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離台感言的背後:台獨的代價?從「中國強行動武」與「美國放棄台灣」兩種狀況來分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避免台灣被美國等國家拋棄,捲入更大規模的美中戰爭中,還是應該要做好流血捍衛台灣的準備。一如王丹所言:「不懼戰,才是保障和平和安全的條件。」
長期旅居台灣的中國民運領袖王丹,在今年六四鎮壓28週年提出〈給台灣社會的十個建議〉(上)、(中)、(下)。而其中的第九點,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與論戰。從王丹在《蘋果日報》上刊登的文字版來看,王丹建議的完整內容如下:
第九個建議是針對台灣太陽花世代的台獨2.0版提出的。我看到美國杜克大學與台灣政治大學的一份民調,20-29歲台灣青年世代的台灣認同高達八成以上,主張獨立的也遠遠超過半數,但是面對「是否願意為了台灣獨立而上戰場」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表達「願意」的僅有兩成多。我高度尊重台灣年輕世代渴望獨立的心情,但是我也要指出,從歷史上看,很少有理想性的事業不付出代價的,很少有一個民族的獨立是和平得來的,面對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更不可能和平獨立。
此外,中共最後是否武力攻台,也會考量種種成本因素,包括台灣人民抵抗的意志。如果中共研判,或者台灣的民調顯示,大部分的台灣民眾,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一戰,中共就會考慮動武的代價是否太大。有人說,我真是鼓勵台灣年輕人流血。錯了,恰恰相反,我認為只有表達出強大的意志,才能把流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此,台灣追求獨立的太陽花世代應當認識到,不懼戰,才是保障和平和安全的條件。
但王丹在巡迴講座中的發言,被某些媒體簡化為「台獨不願流血就是嘴砲」,甚至曲解為「王丹打嘴炮喊『台獨要流血』」。這也造成了許多台派知名人士的反論。例如政大教授徐世榮表示「真是很難過」。而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也認為「他認知的台獨跟我們台灣人追求的台獨是不相同的理解」。
然而王丹的建議真的是無的放矢嗎?
蔡丁貴認為,王丹所意識的台獨是「要從中國分離出來的台獨。」但台灣人追求的台獨則是:
台灣自1895年馬關條約之後,與中國並無主權從屬關係,台灣早就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了。中國有什麼理由以軍事行動攻擊台灣!我們自由台灣黨的台獨,是要終結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台灣的殖民體制。我們主張行使台灣人民住民自決的權利,公民投票來「廢除中華民國憲法」,何須流血?最大的行動就是非暴力抗爭要求流亡政府將台灣人民住民自決的權利還給人民,也不是以流血衝突為目標,何須擔心流血?
蔡丁貴論述的基礎來自「台灣地位未定論」,在法理上有其正當性。然而我們必須要追問的是:美、中等影響西太平洋戰略最鉅的強權,真的會依照國際法的法理論述,或是尊重台灣住民自決的權利來執行他們的戰略嗎?
在現實層面中,對台灣而言發生流血衝突最危險的狀況,就是中國不顧台灣民意強行動武,而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其他國家「放棄台灣」袖手旁觀。而在日前中國又策動中美洲國家巴拿馬與台灣斷交,不免讓台灣人更加感受到這樣的危機意識。
下面我們就「中國強行動武」與「美國放棄台灣」兩種狀況來加以論述。
一、中共強行動武的可能
日本防衛省旗下的研究機構防衛研究所,每年都會出版《中國安全戰略報告》。其中2017年的主題,便是「不斷變化的中台關係」。雖然這份報告開宗明義地表示,其內容並不代表日本政府或防衛省的官方看法。但我們從這份由日本頂尖戰略專家站在第三者角度所提出報告,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帶給我們有關台灣安全的啟發。

