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草民哲學讀本》:老子也按讚的索馬利亞海盜矯治方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廢,安有仁義」一般,人們在「不道」的狀態下習慣標舉仁義等「有為」手段做為對治,國際組織對治海盜問題的手段,恰巧可化約至仁、義、禮三個面向之中。並且你可以看出,這些「有為」的手段在實際運作上均成效不彰。
文:梁靧(政治大學哲學碩士)
從二○一二年至二○一五年,索馬利亞海盜由盛轉衰。不過卻不是靠在此長年耕耘的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所終結,而是由一位日本壽司連鎖店老闆的「無為」之舉,海盜問題才得以解決。
這位老闆是「壽司三昧」(すしざんまい)的木村清,他看上索馬利亞海豐富的漁獲資源,於是和海盜們開始交涉。在道家主義者看來,整件事情的發展,其實非常的道家。
《老子.第三十八章》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德仁義禮」在三十八章是從「無為」不斷加劇至「有為」的序列,最後到達「禮」時,不但是「忠信之薄」,也是「亂之首」。由此可看出老子多反對「仁義禮」等「有為」的舉措。
「失道」之時
「失道」就老子而言,指的是生存場域的暴亂與限縮。在「失道」的情況下,百姓無法自發形成秩序並享有各自的生活。《老子》裡所見「無道」「非道」「不道」等對道的否定性用法均是如此: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這是以原做為農耕之用的馬匹成為戰馬,來說明戰亂時是天下「無道」的狀態。
第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資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當權者腐化不事治理、田地荒蕪、倉廩空虛,卻自己在食衣積財方面非常奢侈。等於是提倡人民做盜賊,是「非道」的狀態。
第三十章:「師之所居,荊棘生之。……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此言軍旅所處之地,田畝荒廢,荊棘叢生。「物壯而老」表明過度用兵會使萬物趨於衰敗,不合於道。「早已」為早死,「不道早已」表示生存場域的喪失,是為「不道」。
總括來說,海盜的崛起,就是因為索馬利亞長年處在這種「失道」狀態。
索馬利亞共和國從一九九○年代以來長年動盪,政府嚴重失靈。根據美國外交政策研究顯示,索馬利亞在二○○八年到二○一○年,連續三年蟬聯國家失靈指數全球冠軍。索馬利亞自一九九一年起陷入內戰,到一九九三年初已有三十萬人死於戰亂和飢餓,兩百萬人掙扎在死亡線上,外逃難民達一百萬人以上,然而一九九○年的人口總數才不過六百三十二萬人而已。
再加上天然資源匱乏、基礎建設不足,索馬利亞最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便是尚未開發的近海魚類,以及覆蓋著大部分國土的牧草。在國際貿易上有著很大的逆差,除家畜和香蕉外,幾乎一切仰賴進口。至二○○二年,有七五%的人口沒有安全飲水,人均壽命為四十七歲,嬰兒死亡率高達二五%。連年內戰與經濟困乏,造成國庫空虛以及海岸警備不足,政府對長達三千公里海岸線無法有效管制,百姓迫於無奈,投身海盜成為唯一出路。
「有為」的舉措:仁、義、禮
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廢,安有仁義」一般,人們在「不道」的狀態下習慣標舉仁義等「有為」手段做為對治,國際組織對治海盜問題的手段,恰巧可化約至仁、義、禮三個面向之中。並且你可以看出,這些「有為」的手段在實際運作上均成效不彰:
「仁」:博施濟眾,給予百姓恩惠和接濟
不過,他人取走援助後若不領情,便無以為繼,故稱「上仁為之而無以為」。聯合國安理會在一九九二年一月通過七七三號決議案,執行第一期索馬利亞行動(UNOSOM Ⅰ),此案可說是以「仁」為主。該行動中,各國除了通過武器禁運協議外,最主要是運送人道物資並建立分發中心,以舒緩乾旱與內戰所帶來的難民問題,並協調索馬利亞境內各派系的衝突。但援助的投入並未使得問題舒緩,反而加劇人道物資的搶奪與派系衝突。於是該年十二月,聯合國被迫授權會員國組成一支特遣部隊,為人道物資運送建立安全環境。

「義」:以直矯枉,樹立是非觀念
不過當對方不從,則另以手段強迫服從,故稱「上義為之而又以為」。在第一期索馬利亞行動失敗之後,聯合國意識到要更有積極的舉措,並開始建議使用武力制服,這可說是「失仁而後義」。於是在一九九三年三月通過八一四號決議案,執行第二期索馬利亞行動(UNOSOM Ⅱ),該案進一步強調要通過特遣部隊來解除索馬利亞武裝,以回復和平與治理。美國為主要響應號召並派遣部隊的成員國,其後美國部隊與索馬利亞主要派系發生武裝衝突,雙方有嚴重傷亡,美國不得已於一九九四年四月退出行動,也導致隔年四月整個任務撤除。
「禮」:建立共同規範系統,直接依規範行事,使各方共同配合
由於索馬利亞動盪未決,此後海盜逐漸興起,至二○○八年,聯合國開始有針對索馬利亞海盜的決議文。二○一○年之前的決議文均是呼籲各國共同打擊海盜,但效果不彰,海盜反而日益猖獗。並且受各國國內法限制,難以將海盜定罪。聯合國意識到需要有共同法律制裁措施,這可說是「失義而後禮」。聯合國在二○一○年公布數據,雖有九成海盜被捕,卻因無處受審最後獲釋,這是肇因於傳統國際法在定義上對新型態現代海盜難以規範。雖然各國呼籲由聯合國設立國際法庭進行統一審判,但最終進展遲緩。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建立一套共同規範系統,有「正名」上的定義問題。雖然歐盟在二○○八年便共同制定亞特蘭大行動(Operation Atalanta)協議,歐盟各國共同派出軍艦護航往來船隻,卻無法完全遏止,僅治標不治本。
時任聯合國安理會祕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表示:「海盜不能只在海上解決,因水域範圍過大,而海盜又似乎源源不絕。因此,要完全杜絕海盜行為,還是要從協助索馬利亞過渡政府改善其沿岸安全開始做起。」亞特蘭大行動指揮官瓊斯將軍(Rear-Admiral Philip Jones)也認為:「要確保百分百的安全,則需要上百艘的軍艦,最好的情況是索馬利亞能自己處理海盜。」上述可見,要滴水不漏地維持一套共同規範系統,花費的人力與資源成本甚鉅。
如何達到「上德無為」
上述國際處理索馬利亞地區「不道」的狀態,正好反映了「大道廢,安有仁義」「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過程。藉國際海事局的統計資料,可對照下頁表格說明(數據來自國際商會國際海事局的官方網站):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