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回顧齊柏林鏡頭下的五大議題,《看見台灣》背後看不見的環境成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6月10日,齊柏林意外在空難中過世,引發社會對他的作品《看見台灣》中所觸及的環境議題的討論。然而,這些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嗎?政府當年的承諾,又實現了多少?關鍵評論網回顧齊柏林鏡頭下的五大議題,帶你認識電影以外,台灣真實的環境現況。
文字:黃筱歡|採訪:黃筱歡、黃郁齡、林奕甫|圖表製作:林奕甫、黃郁齡
6月10日,紀錄片導演齊柏林為新片《看見台灣Ⅱ》進行空中勘景,直升機飛越花蓮山區時卻意外墜毀,齊柏林與機師張志光、助理陳冠齊當場身亡,讓全台灣民眾無限感慨。
齊柏林2013年的作品《看見台灣》,拍出台灣的美麗,也拍出台灣的環境問題:污染的河川、被挖得半禿的山頭、海邊的消波塊、還有工廠排放的廢氣,在空拍的鏡頭下無所遁形,也讓當時的政府不得不重視,2014年,行政院為此還特別成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將片中的問題整理成十六項治理。
時隔四年,齊柏林的意外身亡,也意外引發台灣社會重新檢視這些環境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嗎?政府當年的承諾,又實現了多少?關鍵評論網回顧齊柏林鏡頭下的五大議題,帶你認識電影以外,台灣真實的環境現況。
一、礦區炸山毀林,誰獲利?
《看見台灣》裡,齊柏林以鏡頭俯瞰位在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亞洲水泥礦區,只見一大片山頭已被掏空,光禿禿的畫面令人心驚。其實稍早今年5月,齊柏林再次飛過亞泥礦區上空,拍下一張照片給友人,感慨「比五年前拍看見台灣的時候挖更深了」。隨著齊柏林身亡、照片曝光後,由環保團體地球公民會發起,要求撤銷亞泥礦權期限展延的連署人數在短短三天,由原來的4.2萬,暴增到突破20萬人。
亞泥董事長徐旭東受訪時表示,水泥產業對台灣建設有其貢獻,現在我們住的房子、使用的道路也都需要用到水泥,若是採取進口,每噸就要增加許多成本。他說:「若不要這個產業,那以後都要靠進口嗎?」

不過根據官方統計資料,2016年台灣進口水泥的價格,其實比內銷來得便宜,進口一噸的價格平均約1,578元,內銷一噸的價格平均則約2,224元,平均每噸進口的價格比內銷便宜646元。1
《商業周刊》指出,台灣因為建材用料改變,水泥用量減少,造成水泥產量過剩、採礦量大減,這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台灣每年生產的水泥其實高過國內實際消耗的總量,甚至還可以外銷。中央社報導,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2017年水泥外銷比例,今年1至4月為25%。
而台灣賣到國外的水泥價錢,甚至比國家內銷還便宜。台灣2016年出口水泥的價錢,外銷平均一噸的價格約1,511元,內銷價格平均每噸比外銷貴了713元。
針對價差,台泥表示進出口的價格是依據國際市場價格競爭,還須包括海運費、港口卸貨、及不同國家其內陸運輸費用等。而內銷的部分還要加每噸貨物稅 320 元,價格看起來才會偏高。
而面對來自台灣人民的壓力,亞泥在6月14日表示,將主動縮減近四成鄰近國家公園的礦區(從原來核准的399公頃,縮減約155公頃的礦區面積)。然而這項承諾,卻遭到長期關心礦區生態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反駁,偕同立委林淑芬在隔(1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亞泥承諾縮減的礦區範圍,都不在實際採礦的「礦業用地」上,加上亞泥只說會縮減面積,卻不提開採量的限制,未來還是可能繼續採礦,到下一次礦權許可到期前,再挖山20年。

其實,全台灣的礦區不只有亞泥,影響的地質環境,也不僅在花蓮太魯閣。
根據經濟部礦務局2015年統計資料,台灣246個陸上礦區中,實際探、採礦的現役礦場有195個。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指出,這些現役礦場中,只有28個曾進行過環評。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資料,早在《環境影響評估法》發布前(1994年),台灣已推動十大建設等開發案,台灣的水泥業者也早從1970年代就陸續進駐宜花東地區,並且在1990年代推動產業東移,劃定水泥特定專用區。現有的《礦業法》中,並沒有強制執行環境評估的規定,只有在第15條裡,表示設定探礦權者,「應敘明水土保持、環境維護(探礦或採礦對環境之影響)、礦場安全措施與礦害預防等永續經營事項」。
因為先開發、後環評的歷史背景,造成有些礦場竟然位在國家公園、保安林、水源水質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地球公民基金會追蹤的礦場中,除了亞洲水泥新城山礦場位在國家公園裡,有環境爭議的還包括宜蘭潤泰水泥(位於水源涵養的保安林中)、宜蘭萬達鑛業(位在山毛櫸保護區)、南投北原石礦(位於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區)。
由於水泥提煉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炭作為電力來源,也因此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溫室氣體,加上水泥開採時產生的粉塵,當大家都在討論PM2.5氣體污染物對人體造成影響之際,這樣的環境成本,合理嗎?
二、台灣空氣污染的問題改善了嗎?
《看見台灣》畫面中,一根根工廠煙囪正吐出大量的白色廢氣,行政院2015年公告成效檢視,指出片中工業區空汙來源,是來自六輕及林園等石化工業區,行政院表示已派人加強環境監測。然而這幾年來,台灣的空氣品質真的有變好嗎?

2016年,依照環保署所採用新的空氣品質指標(AQI)3結果顯示,2016年全台AQI良好站日數比例幾乎全部不到五成(站日數是指監測站實際採樣測量的日數)4。
雖然2013年到2016年的資料顯示,台灣PM2.5的濃度有逐年減少,不過全台22個縣市中,除了台東縣與花蓮縣,西部所有城市與離島從2013到 2016 年,連續四年年均值都未達標準(15微克/立方公尺),其中又以雲林縣和嘉義縣最為嚴重,超標整整一倍多,分別是31.6、30.84。
最新發展:
-
沒有設計圖、全用廢棄蚵棚,台灣女婿打造「地景藝術」日落塔一度遭威脅 4年前
-
花蓮「環保公園」的真相:是一百萬噸運也運不走、恐坍塌入海的「垃圾山」 4年前
-
礦業法審查十次,初審只過了一條:補辦環評的礦場6個變113個 5年前
-
如何從「限用」到「禁用」:2020年起「內用」不提供吸管、免洗餐具 5年前
-
來自太魯閣的我,也曾以為水泥廠與礦坑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5年前
-
【影片】我堅信,清晰、視野與焦距的重要性—看見齊柏林的工作,以及他眼中的台灣 5年前
-
礦權展限、礦區面積沒共識,《礦業法》初審進度到哪兒? 5年前
-
反亞泥運動持續20餘年,今千人上街怒吼「還我土地」 5年前
-
「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第28屆金曲獎你錯過什麼?盧凱彤出櫃、阿妹〈我期待〉、草東奪3大獎 5年前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