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何黎巴嫩禁播《神力女超人》?你該知道以色列與黎巴嫩有哪些新仇舊恨

為何黎巴嫩禁播《神力女超人》?你該知道以色列與黎巴嫩有哪些新仇舊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黎巴嫩禁播神力女超人的新聞沸沸揚揚,但知道背後原因的人卻寥寥無幾。在這篇文章,試圖以淺顯易懂的時間順序來說明以色列、黎巴嫩兩國在過去這將近70年來,到底經過了那些風雨,造就了今日勢不兩立的敵對關係。

前幾天有人跟我說,神力女超人在黎巴嫩被禁播,原因是演女超人的蓋兒加朵是以色列人,而且據報導還曾經服役於以色列軍方,參加過2006年與黎巴嫩的戰爭。以下為外國網站Romper的報導

These days, Gadot is a 32-year-old married mom-of-two, but when she was 20, the Israel native enrolled in the army. Military service is mandatory in Israel for all men and women over the age of 18, and it can be intense: according to Vanity Fair, Gadot served during the 2006 Israel-Hezbollah War, a 34-day conflict in Lebanon and northern Israel.(新聞來源:Romper)

但友人困惑的是這一切關黎巴嫩什麼事,有必要氣到禁播嗎?

「當然有!」

如果不了解黎巴嫩跟以色列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深仇大恨的人們,一定不能理解為何黎巴嫩要因為單純女主角是以色列人就禁播。

黎巴嫩的歷史本身就一場大混戰,不過要解釋以黎之爭,簡直可以開一整個學期的中東歷史專題了,所以筆者就在這篇文章,試圖以淺顯易懂的時間順序來說明以黎兩國在過去這將近70年來,到底經過了那些風雨,造就了今日勢不兩立的敵對關係。

以色列建國

以色列國旗
Photo Credit: Eylon Israely@Flickr CC BY-SA 2.0
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成為今日中東混亂的導火線

對中東歷史有一點sense都知道,1948年是個轉捩點,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建國,大量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驅逐出境,逃亡到鄰近國家如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居住在難民營中。從此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勢不兩立,許多居住在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同樣被驅逐出境,逃亡到以色列,在這塊留著奶與蜜的土地上,看不見和平的種子,相反地,充滿著彼此憎恨的人們,而仇恨成為滋養暴力、戰爭、衝突的絕佳溫床。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

巴勒斯坦四分五裂之後,在各地的難民營裡,發展出許多由巴勒斯坦難民組成的游擊團體,為了對抗以色列的勢力,其中最活躍也最有名的,就是一隻建立於1959年的法塔赫(Fatah,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由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擔任領導者。

1964年,阿拉伯國家認為有必要整合這些零碎的小組織,因此著名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PLO,也就應運而生,阿拉法特成了PLO的領導者。

arafat-tomb
Photo Credit: 學阿語
筆者拜訪位於巴勒斯坦首都Ramalah的阿拉法特陵寢,與高大帥氣的守衛合照,內心小鹿亂撞

PLO一開始的據點是約旦,但隨著組織勢力日漸擴大,PLO與約旦王室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最後終於爆發了戰爭,也就是所謂的「黑色九月」。黑色九月過後,PLO的勢力大幅縮減,接近崩潰的邊緣,阿拉法特決定撤離約旦,落腳黎巴嫩南部。

1978年南黎巴嫩軍事衝突

黑色九月過後,PLO以黎巴嫩南部作為據點。黎巴嫩原本就有眾多的難民營,生活在環境艱苦又惡劣的巴勒斯坦難民,紛紛加入PLO尋求生活的重心,很快的,PLO在黎巴嫩起死回生重新壯大,形成一股複雜的政治勢力,他們除了持續以武力打擊以色列,也煽動黎巴嫩穆斯林與基督徒的對立,企圖想顛覆當時黎巴嫩的基督教政府。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黎巴嫩國內複雜的宗教組成,以及彼此長期的對立,是內戰的主因。1978年,PLO武裝份子在以色列的海濱公路上,製造了一起恐怖攻擊,造成37人死亡,以色列在同年決定介入黎巴嫩內戰,企圖剷除PLO的勢力。

1982年黎巴嫩戰爭和難民營大屠殺

1982年,PLO持續對以色列進行攻擊,以色列軍隊再次入侵黎巴嫩,這次PLO節節敗退,以色列最後得以長驅直入,從黎巴嫩南部一路將勢力延伸到首都貝魯特。聯合國此時訂定了和平協定,以色列須停止攻擊,PLO則須撤出黎巴嫩,再度尋找新的據點。

原本以為停戰後,黎巴嫩終於能從斷垣殘壁中開始復原,然而,同年,卻發生了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慘劇。

PLO已經撤離黎巴嫩,但貝魯特卻形成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而且媒體開始輿論,有巴勒斯坦的武裝份子,仍躲藏在貝魯特郊區的難民營中。

1982年9月14號,黎巴嫩剛當選不滿一個月的總統巴希爾・傑馬耶勒被暗殺身亡,巴希爾・傑馬耶勒屬於馬龍教派,他們在黎巴嫩的政治團體叫做長槍黨,與以色列在內戰的時候是共同抵抗PLO的合作夥伴,他們認為是巴勒斯坦武裝份子暗殺總統(雖然後來發現不是),決定與以色列軍隊聯合封鎖難民營3天,在裡面進行大屠殺,難民營裡大多數是巴勒斯坦人和什葉派穆斯林,長槍黨和以色列透過這次屠殺對這兩個族群進行報復,估計大屠殺的死亡人數約400至3,500人。

真主黨蠢蠢欲動

真主黨黨旗
Photo Credit: yeowatzup@Flickr CC BY 2.0
真主黨黨旗

真主黨是成立在黎巴嫩南部的什葉派組織,建立於1985年,那時候正值黎巴嫩內戰,伊朗則剛結束宗教革命,完完全全蛻變成一個什葉派的伊斯蘭共和國,急需向外尋找盟友,輸出革命思想;於是伊朗派遣戰士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交界地帶的貝卡谷地,資助當地大量的什葉派穆斯林,提供他們武器和資金,並且成立具有嚴謹架構的真主黨。

什葉派一直是伊斯蘭世界的少數派,長期以來在政治、經濟上沒有顯著的表現,生活也多受順尼派穆斯林和基督徒歧視,真主黨成為黎巴嫩什葉穆斯林的寄託。

真主黨的主要基地是黎巴嫩南部,一樣以打擊以色列作為目標,由於真主黨紀律嚴謹,訓練周到,在軍事上與以色列勢均力敵,在1982年PLO撤軍黎巴嫩後,以色列的頭號敵人從PLO變成組織更周全的真主黨。

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扶植了一支由黎巴嫩人組成的軍隊,叫做南黎巴嫩軍隊,南黎巴嫩軍隊主要由基督教馬龍派的人組成,在戰爭中成為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代理軍隊,做為控制黎巴嫩的籌碼。而這支軍隊在後來敗在真主黨的手裡,真主黨因為擊敗以色列而聲名大噪,也奠定他們在黎巴嫩政壇的地位。

從1985年至2000期間,真主黨與以色列不斷爆發零星的武力衝突,在2006年時,終於演變成大型的軍事戰爭。

2006年以黎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