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巴斷交之後:外交政策不能靠親中,而是要靠國際離不開台灣

台巴斷交之後:外交政策不能靠親中,而是要靠國際離不開台灣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月13日巴拿馬宣布與我國斷交,並於中國建交。面對這樣國際趨勢的變化,我們應該恐懼或是應該思考我國合理的新出路?

巴拿馬與我國的邦交,乃自1912年我國成立時延續至今,是我國維持邦交最長的國家,亦是我國自加入WTO以後,第一個簽訂FTA的國家。卻在13日收到巴拿馬政府片面與我國宣布斷交而與中國建交之消息,實屬遺憾。

此次,台巴斷交之原因不外乎又是中國主動挑起。一直以來,中國打著「一中原則」的旗號,四處打壓台灣在國際空間發展,甚至拔我國的邦交國,均是中國恫嚇台灣,要求台灣屈服中國的一種手段,此一情況,自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更甚。中國為迫使蔡英文政府承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主動挑起各種衝突,諸如軍事上以軍機軍艦繞台航行威脅台灣;國際活動上,更是多次阻撓我國參與各國際組織會議;而拔台灣的邦交國,亦只是恐嚇台灣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手段之一。

然而,有別於以往,中國近來對於台灣的國際空間打壓頻繁、攻勢強烈,顯示中國意圖片面增加台海衝突,衝擊所謂的「維持現狀」的局面,走回兩岸對抗的老路。面對台灣近八成民意希望台海維持現狀的情況下,中國卻無視台灣人民的意志與善意,一意孤行的一再以文攻武嚇挑起衝突,意圖將兩岸推向對立的邊緣,破壞台海的和平發展。

顯然,在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國的打擊必然不會停止。惟承認了九二共識,中國的打壓就會停止了嗎?回顧過去,馬英九政府時期,不僅承認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更以外交休兵的活路外交政策,停滯擴展外交,意圖藉此換取中國給予的國際空間。此一政策確實在一段時間內保住了我國的邦交國數量,但也只是曇花一現,結果台灣得到了根本不能謂為主權國家的外交空間,馬政府的此一政策有失國格,更導致台灣主權淪喪,國人多為詬病。不僅如此,就連馬政府的零斷交目標,也在2013年甘比亞與我國斷交的情形下,宣告失敗。

兩岸目前已發展到一個新的局面,無分藍綠,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更該認真思考,台灣在面對的是蠻橫、不誠信的中國,就連如此傾中的馬政府,都吃了中國虧的情況下,親中政策是否真為維持現況的長遠之計?面對中國蠻橫的外交圍堵,台灣人民唯有團結才是台灣的活路;政府亦應儘速思索台灣面臨此一危機,應如何將之化為轉機,審慎尋找台灣新的國際參與途徑,積極創造台灣的國際優勢,並化為對國際的實質貢獻,讓國際不離台灣,台灣緊連國際。在此也呼籲中國唯有務實、理性的積極尋求兩岸對話,才能有利於兩岸的和平發展。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