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燒10元事件看台灣人的「貪嗔癡」:是煩惱來源,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

從原燒10元事件看台灣人的「貪嗔癡」:是煩惱來源,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
Photo Credit: 作者名稱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我肯定怎麼來的?就是爸媽肯定的內化,如果沒有這樣的內化,一生都會不停地往外尋求。所以說那些一天到晚誇耀自己的人,其實也是在找爸媽。

大愛電視台找我上節目,談原燒10元事件與貪嗔癡,但錄影那天我沒有空,如果還有別的時段,我很樂意參加。

製作助理打電話過來的時候,我剛接完一個新住院個案,病房裡手機收訊不佳,趕緊走到戶外。她先問了我對原燒10元事件的精神科看法,我想說這不是幾個禮拜前的事了,難道有新的發展?然後話鋒一轉,提到了貪嗔癡。我愣了半秒鐘,嗯,有點意思喔,隨即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貪嗔癡這佛教所說的人間三毒,也就是三大負面情緒與認知狀態,三大煩惱泉源。

原燒事件如果從一般時事評論的角度來看,就是商人的促銷與宣傳手法,引發始料未及的排隊爭搶熱潮,甚至釀成主顧衝突,純粹就是當今工商社會常見的行銷手段,只是主辦單位規劃與應變能力尚有檢討空間。

比較有意思的是,有人認為這樣的周年慶促銷手段,導致銀行與燒肉店員工的超時加班,消費者應該不要響應,這樣的說法,就跟颱風天在臉書呼籲不要訂外送披薩,以免送披薩的人發生危險一樣,表面上是好心,實際上是多慮了,這類事情基本上是經濟問題,自有制度面的處理方式。

然而所有社會事件的行動單元是人,如果要從個人行為動機的角度來探討,當然也是可以。事實上當今社會科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把人心當成不可知、不必知的黑箱,只分析人在人際之間、環境之中的行為表現,這是經濟學永遠不可能準確預測經濟現象的原因之一,因為人心永遠有你所難以量化的部分。

比如徹夜排隊搶購10元燒肉套餐,那餐點原價六百多元,排隊者花了那麼多時間只能小賺,其實很不划算,那些時間如果拿來打工、娛樂,收穫更多。這是經濟學上機會成本的概念了,問題是當天五萬多排隊民眾,他們在乎的,就只是小賺六百多元嗎?這活動「成功」與弔詭之處,在於設定了一個「換93年硬幣」的參加門檻,讓促銷活動染上了競賽的意涵,或許廠商以為如此一來可以過濾只想不勞而獲的人,想不到反而誘發了爭搶的動機,引來更大的參賽人潮。

如果這活動改成登記抽籤,或許就不會造成暴動,但就是因為這已經是一場比賽,人們來店不只是要小賺六百多元,更要贏得比賽,獲取成就感、勝利感,或許還可以上網炫耀,滿足心理需求,而這樣的無形滿足,不是區區六百多元所能衡量。

你要說消費者這樣一窩蜂的爭搶行為,源自貪念,未嘗不可,只是我們的經濟制度就是這樣設計,都在煽惑人們的獲利私慾,每個人都只是體制底下的一顆棋子罷了。

Photo Credit:  Peabody Essex Museum 迪美博物馆  CC BY 3.0

Photo Credit: Peabody Essex Museum 迪美博物馆 CC BY 3.0

貪:你想要的比你需要的多

貪嗔癡的貪,就是一般觀念裡的貪心、貪念,你想要的比你需要的多,就是貪。貪列在佛教的三毒裡,也是基督教的七宗罪之一,可見這樣的慾望是宗教修行的大敵。貪念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是因為有了無法節制的慾望。生理的慾望,器官饜足以後,就會疲乏,效用大減,但心理需求產生的慾望,可以宛如黑洞,難以填滿。

吃到飽的用餐制度,就是滿足人們掠奪、占便宜的心理需求,很多人吃到脹、吃到吐,口腹被虐待,卻還是繼續夾菜裝盤子,因為你是來比賽,跟老闆做競爭,必須吃到夠本有賺頭。

性的貪念也是這樣,一個人三個月內到夜店撿屍十五起,不是單純為了肉慾的發洩,而是那樣的舉動會升起一種宰制別人的快感。

你說那些富商巨賈賺那麼多錢,是為了自己花用嗎?當然不是,不少有錢人非常簡省,根本花不了多少錢。錢這東西牽涉相當複雜有意思的心理意涵,賺錢與花錢都是,一個人賺錢與花錢的方式,反映了人格特質。貪財的人,不是想要拿那些錢去花用,而是鈔票跟考試分數一樣,一點一滴入袋,都會帶來成就感。

在愛情裡也有貪心之輩,花花公子、單身公害、拈花惹草、招蜂引蝶,表面上是多情種,其實是小時候親子的依附關係發展得不夠穩固,跟人在一起,不是太黏就是太不安,親密關係永遠跌宕頓挫。

人還有社會需求,希望得到注目與讚賞,希望得到權力,掌管別人,這在動物世界就看得到,只是人類把這樣的需求發展得更細膩。太渴求別人讚賞,一天到晚在臉書上表現自己,希望人家來按讚,是一種貪念,背後就是欠缺自我肯定的充實感。自我肯定怎麼來的?就是爸媽肯定的內化,如果沒有這樣的內化,一生都會不停地往外尋求,悽悽惶惶,所以說那些一天到晚誇耀自己的人,其實也是在找爸媽。

貪一般指涉的是私慾,而人也有利他的慾望,比如人天生不忍看到別人受苦,想要為群體犧牲等,這些慾望再多再密,都不會被認為是貪念了。資本主義立基於人的私慾,社會主義則是看重人的利他慾望,而人有兩種天性,最好的制度就是兩者混搭。

嗔:期待與企圖受阻時,所激起的反彈狀態

至於嗔,就是憤怒生氣,排隊買不到10燒肉套餐,就要罵人甚至揍人。憤怒也是七宗罪之一。憤怒是心理學上很難解釋的情緒,一般認定是期待與企圖受阻時,所激起的反彈狀態,充滿內在張力,必須趕緊釋放,才能重獲平靜。憤怒是一種行動能量的累積,準備爆發的狀態,慾望越強,受阻時激起的反彈越大。

在精神醫學上,一些情緒疾病可能使得患者變得特別易怒,像一隻刺蝟,隨時要扎人。憤怒說是煩惱源頭,問題是如果沒有憤怒,很多驚天動地的舉動都不會出現。憤怒之下,疑慮不見,目標清楚,整個人變成自身的武器,狠狠刺了過去。

 癡:不明事理,弄不清現實,被妄念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