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放入東亞脈絡、增加台灣本土化篇幅,正是錢穆撰寫《國史大綱》背後的精神價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與錢穆的國家認同雖然不同,但對自己國家歷史的關懷與熱愛是相同的。與錢穆「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的精神一樣,我們必然不會排斥以自己身處的國家為出發點的新史觀。
日前有媒體披露教育部規劃中的「12年國教社會科領域課程綱要草案」。這個草案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但媒體所披露的部分,已經開始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其中又以「歷史」這門科目的更動最具話題。目前從媒體所披露的資訊來看,歷史科可能的更動大概有以下幾點:
- 歷史課綱將不再清楚畫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將分出三個分域,各兩學分。
- 三個分域分別為「台灣相關分域」「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台灣與世界」。
- 台灣分域相對於以往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重點放在台灣近500年脈絡,再分為「多元族群社會的形成」「經濟與文化的多樣性」及「現代國家的形塑」強調台灣是多元族群社會,原住民族將單獨成項。
- 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
- 世界史更著重台灣與世界互動,並列出「伊斯蘭與世界」的章節。
- 首創「有問號」的開放性課綱。
從上述幾點來看,今年的課綱調整在正式公佈後應該會引起社會高度的關注與討論。從目前媒體所披露的資訊來看,今年度課綱調整的方向是令人可喜的進步。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樣的調整應該會引起某些人的反彈。尤其是「重點放在台灣近500年脈絡」與「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這兩點,在某些人來看應該會覺得非常無法接受。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將重點放在台灣,以及將中國史放在東亞脈絡等等新課綱的改變,是令人可喜且進步的方向。
而既然要談改變的正當性,自然就要回過頭去看看所謂的「舊課綱」是怎麼一回事?大家印象中的歷史舊課綱,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威權時期的教育部「部編本」課本。而部編本的歷史課綱,若是從編目與內容來看,背後主要的精神跟價值來自於錢穆的《國史大綱》。
而《國史大綱》是一本在史學界廣受推崇的著作,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大學中國通史的必修教材。而這本歷史書寫得好不好呢?持平而論,這本通史是一本相當精彩的史學著作,錢穆以極高的熱情,將畢生所學投注其中。那《國史大綱》既然這麼好,過去部編本的舊課綱又是以這本精彩的著作為基礎,為什麼我們還要改課綱去搞什麼「以台灣為主體」、「把中國史放入東亞脈絡」?
但有趣的是,我認為修改課綱,增加台灣本土化篇幅以及將中國放入東亞脈絡,增加台灣與世界交流相關內容的正當性,正是來自錢穆撰寫《國史大綱》背後的精神價值。
要正式談新課綱的優越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錢穆是怎麼談他著述《國史大綱》的精神。在國史大綱的最開頭,錢穆寫了一段「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云對本國史有知識。)
-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這四點代表了錢穆希望這本歷史著作能帶給讀者的影響。他希望中國的國民在讀完這本著作後,能對中國本身的歷史具備了解與熱愛,繼而能以實事求是的自信精神,推動中國的發展。
除了上述四點,錢穆在《國史大綱》的〈引論〉中,還有這段話:
今日所需要之國史新本,將為自《尚書》以來下至通志一類之一種新通史,此通史應簡單而扼要,而又必具備兩條件。一者必能將我國家民族已往文化演進之真象明白示人,為一般有志認識中國以往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種種演變者所必要之智識。二者應能於舊史統貫中映照出現中國種種複雜難解問題,為一般有志革新現實者所具備之參考。前者在積極的求出國家民族永久生命之泉源,為全部歷史所由之推動精神仰寄;後者在消極的指出國家民族最近病痛之證候,為改進當前之方案所本。
總和以上六點,我們或許可以將錢穆撰寫《國史大綱》的精神歸納為下面兩大重點:
- 幫助國民瞭解自己的國家與文化,進而熱愛自己的國家。
- 藉由歷史了解我們國家的優點與缺點的成因,幫助我們找出面對當前困境的解決方法。
在錢穆完成《國史大綱》的1940年,正是中國對日戰爭正烈的時刻。對當時的錢穆而言,中國隨時都有遭到日本亡國的危險。因此他在寫這本書時,主要的目的自然是希望激發中國國民的自豪感與愛國情操,將他們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外敵的進攻。這點從他對先秦諸子的智慧、漢唐盛世的功業,以及中國各種文化、學術發展的介紹中都可以看得出來。特別是錢穆將清朝稱為「狹義的部族政權」,可以看出他的漢人民族主義精神。此外錢穆也詳述了中國歷代王朝的制度與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演變,希望讓當時的中國國民,瞭解中國何以會演變成當時的樣貌。

在另一方面,錢穆也介紹了晚清中國積弱不振的情形,以專章談清末從自強運動一路到民國抗戰的歷史演變。從中探討中國人如何面對西洋文明的挑戰,其中經歷了哪些嘗試,以及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與影響。希望從這樣的探討,去激發其他中國人了解當時中國問題的結構性成因,並尋找改革的方法。
而國民黨威權時期的部編本歷史課本,雖然在內容上有所增減,但編排與取材的方式,大致不脫錢穆於《國史大綱》中所樹立的價值與精神。雖然錢穆的價值與精神很偉大,但以《國史大綱》為基礎所建立的部編本傳統課綱,卻是當前我們需要改革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以錢穆這位偉大史家撰寫的精彩著作《國史大綱》為基礎所安排的歷史教育會成為問題?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是活在1940年的中國人,而是活在2017年的台灣人。
錢穆撰寫這本史書所要探討的問題,是1940年代中國要面臨的問題。他在書中預設的對話對象,是跟他同時代的中國人。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陸權帝國,中國人要詳細了解農業社會的文化價值、經濟結構、社會制度是理所當然,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些歷史經驗就算放在研究現代中國社會,也還是有一定的價值。而了解漢、唐這些偉大的陸權帝國興衰的始末,對今日中國思考自身的戰略,也是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但很多人似乎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台灣,不是中國。我們不是一個有什麼偉大傳統的陸權帝國。我們沒有廣袤的陸上疆界需要防守,我們不用面對來自西北中亞民族的壓力(廣義來說,俄羅斯跟中亞支持東土耳其斯坦獨立的勢力,都證明現代中國仍未擺脫這樣的壓力)。我們沒有龐大的農業人口壓力跟貧窮問題需要面對(這是中國王朝衰弱的重要原因,「三農問題」仍是當前中國最大的隱憂)。這些在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因素,跟我們在台灣的生活沾不上半點關係。
相反的,身在台灣的我們有全然不同的課題需要面對。比起如何維繫漢、唐之類大帝國的繁榮,我們的國民更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如日本、韓國、越南之類的中小型國家在歷史上與東亞大帝國競合的策略。
在舊的歷史課本中,日本「大化革新」出現的原因,只是作為唐朝文明對外輸出政治制度的一個註腳。但在東亞的歷史中,大化革新象徵的是當時日本面臨唐朝勢力東擴的壓力,必須加緊腳步進行「現代化改革」(以當時的標準)來維持自身獨立地位的努力。大化革新發生於西元646年孝德天皇在位時,主要內容是消滅了氏族「蘇我氏」的勢力,將日本由鬆散的「氏族政治」轉化為「中央集權」的改革。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