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玻璃腳頒獎典禮(下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屆英超中,哪些球員受傷最多?
(截稿之時驚聞前紐卡索聯中場Cheick Tioté在北京球會練習時猝死,先行深切哀悼。)
上回提到這集主要頒發玻璃腳獎項。公佈之前,先看看另一個傷患數字。
最多球員「中招」的仍然是大腿後肌、接著是膝蓋和腳踝,也有一定數目的鼠蹊受傷。和業餘足球員不同,因為專業球員的大腿前四頭肌比業餘球員相對發達,前踢和攔截四頭肌需要前踢時,後肌需要的離心力亦比業餘球員大得多。所以在起踢至完成動作,再加上支撐腳支持不足的話,便容易拉傷鼠蹊。至於膝關節和腳踝有分為對手害的和自己害的兩種,有機會再另文詳述。
地獄帶賽王——受傷次數最多球員
第五位︰Dejan Lovren(利物浦)。全季傷8次缺席85日。翻查紀錄他這季全身都中過招,故此這名克羅埃西亞後衞最近和利物浦續約4年有十萬磅週薪被球迷高呼「退錢啦」。
第四位︰魯尼(曼聯)。全季傷8次缺席90日。傳說,曼聯有伊布拉希莫維奇、博格巴和魯尼。魯尼受傷次數之多全季已經很多球迷(應該包括宋禮勤)在討論他是否已過生涯高峰。翻查紀錄,有兩宗抽筋報稱在聖誕節和情人節受傷,更有點撲朔迷離⋯⋯
第三位︰Valon Berami(沃特福)。全季傷8次缺席97日。除四月後肌拉傷休息三星期外,12月中對艾佛頓聯賽更在下半場被天空電視拍到在場邊嘔吐一幕。Twitter上的球迷就像幼稚園小朋友見到同學尿褲子一樣揶揄一番。
第二位︰Sofian Boufal(南安普敦)。全季傷8次缺席131日。就像女性生理期一樣,他每月都有煩惱,更令這位摩洛哥國腳無緣本屆非洲國家盃。
第一位︰Steven Pienaar(桑德蘭)。全季傷9次缺席175日。三分之二的傷患都和小腿和後肌有關,更有一宗是腦震盪,這名前南非國腳跟隨黑仔領隊莫耶斯由艾佛頓轉投桑德蘭,或許也沾上不少衰運。
英超玻璃腳——缺席日數最多球員
第五位︰Moses Odubajo(赫爾城,215日)。摩西分不到紅海,跟赫爾城一同升班首次打英超賽事,賽前熱身「菠蘿蓋」脫臼要做靭帶重建。剛好做完復健起及在季初10月復出,一次練習中碰撞跪了在同一個膝蓋,照X光發現「菠蘿蓋」骨折,就此在病榻渡過赫爾城在英超短暫的一年光景。
並列第五位︰卡索拉(兵工廠,215日)。上季己經飽受阿基里斯腱問題困擾。和另一位著名在阿基里斯腱「中招」的劉翔一樣。通常處理辦法會由運動量調整開始,到衝擊波、打針(包括血小板血清甚至類固醇)到最後要移植整條筋腱。卡索拉更不幸的是,手術出現併發症,要醫生施第二次手術清除手術疤痕,加上已經32歲,情況不得不教人擔心。
第四位︰Jeremy Pied(南安普敦,224日)簡簡單單,一條前十字靭帶就可以提早「收工」。
第三位︰Jack Butland(斯托克城,241日)英格蘭二號門將在上季尾對德國友誼賽扭傷足踝,動手術後三個月再要到荷蘭才發現骨折沒有癒合,要動第二次手術。斯托克城作為東家和Butland都不可能不因為這樣感到沮喪。
第二位︰Muhammad Besic(艾佛頓,250日)又一條前十字靭帶……
第一位︰Pape Souare(水晶宮,250日)上年9月牽涉交通意外,大腿骨骨折,現時仍然在努力康復中,但情況看來頗為樂觀。如果事情發生在香港,球會和保險公司或許說受傷和球賽練習無關而沒有賠償……
延遲復出有助減少受傷
轉眼間,伊布拉希莫維奇的前十字靭帶重建術己經過了4星期。他在社交網站發佈短片,他已經可以輕輕踩著碎步交接西瓜球。玩具球下的註腳仍然有他招牌的傲慢︰「雄獅的康復就和人類不一樣。」
預防運動傷患翹楚挪威奧斯陸運動創傷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顯示,頂級運動員若果將復出日期由早前流行的「加速復原流程」6個月延後至9 個月,再受傷機會會減少一半有多。故此,這季開始再有前十字靭帶損傷要動手術的話,復出的日子大可能要跟據新指引延後3個月了。
姑且看看伊布拉希莫維奇是獅子還是人類。
*受傷數據來自physioroom.com及Premiere Injuries
參考文獻︰Grindem et al. Simple decision rules can reduce injury risk by 84%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the Delaware-Oslo ACL cohort study. Br J Sports Med 2016; 50: 804-808 doi:10.1136/bjsports-2016-096031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