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在坎城影展看電視劇有甚麼意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電視影集在坎城大放異彩,但對影展總監而言,坎城影展仍然是個以電影為中心的電影節,放映電視劇,只是對這創作媒介偶一而為之的探討,難以取代電影的地位。
作為全球最權威的電影節之一,坎城影展仍保持它老派的態度:觀眾要穿上晚裝與高跟鞋,踏上紅地氈向電影朝聖,片首片末更要熱情送上掌聲致意。在坎城,電影是崇高的藝術,是要在影院聚精會神欣賞的,然而老派如坎城,也要向質素愈來愈高的電視劇送上橄欖枝-今屆坎城影展七十周年特別節目,便包括過往兩位金棕櫚得主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雙峰:回歸篇》(Twin Peaks:Return)(1、2集)與珍.康萍(Jane Campion)的《湖畔之巔:中國女孩》(Top of the Lake:China Girl)(共6集)兩部影集。
雖然是影集,但《雙峰》與《湖畔之巔》仍受到高度重視, 前者跟所有在坎城首映的電影一樣,在最大的盧米埃劇院舉行隆重放映,而《湖畔之巔》第二季則因為放映時間長達6小時,而改為在較小型的巴贊劇院舉行首映。即使放在大銀幕上播映,兩部電視劇無論在內容、格局,甚至畫面上也絕對不比任何電影遜色,與今屆坎城選映的多部電影相比,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雙峰》第三季延續26年前的異色格調,場景卻不再只限於雙峰鎮,多個撲朔場景、多條迷離線索分散在首兩集的兩小時內。前兩季的角色如庫柏探員(Cooper)、貫穿全劇早夭的核心角色蘿拉(Laura Palmer)、木頭女士均相繼回歸,同時亦有多個新角色登場,帶來新兇案與謎團:在紐約一幢舊工廠內,一個年輕男孩受僱監視一個玻璃箱;在小鎮Buckhorn,中年圖書館理員被殘殺,看似正人君子的校長被列為嫌疑犯;庫柏探員被困在「黑色小屋」(Black Lodge)內,他的分身Mr. C卻在外面的世界張狂殺人;雙峰鎮內一切看似平靜如常,但又似風雨欲來⋯⋯
作為電視劇,《雙峰》首兩集引人入勝有餘,資深粉絲簡直如獲至寶,然而把它獨立當作一個坎城放映節目來看,未完之感卻又太強烈,本來沒看過前兩季的觀眾更如墜五里霧中,例如放映當晚坐我旁邊的男士,便對完場時觀眾的熱烈掌聲大惑不解,只出於禮貌拍了拍掌。
《雙峰》本來就擅長先把錯縱複雜的情節、解不開的謎團與表裡不一的人物一一羅列在觀眾面前,再隨著劇情推進一層一層拆解,26年前的《雙峰》在一開始便拋出蘿拉被殺之謎,主創大衛.林區卻沒打算解開謎底,反而著墨揭露平靜小鎮的陰暗面與每個角色的秘密,結果待到第二季中,才因電視台與觀眾施壓而揭曉兇手是誰,可見此系列有多迷離。
此次《雙峰》在坎城只能放映首兩集,致敬意味大於一切。雖然大衛.林區敘事風格依然迷人,劇情引人入勝,叫人更期待劇集接下來之發展,但如果把它作為獨立節目來評價便有點困難了,畢竟我們只看到整個故事之開端。放映後,挑剔的坎城影展影評人一致讚好,多少也是出於多年情意結,以及對故事接下來發展的期待。
珍.康萍的迷你劇《湖畔之巔》其實更精彩,以6小時篇幅拆解一個亞裔女孩死亡之謎,從而探討澳洲多層社會問題:色情事業、非法移民、僱用代母、離異家庭、子女教養、性侵犯等題目。故事設定在上一季數年後,主角羅蘋(Robin Griffin)探員離開家鄉回到澳洲重新出發,但過去的陰影卻如影隨形,同時在男性主導的警局內,身為女性又經常遭同事輕視與騷擾。一天,一個行李箱被沖上沙灘,內裡藏著一具腐化得面容難辨的亞裔女性屍體,Robin在追查過程中除了層層揭開社會多個陰暗面,更發現自己素未謀面的女兒亦捲入其中⋯⋯
此次《湖畔之巔》六小時馬拉松式觀影,比《雙峰》蜻蜓點水式放映更能體驗影集的優點:因為篇幅長,所以對角色的描寫更立體,對不同題目討論亦更深入。尤其珍.康萍一向擅於探討女性在當代社會的處境,劇中無論是主角羅蘋、下屬米蘭達、送養他人的女兒瑪麗、瑪麗的養母茱莉亞,還是被當作工具的亞裔妓女與代母,每個女人一邊面對自己的痛苦,也揭露了文明社會裡環環相扣的不堪一面。例如建立在不育夫婦絕望上的生育產業、非法移民遭到剝削利用的悲哀,以及在高舉自主權的環境下,教養子女之困境。同樣豐富的內容,如果放在90分鐘至120分鐘的電影裡頭,可能就會因篇幅所限而變得單薄雜亂。
影評對《湖畔之巔》的反應也非常正面,Indiewire的影評人大衛.艾利奇(David Ehrlich)甚至認為它也許是今屆坎城影展最值得注意的節目,這句評語在今年相對平庸的競賽部份與「一種關注」單元對比下,顯得尤其諷刺。
當然,這並不代表坎城影展未來打算向愈來愈火紅的電視劇靠攏。據《Variety》報導,影展藝術總監蒂埃里.弗雷莫(Thierry Fremaux)便明言自己不是電視劇的粉絲,今次《雙峰》與《湖畔之巔》破例放映,是出於對珍.康萍與大衛.林區嘗試新媒體敍事的肯定。換言之,坎城影展仍然是個以電影為中心的電影節,放映電視劇,只是對這創作媒介偶一而為之的探討,難以取代電影的地位。
不過,在電視劇精品化的趨勢下,坎城似乎也不能對之視若無睹。相反,坎城市長大衛.里斯納(David Lisnard)提出2018年起舉辦「坎城影集節」,力求在愈來愈熱鬧的電視劇工業爭取一席位,同時也保持老牌坎城影展的純粹性,尤其在今年Netflix兩部入選電影《玉子》和《The Meyerowitz Stories》鬧得沸沸揚揚後,為新媒介另覓平台似乎是最佳的折衷解決方案。
然而,今天電視劇仍是電影低一等的「小弟」嗎?《雙峰》及《湖畔之巔》告訴我們斷然不是,影集的藝術性不比電影低,甚至超出現時許多商業掛帥的A級電影。作為電影界最具前瞻性的平台之一,坎城影展未來對電視劇的態度,可不能像過去般不置可否,而是要好好思考如何伸手迎接精品電視劇的年代了。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