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動物若被豢養過久,安逸成性之後,當然,野性就消失了。看看眾多沒有人類,就沒有存活能力的寵物類動物,就能輕易的瞭解這個意思。
豢養:則是指帶有寵愛的養,多對寵物。
野生:動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長而非經人工馴養或培植。
動物若被豢養過久,安逸成性之後,當然,野性就消失了。看看眾多沒有人類,就沒有存活能力的寵物類動物,就能輕易的瞭解這個意思。
狼,猛獸,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紀律的族群。「狼性」對人們有特別的意義。
- 野性:狼無法被豢養,總要回到自由但殘酷的野外。(追求真實,殘酷競爭)
- 狼性:狼總尋求狩獵機會,且可長期追逐獵物。(積極進取,堅韌)
- 狼性:狼很少單獨出沒,總是團隊作戰 (團隊精神)
「狗」,人類的好朋友,最佳寵物。
- 人們都愛狗,所以大量成為寵物,但,卻變成一種扭曲的關係。(非平等)
- 寵物擬人化,將動物擬人化,甚至穿上人類服裝。
- 人為地交配進化,只會了成為更好的寵物類種,滿足人類需求。
- 許多狗種已無野外求生能力。
看看臺灣許多人的生活型態,比較像豢養的安逸,還是野外的挑戰?
- 成年還住在家中,給父母養,沒有目標,追求享受。… (媽寶尼特)
- 媒體只報導島內事務。(井底之蛙)
- 普遍的英文程度不好。(對世界沒興趣)
- 尋求鐵飯碗,只想錢多事少離家近 (安逸傾向)
- 愛批評但無法實際行動解決問題 (嘴砲鍵盤評論家)
- 對大志沒興趣,追尋小確幸 (假文青)
世界將進入巨大變化的時代,安穩的環境,將很難繼續存在。
- 更大金融危機將至 (全世界一起印鈔票,真會沒事?)
- 許多區域已入戰亂 (非洲,中東)
- 貧富差距越趨巨大 (1%掌握多數資源)
- 科技進展驚人,生活模式變化巨大 (網路)
當然,也有少數人,勇敢地回歸野外,迎向世界,努力嘗試發揮自己的價值。但人數實在不多。比較像是幾隻不合群的流浪狼。令眾人無法忽視,卻也同時排擠。
- 他們說話實在不好聽 (總是實際,近乎殘酷)
- 他們要求總是非常高 (跟他們一起做事壓力好大)
- 他們不接受豢養 (即使吃苦也要嘗試自己去創造)
- 他們沒有夥伴時,很不合群 (規則是拿來打破的)
狼是一種生物,有其美麗之處,狼性常被做負面解讀,但也有正面之處。在這裡,我們儘量地去分享其正面美好的面向。期望可以參考,學習。
在接棒啟蒙計畫,我們相信,人若能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走在自己的天命中。便自然的也能擁有狼性中的美好部分,積極,進取,尊重團隊,擁抱世界,追尋卓越,創造成就。而我們也相信,人能了解自己的過程,就體現在我們相信的四個精神(問題解決,開放學習,創意激發,夢想追尋)之中。
最後,當世界巨變時,是被豢養慣了的寵物犬,還是能夠獨立求生的野生狼,更能適應,甚至創造新時代?
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思考吧。
延伸閱讀:
- 《狼圖騰》: 作家姜戎於2005年出版的中文著作,內容主要圍繞蒙古草原有關野狼的各種神秘傳說及真實故事,透過野狼如何在滿佈強敵的環境之下,怎樣去運用計謀令自己得以繼續存活,藉此使讀者反思人生、經濟、環保及民族性等課題。
- 狼性文化
- 狼性管理
- 影片:《自然密碼》:狼性難移?
- 影片:非常接觸人狼奇緣 – 「狼女」李微漪
- 她到若爾蓋草原寫生,撿到一隻生病的小狼「格林」。她毅然決然地帶小狼回家,但養了兩個半月後發現,狼根本不適合在城市生活。據悉,格林會在家狼嚎,讓整個社區的狗都開始吠叫,李微漪只好將牠野放回草原,並得教會牠如何捕食、適應群體生活等。
- 狼性襲台!台灣羊只能剉咧等?
- 狼性文化值得被鼓吹嗎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Photo Credit: ahlea@ 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