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第28屆金曲獎你錯過什麼?盧凱彤出櫃、阿妹〈我期待〉、草東奪3大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第28屆金曲獎,網友公認「撤銷亞泥」4字最洗腦,張震嶽擔任開場表演,他一開始就高舉「沒有人是局外人」標語,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爭議發聲。
(中央社)
第28屆金曲獎頒獎典禮24日在台北小巨蛋舉行。本屆金曲獎有7大亮點,包含天后張惠妹獻唱已故音樂人張雨生經典歌曲致敬、日本搖滾樂團「GLAY」登台演出、林宥嘉3D結合浮空投影,帶領觀眾走入歌中意境等。
這次黃子佼三度擔綱典禮主持人,星光大道主持人由經驗豐富的Dennis與第二次主持的「Lulu」黃路梓茵搭檔。
第28屆金曲獎,網友公認「撤銷亞泥」4字最洗腦,張震嶽擔任開場表演,他一開始就高舉「沒有人是局外人」標語,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爭議發聲,緊扣之前原住民樂團達卡鬧、獨立樂團米莎x地下河在紅毯表達「撤銷亞泥」的環保訴求,恰好他老家在花蓮,等於是為家鄉水土保育發聲。
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日前墜機身亡,生前關注亞洲水泥位於花蓮的新城山礦場「越挖越深」,引起環保人士關注此議題,有多組藝人亮出「撤銷亞泥」的相關字句,為台灣環保問題請命,包括舒米恩、陳星翰、謝銘祐。
本屆的「特別貢獻獎」頒發給已故音樂人張雨生。陶晶瑩(陶子)擔任特別貢獻獎的引言人,她語帶哽咽介紹張雨生的生平「就像一場美麗的煙火」,但音樂作品留下來影響無數後進。
接著隨著張雨生〈天天想你〉的歌聲,感冒的張惠妹(阿妹)登場唱和,清唱「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顆心,把我最好的愛留給你」,阿妹再演唱〈後知後覺〉等經典歌曲,唱到興頭處更高呼「張雨生」,彷彿在呼喚恩師,她唱到〈我期待〉時更眼眶含淚,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
「特別貢獻獎」也頒給紀露霞,頒獎前由今年5名準台語歌后一起演唱紀露霞的〈望你早歸〉。紀露霞致詞時說,過去她錄製過2,000首歌,每一首歌詞都有它的意義,她很感念可以在年輕時就唱到像是鄧雨賢、楊三郎、陳秋霖、周添旺、李臨秋等人所創作的歌曲,「讓我今天還可以被大家記得,感謝歌迷對我的疼愛」。
今年81歲的紀露霞,出道至今已經唱了63年,「雖然我年紀這麼大,我還是在教唱歌,唱歌是最好的運動,如果大家不嫌棄,我希望可以繼續唱下去」
今年入圍人數眾多,歌王、歌后寶座就多達7位及6位競爭。
盧廣仲頒發「最佳新人獎」,得獎的是草東沒有派對。草東連獲最佳新人,最佳年度歌曲及最佳樂團3大獎。
團員們表示,再度聽到名字時腦袋一片空白,今天已拿下三座獎項的他們說,當初沒有想太多,覺得入圍就很不可思議。貝斯手世暄還說,希望得獎後能有榮譽假,之後想和很久以前玩音樂的朋友見面。
今晚再度贏過五月天奪最佳樂團,成員表示,他們人很好,但不認為打敗五月天,並說,以他們的成就,「五月天的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
五月天阿信出道18年,憑〈成名在望〉首次拿到最佳作詞人獎。阿信對著歌迷說,「這個獎是幫你們得的,再讓你們叫5秒」,還說墓誌銘不能寫「這傢伙都沒有拿過最佳作詞人獎」。另外,五月天《自傳》奪國語專輯奬。
歌王由曾摃龜5次的方大同拿下。歌后由艾怡良打敗楊乃文拿下。第28屆金曲獎評審團主席黃韻玲今天表示,歌王及歌后部分每個人都有討論到。最後投票時方大同在第一輪以18票壓倒勝出;艾怡良則是10比8險勝魏如萱。
黃韻玲指出,今年有很明顯的世代交替,是方大同在台灣發展的第10年,盧廣仲也是。她表示,這顯示10年對一個音樂人養成很重要,也需要時間的累積。黃韻玲指出,方大同未來將以不同的形態發展,他在這10年中,在R&B的部分,把中文跟節奏很自然地牽在一起。
女歌手部分競爭比男歌手激烈,黃韻玲說,艾怡良跟魏如萱的票數差距非常小,艾怡良為10票,魏如萱則為8票。
黃韻玲表示,評審們認為艾怡良的聲音非常有渲染力,唱了很多靈魂樂風,但經過幾年的重新學習,艾怡良也可以詮釋不同風格,且意外的渾然天成。
年度專輯獎是《桑布伊創作專輯─椏幹》。黃韻玲表示,她覺得桑布伊的專輯裡展現了最大的包容力,以音樂性來說,桑布伊是致力作古調的人,但桑布伊不是唱古調而是要做古調傳人,她也希望為原住民音樂有新的傳承。
盧凱彤奪金曲最佳編曲 宣布已和老婆結婚
最佳編曲人獎由盧凱彤以「還不夠遠」得獎,盧凱彤上台致詞時公開出櫃,感謝去年才在國外結婚的太太,並表示沒有太太,就不會來到台灣發展。
盧凱彤表示,太太是台灣攝影師余靜萍,兩人交往7年,去年在加拿大多倫多登記結婚,沒有辦婚宴,登記時只有家人、哥哥在場,而結婚一事也只有最親密的朋友知道。
盧凱彤很感謝太太,並說沒有特別要隱瞞,但這幾個月突然想到若得獎,真的要感謝她,「沒有她我不會寫第一首國語歌,沒有她不會來到台灣發展」,要把這個獎項送給太太。
盧凱彤表示,太太今天在台灣家中看直播,有跟她說「妳一定會得獎」,而盧凱彤也要把獎項送給她,並說希望2年後在台灣再次登記,由於另一半很低調,可能會辦很小型的婚宴。
她也鼓勵勇敢追愛的同志,「最重要的是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愛身邊該愛的人」,而她也為自己愛的人,跟自己是什麼人而驕傲。
謝銘祐獲金曲台語歌王 盼大家多講台語
台語歌王是謝銘祐,謝銘祐致詞時除了感謝家人、老婆,他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對台語的理解力很弱,希望大家要盡量講台語,也希望可以用台語記錄生活,接下來他要成立南方錄音室,希望可以匯聚南方的音樂人才,不用離鄉北上打拚。
最新發展: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