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聖約》:噁心生物和二合一米高法斯賓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異形:聖約》充滿了急促的理念,但到了電影尾聲卻失去了戲劇的重量。但沒人能夠批評法斯賓達這個二合一的角色,我們只能問,為什麼我們會只滿足一個(法斯賓達)呢?
文:Stephanie Zacharek
翻譯:胡庭瑞
很難說到了現在,誰還想要(或需要)另一部《異形》(Alien)電影。但不知為何,即使是在那些聲稱毫不在意的人心中,也對每部新的異形電影,包括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執導的第三部異形作品《異形:聖約》(系列第六部),存在一絲好奇的悸動(或許是許多年前,滲入我們血液中微小異形的沉默呼喚?)。
列尼史葛2012年執導的前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讓一些粉絲感到失望,不過同時也激起了其他人對該片的細緻辯護。作為一個某種程度上「腦補」的前傳【1】,《普羅米修斯》給人一種無機、僵硬的感受,但至少它主打由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飾演,唯一一名在一艘「天知道什麼原因」要前往「天知道什麼地方」的太空船上的「非人類」——神祕莫測、能操多種語言的機器人大衛(David)。
片中一個極具詩意段落裡,當其他船員在沉睡時,大衛坐在一面巨大的電影螢幕前,沉浸於大衛.林恩(David Lean)執導的《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的光亮之中,顯然在幻想自己是彼得・奧圖(Peter O’Toole)所詮釋的經典角色——考古學家勞倫斯(T. E. Lawrence)精神上(甚至是形體上)的雙胞胎。
法斯賓達在《異形:聖約》中再度亮相,不過飾演的不只是大衛,還有另一個可能更為先進的機器人華特(Walter)。電影後半段,兩人謹慎的私密對話是第二個值得去看《異形:聖約》的理由。而第一個理由是在電影的前40分鐘左右,它們優雅地讓人毛骨悚然,並且為片子建立了許多其他戲份無法達到的高水準。

《異形:聖約》設定在西元2104年,普羅米修斯事件的10年後;以及第一部《異形》中,雞肉(指破胸體, Chestburster)從約翰.赫特(John Hurt)的胸口爆出的18年前。《異形:聖約》以故事核心的太空船為名,在片子開頭,我們得知聖約號(Covenant)的艦長,一個由詹姆士.法蘭柯(James Franco)插花的小角色,死了。
輪到奧瑞姆(Billy Crudup飾)掌艦,然而船員們表面上因為他的宗教觀而並不信任他(一條被引出然後被淡忘的線)。法蘭科艦長(不管叫甚麼名字)留下一個悲痛的遺孀丹妮爾絲(Katherine Waterson飾,這角色留著一個極度不討喜的西瓜皮髮型)立誓要繼續這趟漫長的旅程:整艘船載滿船員(包含Demián Bichir、Danny McBride飾演的男船員以及Amy Seimetz和Carmen Ejogo飾演的女船員),再加上一整船深眠艙中的市民,為了殖民計畫,正前往一個被認為適於人居的星球。
偏離航線的聖約號永遠沒有到達目的地。取而代之的是,奧瑞姆和部分船員在《普羅米修斯》中,法斯賓達飾演的大衛以及努米拉帕斯(Noomi Rapace)飾演的伊莉莎白.蕭(Elizabeth Shaw)離去的星球著陸。就第一印象上,這個星球看起來還行,至少遍布著植物。然而船員們很快就發現在這星球上,缺少鳥類以及其他的動物。這幫人與此詭異地貌的初次接觸是整部電影最佳的片段,甚至還特寫了這個壯觀的時刻。一小堆銀質的塵粒——閃爍地像是石墨屑——從地上冒起形成一個類蕨類嫩芽的花體,並悄悄地飄進...…呃,你會想要自己親自去看這一段的。

《異形:聖約》頗具娛樂性。但是它自那段開場後就走歪了,這個問題正是由那個我們特地來看的「生物」造成的。1979年樸素、被嚴謹支配的「異形」,有著驚喜感(那些爆炸的雞肉!)。要不愛上這個由吉格爾(H.R. Giger)所設計的,精緻又不失自然的生物(陷入一段複雜、絕望、恐懼和驚嘆的羅曼史)是不可能的。《普羅米修斯》即因為缺乏這些「小動物」而備受批評,牠們在《異形:聖約》中以多種形式亮相,當中最佳的是一個飛馳舞動、滿是憤怒、死腦筋(Eggheaded rage)的爬蟲寶寶。
但是到了電影的最後,這些噁心的怪物已經不再可怕,牠們變成例行公事。幸好我們還有法斯賓達的雙重角色。當華特遇見大衛,那個畫面顯然是納西瑟斯(Narcissus)凝視水中倒影的迴響,好像在對彼此訴說:「你跟我長得幾乎一樣,不過不像我那麼漂亮!」自我與理想——如果機器人有理想——互相衝擊。大衛與華特在道德與科學上爭論著,但當我們試著理解它們的對話時,他們完美吻合的臉頰又令人分心。《異形:聖約》充滿了急促的理念,但到了電影尾聲卻失去了戲劇的重量。但沒人能夠批評法斯賓達這個二合一的角色,我們只能問:為什麼我們會只滿足一個法斯賓達呢?
【1】《普羅米修斯》雖然說是在同一個宇宙但獨立的故事,但一般被認為是異形故事線的前傳。
© 2017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