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難解悖論:評働故事劇團《人形機器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形機器人》屬中小型製作,卻提出了數個宏大且複雜的哲學倫理問題。這些問題在劇中並無解答,卻精確地激起了相當值得深思的人文科技議題。這些問題在台灣當代劇場圈並不常見,更可見其可貴意義。
在量子力學領域中,「纏結」(entanglement)作用,乃說明了「瞬間移動」的高度可能性。相隔極遠的一對粒子,乃由於纏結所產生的超距作用,使得其中一個粒子的屬性將致使另一個粒子的相反屬性。根據這個理論,假使人類能發明出一個高度安全且穩定的粒子轉換機器,則可能利用纏結作用,使得原身處某端點的旅人,經由粒子轉換的過程,被另一端點的機器所感知,並立即產生一份粒子對應清單。透過精密的組裝,旅人得以獲得重建,並因此成功移動至另一端點。
這個理論最有趣的爭議之處在於,藉由對應粒子所重建而成的旅人,究竟是否完全等同由原始粒子組成的旅人呢?就某方面來說,當新端點的旅人重建後,深處原端點的旅人即已消散,雖則在技術上,前者完美複製了後者的一切符碼,但這個複製物,仍能說是等同於原始物嗎?
這樣的一個困難的悖論,乃是2017年働故事劇團推出之《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你》一劇的重要提問。本劇當然無法提供此提問的確切答案,卻以極為精確且細膩的方式,旁敲側擊各種探問的可能方式。
《人形機器人》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湯馬斯.吉本斯(Thomas Gibbons)的《Uncanny Valley》一作。原著標題連結至著名的心理學理論「恐怖谷」(Uncanny Valley)。「恐怖谷」一詞最先由恩斯特.詹池(Ernst Jentsch)於1906年提出,而後經由佛洛伊德於1919年發展闡述並為人所知,並在70年代間由森政弘應用於機器人的相關假說。
在森政弘的脈絡裡,機器人與人類的高度相似,使得人類對機器人產生正面情感,然而當機器人之擬人到達高度逼真,甚至以假亂真的地步,機器人與人之間的細微差異將導致人類對機器人產生高度厭惡與排斥感。「恐怖谷」理論乃奠基於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主觀感受,而非後者對前者的感受。然而,當機器人能夠擬真到幾乎難以分辨,甚至擁有人類的心靈與意識後,人類仍然能保持先驗於機器人的優越本質嗎?


值得注意的是,働故事劇團此次改編,連同英文劇名亦有所更動,改為「Hello, World!」如此英文劇名,與其說是劇中人類角色的宣言,更像是機器人角色對於來到世界的第一聲招呼。從「恐怖谷」到「Hello, World!」,《人形機器人》一劇將相關探問進一步推展,並明確地突顯了機器人主體的形構問題。
首先不得不提劇中機器人朱利安一角飾演者彭若萱的精彩表現。在沒有電影特效後製的輔助下,演員對於機器人舉止神態的精準拿捏令人歎為觀止。頸脖之間的挪移、眨眼的速度與頻率等等皆完美模擬出朱利安作為高科技仿生人的可能形態。有趣的是,朱利安雖則是機器人,其高度擬真與情感表現,隨著劇情推演慢慢堆疊,早已超越了作為人類的胡教授的「人性」表現。相比之下,朱利安的溫暖與真摯,甚至比胡教授更為「人性」。那麼,人類與機器人,究竟何者才更「人」?
《人形機器人》故事設定並不複雜:資產權貴朱利安由於癌末,創辦科技公司,希望藉由仿生科技將自己的心靈、記憶與意識完整拷貝並輸入所創造出來的機器人朱利安(同名)身上。負責研發的胡教授如畢馬龍(Pygmalion)般,在研發過程中對朱利安產生莫名的情感投射,並時常傾吐心事。朱利安在製作完成後,離開胡教授,胡教授因此一蹶不振、鬱鬱寡歡,當他們再次見面,朱利安請求胡教授出庭作證、協助自己與人類的抗爭。
按照人類標準完美複製的朱利安,在出現之後,遭到其子的拒認與奪產,因此決定聯合其他仿生人重整既有的媒體資源,傾其所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然而創造出朱利安的胡教授,卻在最終退縮,並拒絕提供協助。當朱利安柔情似水地向胡教授坦白,胡教授卻近乎冷血地否認了朱利安作為人的可能性,甚至最後要求朱利安留下,提供學術觀察。
劇中的其中一段小插曲,說明了胡教授家庭的挫敗:同是科學家但不相信人工智慧的妻子可玲,由於某種原因逐漸喪失心智,終日只沈醉於植花種草;唯一的女兒小琪則於年少時光便離開父母拒不聯絡,使得胡氏夫婦因此消沈。然而當手握權財的朱利安幫忙將其女兒喚回,早已認定女兒離去的胡教授卻難以接受,反而激動指責朱利安無權干涉人類生活。
隨著劇情推演,一再證明了朱利安的真情摯愛與胡教授的冷血無情。即便在劇情之初,胡教授幾乎以人類之間的行為模式來對待朱利安(例如:由於罪惡感而難以啟齒其即將被迫下載意識資料的真相),亦無法遮蔽他(後來)對機器人本質上的拒認與否決。有意思的是,當已化身朱利安的朱利安歸返,有著更似人類的體態與風情,卻竟然顯得更「假」:客套寒暄的社交模式設定與機器人的原始碼設定,到底有何差異?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所著《人類大命運》(2017)便提及,所謂哺乳類動物的情感生產,實際上便是一種演算法(algorithm)的結果。如此看來,人類與機器人的演算法,又有何不同?
《人形機器人》屬中小型製作,卻提出了數個宏大且複雜的哲學倫理問題。這些問題在劇中並無解答,卻精確地激起了相當值得深思的人文科技議題。這些問題在台灣當代劇場圈並不常見,更可見其可貴意義。劇中舞台呈現亦具相當水準:窗內窗外的植物盆栽,暗示出生命與擬象的對應;牆上與地上堆疊的標本畫作與圖像,以及其後散亂一地的場面調度,簡明俐落地呈現出科學家的偏執與脆弱;而朱利安甫出場的大型黑色行李箱挪移,甚至有著微量的魔術元素。種種佈置,皆巧具匠心,並扣合劇作主題。
在當代人類尚無法解出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半生半死的機率悖論之際,《人形機器人》倒是提升了台灣劇場圈的成長機率,我們期待未來的本地劇場圈,能在跨文化展演、國族認同、性別研究與都市情懷等既有熱門主題外,開拓出更為豐富的探問領域。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