意提案,如果臉書等大型服務系統無法夠快速地移除假新聞或仇恨性言論,它們將被處以上至五千萬美元的罰金。該議案尚未通過成為法律,但它受到許多資深德國政治人物的支持。

同時,在英國有些人相信臉書和推特等社群網絡以及它們散播的假新聞協助並動搖了英國的脫歐公投(Brexit vote),使英國脫離了歐洲聯盟。

保守派國會議員多米安柯林斯(Damian Collins)正在英國針對假新聞問題進行議會調查,他說這是對於「民主完整性」的威脅,而他也在近期與英國媒體的訪談中表示臉書為此仍不夠努力。

英國政治觀察家懷疑的不只是新聞,也有人指出脫歐派使用Cambridge Analytica等以臉書為中心的數據工具,來彙整使用者的心理變數資料,並向他們推薦特定廣告,藉此影響使用者往特定方現進行投票。

由億萬富翁、同時也是特朗普支持者李察麥瑟(Richard Mercer)所有的Cambridge Analytica,被指控在美國大選期間使用類似的手法。據報導,此策略是由特朗普資深顧問(也是特朗普的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一手策畫的

在法國,上千份與中間派總統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相關的文件因匿名的網路竊取而被洩漏出來,似乎是有人希望透過組織完整的力量來影響選舉結果。馬克龍陣營警告外界並表示竊取案中的部分文件是偽造的。

此竊取洩密行動為了達到最大的破壞效果,看似經過精密的計算,因為它發生在「禁言令」(為期四十四小時,所有政黨與候選人不能討論任何關於大選的事宜)生效的前夕。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法國媒體並未像當時的美國媒體一樣對於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的洩密事件如此關注。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其中一個緩和性的因素是因為法國並沒有「小報風格」(即專門報導爆炸性議題的報紙)的媒體傳統來批評這樣的題材,也沒有像福斯新聞(Fox News)這樣的保守派媒體,將此視為打擊異己者的機會。

然而,英國擁有一個強勁且積極的小報媒體環境,有人甚至認為它比美國媒體更愛政治醜聞。而由於許多人相信假新聞協助英國脫離了歐盟,英國人自然毫無疑問地會對臉書究竟是否為選舉相關假新聞的來源一事,投注較多關注

雖然現在對於美國大選結果已於事無補,臉書仍在其近期的研究報告中承認(在美國大選過程中)有發現試圖透過散布兩黨的假新聞,來影響大選結果的跡象。

臉書的安全小組說,在某些案件中,這樣的行為不是為了要激起人們對於特定候選人或政黨的質疑,或是喚醒人們對他們的迷思,而是意圖煽動人們對於大選結果的分歧意見與困惑。

該份報告表示:「那些被我們界定為臉書惡劣使用者的人,透過假帳號積極參與各政治派別的活動,並帶有明顯的意圖,希望製造支持者之間的緊張對立,且試圖分裂其支持基礎。」

© 2017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