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的盜賊因為農村的貧窮而出現,因為治安的不完備而得以生存。那樣的盜賊,一有個什麼機會,就可能突然坐大。機會是各種各樣的,大致上能分為外在的因素和內在的因素。
那麼,是由誰來決定一個王朝是否為歷史性的王朝呢?那就是「正史」。
所謂的正史,就是每個王朝就前一個朝代的歷史編寫的官撰史書。官撰就是朝廷的著作。
這是一千多年來的慣例。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安定的王朝,朝廷就會聚集眾多學者來編篡前朝的歷史。這麼寫出來的歷史書被稱為「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就屬於這一類。
有些人一聽到「正史」,就以為這是值得信賴的、記述著正確史實的歷史書,以為只要正史上記載的就肯定沒錯,其實,這是嚴重的誤解。正史的「正」字,是「政府著作」的意思,而不是「正確」的意思。正史上的不正確記述,實際上多如牛毛。
在正史的「本紀」部分被記載的,就是歷史上被承認的王朝(或者皇帝)了。那以外的就全都是擅自稱王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王朝才會被記載在「本紀」上呢?那就是獲得前朝禪讓的王朝,或者是強盛而長期存續的王朝。
接受前朝的讓位稱作「禪讓」。這和禪宗的儀式沒有關係。「禪」是「傳承」的意思。「禪讓」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做法。眾所周知,三國時代的魏,就是接受了大漢帝國最後的皇帝——獻帝的讓位而建國的。
以暴力奪位,稱作「放伐」。這是一種粗暴的方式。
什麼人用暴力奪位呢?
一是王朝中有實力的武將。唐朝和宋朝都是這麼建立的。魏在實際上也是如此,只是表面上通過「禪讓」這種高尚的形式而已。
另一是外族。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入侵後建立的。
再一個就是盜賊了。
不論是禪讓還是放伐,新王朝的成立被稱為「革命」。有些人可能以為革命是一個新名詞,但其實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了。中國人只要一聽到革命就熱血沸騰,所以,盜賊也就不斷呼喊「革命!革命!」了。
以暴力方式建立的王朝之中,強盛而長期存續的王朝被記載在正史的本紀上,而衰弱的沒有多久就滅亡了的王朝則被當作盜賊處理。所以,簡而言之,到頭來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相關書摘 ►《盜賊史觀下的中國》:悲劇英雄「闖王」李自成和他的流寇集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盜賊史觀下的中國:從劉邦、朱元璋到毛澤東的盜賊皇帝史》,八旗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高島俊男
譯者:張佑如
為什麼在中國,不顧民心、非關正義的「盜賊」可以左右朝代興替?這和中國文化的本質究竟有何關係?
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內部勢力,即「紳士」和「流氓」。紳士是知識分子,他們成為官僚或政治家,構成統治階級,追求「道統」。流氓則是社會遊民,聚眾結黨成為盜賊,並可能成為皇帝,實踐「盜統」。半部中國歷史,就是「道統」粉飾「盜統」的歷史。
而《盜賊史觀下的中國》就以中國的五個盜賊皇帝——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與毛澤東探究這種「盜統」究竟如何形成。本書不僅讓我們得以明瞭中國底層社會的運作邏輯,更以「盜賊史觀」此新視野,重述了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與毛澤東等盜賊皇帝的反叛之路!

責任編輯:王國仲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