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鋒面,將至少滯留至「下週三(21日)」,這段時間,不是整天都大雨豪雨甚至暴雨,但都是「容易下雨且雨勢可能大」的天氣
(中央社)
中央氣象局指出,梅雨滯留鋒面來到台灣上空,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今天全台會有大雨或豪雨的發生,尤其西半部地區有豪雨或大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的機率。
氣象局提醒,鋒面帶上容易有很強的對流胞發展,引起強降雨,但受限於科技,強降雨的位置不易提前數日預測,往往只能在幾小時前根據監測警示,請民眾提前做好防災準備,多留意氣象局發布的警特報訊息。
中央氣象局表示,14日西半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的機率。此外也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中部以北、東南部(含綠島、蘭嶼)及澎湖、金門、馬祖沿海空曠地區及鄰近海域,將出現9到10級強陣風,沿海地區風浪較大,請注意。
氣溫方面,除東南部高溫仍有攝氏34度,並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外,其他地方由於降雨明顯,連日來悶熱的感覺將舒緩不少,高溫約29、30度。
另外,今年第2號輕度颱風莫柏,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持續減弱且併入鋒面雲帶內;受西南風增強影響所及,中部以北、東南部及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沿海及鄰近海域有9到10級強陣風,風浪亦較大。
連日降雨改善空氣品質,根據環保署預報資訊,今天全台各地及外島地區均為良好等級,詳查環保署網站。
梅雨滯留期延長 影響恐達10天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滯留鋒面停留在台灣的時間相當長,中央氣象局原先預估是5至8天,後來修正為6至9天,再調為7至10天。
氣象局提醒,梅雨影響期間常出現易造成積水或淹水的瞬間強降雨,民眾事先做好防範措施,例如疏通水溝、檢查排水設備等,減少災害,且非必要的話,盡量不要到山區活動。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網站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明天至下週二(15日至20日)「第二波」典型梅雨鋒在台灣附近南北徘徊,伴隨西南氣流,大氣很不穩定,局部地區有激發劇烈天氣並伴隨大量降雨的機率,其中以週六至下週一(17至19日)的西南氣流又較其他時間強,影響可能更劇烈。
他提醒,未來一週都應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特報及訊息,也要留意周遭天氣的變化,避免到容易致災的地方活動。
模式第8天(下週三、21日)的模擬,南方氣團略為增強,鋒面北退至北部海面,但西南氣流還在台灣上空,天氣仍不穩定。模式第9天(下週四、22日)顯現出南方氣團的勢力將逐漸勝過北方氣團,改變南北對峙的型態;不過,模式模擬此時的誤差已大,何時可脫離這波梅雨的影響,需要再持續觀察。
自由報導,氣象專家彭啟明也警告,這波鋒面南北擺盪,又挾帶西南氣流,很有機會發展旺盛的中小尺度對流雲系,降雨強度恐比一般午後雷陣雨更強,同時鋒面內提供不錯的發展條件,雷雨胞不斷移入,很容易造成極端的強降雨、瞬間雷雨及強陣風,屬於典型的「致災性天氣」。
彭啟明認為,上午雨勢還不是主力,層狀降水較多,鋒面主結構還沒到,預計中午逐漸接近,明後天令一波主力雲系雨勢會逐步加強,要留意。
臉書粉絲頁天氣即時預報也進一步提醒大家,「梅雨鋒面,是由冷暖氣團對峙,而有對流胞生成,因此雨勢是隨對流胞移入,對流胞是打游擊戰,不知道哪時候會長出來,進來之後雨勢一陣一陣的下,瞬間雨勢會很大,但會有空檔,不是一直一直一直下這麼可怕。」
以下概略分時段提醒:
- 週三(14日)上半天:鋒面主體南下中,尚未正式影響,但鋒前西南風以激發對流水氣進入,雲林以北持續雨;嘉義以南偶陣雨。
- 週三(14日)下半天~週四(15日)上半天:鋒面開始,北部率先大雨,其餘地區下雨頻率增多,雨勢也可能較大。
- 週四(15日)下半天~週五(16日)上半天:一波小空檔,各地雨勢稍微緩和,但仍都有雨。
- 週五下半天(16日)~週日(18日)上半天:西南氣流加入梅雨鋒面,為本次鋒面降雨,雨勢最「全面且劇烈」,尤其「中南部」特別注意。
- 週日(18日)下半天:雨勢緩和,並移往南部。
小心國道水漂 切莫急踩煞車
高速公路局說,持續豪雨路面易積水,國道車速快,要小心水漂效應(行車打滑),一旦發生時,切記不要急踩煞車。
根據研究,自小客行駛道路,積水超過0.25公分,車速達90公里以上時,輪胎與路面夾雜一層水膜,車輪會頓失抓地力,車體依慣性方向滑動,就是俗稱的水漂。
高公局提醒用路人,若行車時遇打滑(水漂)時,請駕駛人不要急踩煞車,應該放開油門、減緩速度,並保持方向盤穩定及車向正前方行駛。高公局建議,豪雨期間,若無必要請改走地方道路,若行駛高速公路,雨中行車請隨時開亮大燈,能見度不佳時,再開啟危險警告燈,提醒後方來車,並應保持較長的跟車距離,小心駕駛並避免變換車道,維護行車安全。
花東聯外道路災防機制確立
因應蘇花公路九宮里路段中長期復建工程,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傳盛邀集台鐵局花蓮運務段、國防部後勤參謀次長室、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等單位,共同研商台鐵加開平車蔬果北運,軍方投入人力協助支援相關事宜。
會中作成決議,確立如遇蘇花公路、南迴公路因颱風豪雨中斷及復建期間,台鐵將啟動蔬果北運因應機制,國防部責成二支部支援人力及出借部分的車輛固定器具。
台中沙包抽水站待命
台中市政府表示,中央氣象局預報近期鋒面接近及西南風、熱帶性低氣壓外圍雲系影響,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柳川中正柳橋至民權柳橋段,暫停開放河道,19日上午6時重新開放,確保民眾遊憩安全。
台中市水利局長周廷彰表示,已備妥2萬8000個沙包,昨天開放民眾領取;五張犁、后溪底、中興、車籠埤、湖日抽水站5座抽水站巡檢作業,作業人員將隨時注意水情狀況,適時調整河道水量。
周廷彰指出,若大雨導致停電,抽水站內也已備妥72小時的燃料,抽水站將持續不斷電運作。另大型抽水機將視天候狀況,預先部署在多個易淹水地區。
台中市水利局表示,民眾可利用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下載臺中水情App使用(Android、iOS),查詢全市淹水、土石流、避難場所等水情資訊,隨時隨地掌握最新水情。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