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會對於族語的態度,很大程度也反映在透過綜藝文化作品加以嘲弄、戲謔的方式處理,這背後是一種針對族群負面而不自覺的偏見。
文:VANESSA LAI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學會理事長波宏明(排灣族)在任教時,發現族語傳承的危機,很多年輕一代的孩子已經不會說母語,他認為這是「多語言生態的喪失」;當語言失傳,伴隨的是文化的獨特性也將逐漸流失,甚至導致一個民族的存亡,因此波宏明把語言看成是民族的身分證。
族語傳承的危機,尤其在50歲以下出現嚴重的斷層現象,恐怕復振要三代也未必會成功。為了積極推動母語復振,波宏明特別到紐西蘭去了解「Te Ataarangi」運動,如何讓毛利成人以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學習毛利語,並以「語言巢」(Te Kohanga Reo)的概念,將學齡前的幼童置入完全浸滲式的環境,可以在充滿母語的自家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母語。
這對於語言學習能力最強的幼童而言,不僅是最直接將毛利人的價值觀或精神世界內化於其中的過程,也能夠強化孫子、女與家人或族人之間的關係。他期望引進這種自學齡前到成人的語言教學系統,讓在臺灣的母語復振可以自發性地推廣。
紐西蘭的「語言巢」計畫便是以全人(holistic)取向,建構出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使用並學習語言的環境,讓族語真正在文化實踐過程提昇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這也說明,族語復振在當前現實社會裡,最困難的並非是缺乏有心力投入的人,而是主流社會對於族語復振的態度,也同時嚴重影響族人的學習動機—當族人在主流社會體制長期處於經濟被邊緣化的位置,會覺得學習族語是應該優先且必要的嗎?
救族語除了補助,政府應健全族語復振機制
我認為若主流教育體制裡不重視族語學習,也幾乎難見到原住民族史觀點,那麼族人對於族語復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不是太令人意外的事了,如前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汪秋一在其撰文〈正視台灣原住民族史教育〉中所指出,應檢討當前歷史論述缺乏客觀性與原住民族史觀點的問題。
他認為,嚴格說來,目前為止各級各類學校還沒有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族史教育,原因在於:
- 忽視原住民族史的地位與價值
- 尚缺乏完整的原住民族史知識體系
- 沒有專門的原住民族史課程與教材
- 欠缺原住民族的歷史研究人才與教學師資
- 忽視原住民歷史族教材教法研究、實驗與推廣
我很認同波宏明一再強調,應該打破等政府提供補助才去學習族語的觀念。
雖然說在體制上提供誘因,不只是因為要為非主流的母語復振注入資源,而是政府透過給予原住民族優惠性的差別待遇,以實現社會資源重分配的補償正義。
但在復振運動的過程中,政府的重要任務是推動族語復振的法制化,以利師資培訓的規劃,從語法構詞、教學方法、認證考試設計到復振政策的評估等,強化原住民族語的相關研究,相關推展的專才與工作就能有效運作。畢竟,有合適的族語老師,才能夠傳遞良好的族語教育,創造正向循環。
族語復振需要主流社會的更多支持
至於對於主流社會大眾來說,首先要避免以「愛莫能助」的心態看待族語復振的問題,以為族語的失傳與自己無關。因為族語的復振需要重建語言的知識體系,乃至於體系中的人們對於該族群文化的重視與支持,目標是要讓學習族語與其他第二外語的出發點一樣,是為了更親近語言背後的文化涵養或風俗習慣。
除此之外要檢討的是,社會對於族語的態度,很大程度也反映在透過綜藝文化作品加以嘲弄、戲謔的方式處理,這背後是一種針對族群負面而不自覺的偏見;也就是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所指的第三種污名—對種族、國族與宗教的族類污名(tribal stigma),經由血統或體質傳遞到家庭的成員,而讓社會上的人們察覺到這種突兀的特質,並產生厭惡或排斥的感覺。
最後,波宏明提倡母語復振可以提供的另一種啟發,是思考族語學習可以為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前途或未來想像。他一再提及母語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例如前年(2015)成立的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協會就是「由下而上」推動力量的展現。
這個實踐深具突破性意義,因為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協會促成了跨領域的合作—政府單位監督、專家學者指導、企業界的支持與族人本身的專業,從而打破了政府單方面由上而下的補助關係。
可見復振族語不僅需要相應的環境與發展條件重建,也與更大層面的自治議題,以原住民族文化脈絡為基礎的內部治理緊密相關。在推動「自己決定」復振語言的實踐下,逐漸凝聚內部的集體共識與實質參與,進而提高社會對原住民族語言所關連的一套知識體系的重視。
本文經Mata Taiwan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