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的盜賊因為農村的貧窮而出現,因為治安的不完備而得以生存。那樣的盜賊,一有個什麼機會,就可能突然坐大。機會是各種各樣的,大致上能分為外在的因素和內在的因素。
文:高島俊男
盜賊坐大的條件
中國的盜賊因為農村的貧窮而出現,因為治安的不完備而得以生存。
那樣的盜賊,一有個什麼機會,就可能突然坐大。
機會是各種各樣的,大致上能分為外在的因素和內在的因素。
外在的因素,有饑荒、天災、與周邊民族或外國的戰爭、朝廷的財政膨脹、尤其是王朝末期社會秩序的崩解與社會不安等等。那樣的時候,盜賊就如雨後春筍般到處冒出來。這些原因,不管是哪一個,都還不能讓盜賊膨脹為數萬或數十萬人的集團。盜賊的規模要壯大到那種程度,內在的要素必不可少。
基本上,盜賊必須具備下述的一個條件或者幾個條件,規模才能壯大起來。
- 第一,具有宗教的、神化的色彩。這是團結的核心,是每個人勇氣的源泉。
歷史上著名的盜賊,基本上都具備了這個條件。以既有宗教(大多數時候是佛教)凝聚人心,或者以新興宗教的活神仙為信仰的中心。
具強烈宗教色彩的盜賊被稱為「妖賊」或者「教匪」。
中國盜賊史上,登場最頻繁的,是佛教的一派——彌勒教.白蓮教。彌勒教和白蓮教的關係,其相異之處,要詳細說起來太複雜,簡而言之,從南北朝時代起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彌勒教,在元朝加入了一些其他要素,成為白蓮教。這麼理解就可以了。這兩者都宣傳說,天下大亂後,彌勒佛將會出現,建造一個理想的世界。打倒元朝的「紅巾賊」, 就是由被打散的彌勒教.白蓮教教徒所組成。
除此之外,東漢末年「黃巾賊」的太平道(道教的一派),以及十九世紀「太平天國」,別名「長髮賊」的基督教等,尤為著名。
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雖然不是宗教,但集團的宗教性依據可以說是和上述集團近似的,都是承諾在大亂之後出現理想世界,且教義是不容懷疑、批判的。事實上,共產黨經常呼籲說,要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信仰」。
- 盜賊坐大的第二個條件是,不平知識分子的加入。
不平知識分子的「不平」有兩個意義。
一是,有才幹、有能力,但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因為無法獲得與能力相符的地位,而出現個人的不平。在過去的中國,知識分子必須通過被稱為科舉的官員資格考試,才能當官,但任誰都知道,科舉並不能合理地評價個人的資質和能力。所以落榜者要比中榜者要多得多。名落孫山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因為愚笨才落榜,都相信自己是「不遇」(有才能但沒有獲得合理的待遇),因此抱著不平的心理。這些不平的知識分子要是編造出什麼批評政府的言論,那可就危險了,所以,歷代朝廷都稱「野無遺賢」,設法予以吸收編入體制內或者給予救濟。但不平不滿的知識分子或者不遇的知識分子仍然到處都是。
另一是,對社會的不公平、不合理,基於正義感而產生的不平不滿。過去中國的文人,從小就飽讀儒家的四書五經。儒家的學問講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什麼公正、良心,以及以人民生活社稷為重之類的。富裕人家的子弟,由於從小就被灌輸了這些思想,所以心地善良、有強烈正義感的人特別多。年輕的時候尤其如此。他們對社會的各種不合理情況感到義憤填膺,認為「決不能容許!」這些人也是不平的知識分子。
在共產黨所寫的歷史書籍中,屬於統治階級的人,都壞到了骨子裡,只考慮如何剝削人民,因此,那些被剝削的人民才因不滿社會的不公而奮起,等等,寫得很簡單,但實際上事情並非那麼單純。
如果自己心中不存在一絲一毫公正合理結構的形象的話,是看不到社會的不公正、不合理的。這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識基礎或訓練。進入白蓮教的人,被教說現下的社會有問題,彌勒佛祖即將現身拯救眾生,接受的也是一種知識的訓練,但遠遠比不上那些從小就不斷學習論語、孟子的人。「這個社會有問題!」說這話的,差不多總是知識分子。
不平的知識分子,或者抱著賭一把,一半豁出去了的心情,或者懷著滿腔的正義感,總之,有很多人加入了盜賊集團。畢竟知識分子和盜賊身分不同,一般都是由盜賊出面延請,知識分子在委身加入後被尊稱為「軍師」,負責策定戰略、口號、涉外和文書事務等工作。這麼做的話,盜賊也就跟著高級化,組織也能更好地運作了。
運輸工人和商人是必要的「資訊網」
- 盜賊強大起來的第三個條件是運輸工人、行腳商人以及走私鹽販等的加入。
在過去的中國,交通和通信稱不上發達,但物資卻大量地在廣大範圍裡流通。其原因是,歷史上大多數的時候,權力的中心都在中國的北部。唐、宋的時候在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開封等地,元、明、清的時候在北京,這一帶被稱為「北方」。與此相對,生產的重心在長江下游地區,這一帶被稱為「南方」。也就是說,北方是消費地區,南方是生產地區。因此,通過把南方生產的糧食與物資不斷地運送到北方去消費,整個中國就活絡起來了。也就是說,物資是縱向移動的。
說到具體是在什麼地方移動,最主要的是連接北方的黃河與南方的長江的南北向大運河。其他也有海路,但主要還是以運河為主。
此外也有東西向的,也就是橫向的移動。沿海地區的物資被運往內陸,內陸的物資被運往沿海地區。其中包括了食鹽等生活必需物資。如同「南船北馬」這個詞所體現的, 在北方,運輸主要是走陸路,在南方,則主要是走水路。
像這樣,由於物資大量地在廣大的範圍內流通,參與相關工作的運輸工人和商人也就很多。這些人對於哪兒有穀倉區、哪兒有物資集散地、哪兒有重要戰略城市、哪兒有官兵駐守、這些地方之間的道路與河川是如何相通等等,都具有非常豐富且正確的知識。不僅擁有知識,還擁有人脈。不管到何處,當地都有同業的夥伴,作為一個組織的網目, 形成一個資訊網、聯絡網,一個互助的組織。而且這些人之間有一種風氣,就是把朋友之間的信賴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義」或者「俠」的風氣。
最新發展: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