其實中國會不會不顧台灣民意強行動武,答案應當是毋庸置疑的。江澤民早在1993年的「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略方向」演講中便提到:
尤其在台灣問題上,如果一但發生重大的「台獨」事變,那我們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捍衛國家主權,就不能不在軍事上對「台獨」採取斷然措施。
中國至今不動武的原因,主要便是顧及解放軍戰力尚未有完全把握排除美日的軍力干涉。而這點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軍備的發展方向。中國目前軍備的發展方向,很大一部分是受到1995年到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的挫折所影響。
當時中共試圖透過導彈試射,打擊台灣內部對民主化還有追求自主性的信心。然而在美軍派出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艘航母為首的兩個戰鬥群後,中國政府發現以中國當時的軍力,對台灣完全無能為力。在日本防衛研究所的報告中提到:
然而雖然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從軍事角度觀察,事態超過了中國的預測,對中國留下了嚴重的影響。也就是說,對於美國正式派遣航母戰鬥群,由於中國沒有與其對抗的軍事手段,因此基本上無能為力。假如未來發生同樣事態,中國對於美國的插手力所不及,甚至可以設想出現允許台灣獨立的結果。
中共目前的軍力發展方向,奠基於中央軍事委員會在1995年底提出的《九五期間軍隊建設計劃綱要》。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在同年發表的《全面加強軍隊幹部隊伍建設》中提到:
在台灣進行「台獨」活動的情況下,要大力改善武器裝備, 發展制約對手的「殺手鐧」。
後來被美軍稱作「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的中國戰略路線,便是從這時開始建立的雛形。

然而發展至今,中國軍力雖然已經超越台灣,但仍然無法完全確保在美日可能的干預下獲得全勝的能力。例如從日本防衛研究所的數字來看。中國空軍的軍機雖然高達1,700架,是台灣384架的三倍以上。但如果限定在現代化戰鬥機的數量,中國全國空軍的總數只有台灣的兩倍多。過去我們也談過,在現狀下一旦美日介入,中國仍是沒有勝利的把握。
在這個狀況下,中國只能期待未來持續提升自身軍力,或是期待美國放棄台灣。乍看之下,台灣人有沒有流血保衛台灣的意識,跟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是兩件不同的事。但深入研究,這兩件事情的關聯性,恐怕會出乎許多台灣人的意料。

二、美國放棄台灣的可能
當我們回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到2016年台、美、中三方關係的變化。從這段歷史演變,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圍繞三方關係的重要特點:
- 1. 台美關係的低點,或是美方拋棄台灣可能性最高的時間點,都是中國對美國利用價值最高的時刻
1949年以來台美關係的最低點,便是1972年到1993年這段時間。這段時間經歷美國發表了附和中國立場的「三個公報」、中美建交等事件。而當時美國的戰略考量,便是拉攏中國作為威脅蘇聯側背的一支利箭。從196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與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相互對峙。對美國而言,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既可以成為承受蘇聯第一波攻擊的棄子,也能當作攻擊中亞與西伯利亞直搗蘇聯後門的攻擊跳板。
在中國具有高度利用價值的情況下,美國才會願意犧牲台灣的利益。但必須注意的是,即使在當時美國如此重視中國的情況下,美國還是制定了《台灣關係法》以及1982年雷根提出的「六項保證」(2016年美國參議院再次要求政府以文件形式確認這六項保證)這兩項保護台灣的主要原則。
另一次台美關係的低點,是陳水扁政府執政末期,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拒絕批准對台軍售,並批評陳水扁政府是「麻煩製造者」。然而這次台美交惡的背景,也是來自2001年美國開始面對反恐戰爭以及北韓核彈危機,美國希望中國能「承擔國際責任」。但很清楚的,美方所謂的「國際責任」是要求中國承認美國所制定的國際框架,並共同為支撐這個框架做出貢獻。
而中國為了尋求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讓步,也不得不在這點上退讓。例如2004年胡錦濤派外交智囊戴秉國擔任特使,會晤美國國務卿科林・鮑爾(Colin Luther Powell)反對陳水扁提出的全民公投時,其中一項主要論點便是「強調中國共產黨不是蘇聯共產黨,中國不是蘇聯,中國沒有像蘇聯那樣謀求霸權。」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