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TED人氣講者這樣做搶戲投影片:文字愈少愈好,18分鐘放完200張!

TED人氣講者這樣做搶戲投影片:文字愈少愈好,18分鐘放完200張!
Photo Credit: TED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投影片上有完整的句子,連專業講者都會忍不住想逐字唸出。演說家克雷格.范倫坦說:「如果你跟投影片都在說同一樣東西,你們當中有一個是多餘的。」

文:阿卡錫・克利亞(Akash Karia)

先把想法寫下來,之後當你把重點放進投影片時,切記要限制每張投影片上的字數,這代表你只能用關鍵字。如果投影片上有完整的句子,你絕對搞錯方向了。投影片的字多有以下缺點:

1. 讓觀眾很快眼睛變痠,很想睡覺。

2. 讓人忍不住想逐字唸出:

如果投影片上有完整的句子,連專業講者都會忍不住想逐字唸出。演說家克雷格.范倫坦說:「如果你跟投影片都在說同一樣東西,你們當中有一個是多餘的。」

3. 觀眾無法專注在你身上:

如果投影片上有一堆字,觀眾很容易分心,不知道是該聽你講呢?或讀投影片上的字?也許你正口沫橫飛講著第一個重點,觀眾已經跳到第三個重點去了。如果你把所有需要知道的事情都秀在投影片上,他們對你接下來要講什麼一清二楚,也就沒必要再聽你講了。TEDx的講者指南說:「字愈少愈好——如果觀眾在讀,就沒有在聽。」

4. 無聊乏味,不激勵人心:

面對現實吧!一堆字的投影片完全無法激勵人心,只是非常無聊乏味。

因此,你的投影片上只能有「關鍵字」,避免一堆字讓觀眾眼睛變痠,很想睡覺。投影片上的重點提示不該解釋概念……只要點出概念就好。

這些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絕對有很多講者沒有做到。為什麼?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講者想一物二用,把投影片印成講義。

可是,這招行不通。如果你的投影片可以直接當成講義,你絕對搞錯方向,投影片要避免塞進太多文字。

不要偷懶,別想把投影片印成講義,你該多花功夫另外準備適當的講義給觀眾。

從無趣到精采:比爾.蓋茲的TED演講

在線上應用服務套裝軟體Windows Live的發表會裡,比爾.蓋茲以條列式重點的超醜投影片介紹這套新軟體。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他用的投影片:

P37
先覺出版提供

這張投影片的背景很干擾,而且重點太多,文字用得太多,像是十歲小朋友隨隨便便亂做的,很無趣乏味,連帶導致Windows Live軟體也顯得無趣乏味。

這張投影片會讓你想購買或使用Windows Live軟體嗎?大概不會吧。

幸好後來蓋茲明白,吸睛投影片可以讓簡報上天堂,爛投影片可以讓簡報下地獄。《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的作者卡曼.蓋洛在美國《商業週刊》網站的文章說:

我對2010年的某位TED講者格外驚訝,那就是比爾.蓋茲。這位微軟創辦人在經營微軟時,從來不以簡單亮眼的投影片為人所知,但後來他轉為提倡去援救全球窮困人民,簡報功力也跟著進化,圖片變多了,文字變少了。

在2010年的TED演講上,蓋茲改以相當著重視覺的投影片傳達訊息。他用的投影片範例如下,這張投影片不像先前那樣塞得滿滿的,文字變得精簡,也沒有條列出重點,它讓觀眾不至於分心,可以好好聽蓋茲說什麼。

P38
先覺出版提供

TED講者都盡量讓投影片的文字愈少愈好,哈佛大學教授柯蒂的投影片是另一個好例子,她謹守「投影片的文字愈少愈好」法則,這張投影片上面甚至半個字都沒有!

P39
先覺出版提供

下次你為簡報或演說設計投影片時,記得文字要愈少愈好。

重點提要:

  • 一堆字的投影片很無趣。
  • 投影片上的文字愈少愈好。
  • 有時最好不用文字。

18分鐘放完200張投影片

許多人把一堆字塞進投影片的原因是,他們覺得有必要減少整場簡報的投影片張數,可是這根本說不通,沒有任何一條法則說投影片不得超出某個數量!

這場簡報該用幾張投影片,就用幾張投影片,別為了不存在的法則把好幾個概念塞進同一張投影片。每張投影片只需要有一個主要概念。

信不信由你,觀眾接受的任務很困難,既要聽你講,又要看投影片。如果你把投影片做得很複雜,包括一堆文字與要點,觀眾很難保持興趣。所以別把各種複雜資訊硬塞進同一張投影片,而是把簡報內容好好細分,讓每張投影片只有一個概念或重點。

簡報專家杜爾特在部落格裡說:

演講進行之際,視覺不只存在於空間,也存在於時間。觀眾沒必要盯著同樣的四個要點,聽講者分別介紹,所以我們把這樣一張條列重點的投影片打散成四張不同的投影片,讓觀眾一次了解一個要點,而且(再次)讓講者的聲音凸顯出來,成為演講的主角。

所以投影片有張數限制嗎?

絕對沒有。

萊席格教授的200張投影片

法學教授賴瑞.萊席格的TED演講「法律如何箝制創造力」有200張投影片。對,你沒看錯:18分鐘的TED演講有200張投影片。我們來看這場演講裡的一句話:

1906年,這位叫做蘇沙的作曲家來到美國國會山莊這個地方,來談這個他稱為「講話機器」的新技術。

他講這句話時用了三張投影片!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麼讓投影片跟講話搭配:
 
1906年,這位叫做蘇沙的作曲家……

P43(1)
先覺出版提供

來到美國國會山莊這個地方……

P43(2)
先覺出版提供

來談這個他稱為「講話機器」的新技術……

P44
先覺出版提供

一句話就用三張投影片!不過,這些投影片很有效果。萊席格靠著蘇沙的照片迅速讓觀眾熟悉這個人,所以他們會好好聽接下來的故事。「講話機器」的投影片也用得很有效,省下解釋這個裝置的唇舌,輕輕鬆鬆的讓觀眾繼續往下聽。

正如前文所述:需要多少張投影片,就用多少投影片,前提是要對觀眾有幫助。投影片不是用來撐場面,而是幫助觀眾更清楚了解。還是覺得怪怪的?你可以直接遵照「一個概念=一張投影片」這條法則!因為這條法則有以下好處:

1. 避免混亂:

遵照「一個概念=一張投影片」法則可以避免混亂,不是把一堆概念與重點塞進同一張投影片,而是把投影片做得乾淨清爽,一張只有一個重點。

2. 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在一張投影片上條列出好幾個重點會讓觀眾讀得比你講得快,你一邊講,他們一邊讀,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3. 讓觀眾保持好奇:

假設你的簡報題目是「多數人無法逐夢成真的五大原因」。若你用一張投影片列出這五大原因,觀眾已經知道你要說什麼了,也不會好奇,所以每張投影片只講一個概念,讓觀眾保持好奇。

4. 把空間留給搶眼震撼的大張圖片:

你在投影片上最多只能有一行字,才有空間放大張的圖片或表格,打進觀眾的心頭。圖片不只讓觀眾記得你的論點,也讓投影片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