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格蘭菲塔大火中, 我們熟知的火災求生原則難道失效了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是「火災時不可躲浴室」、「火災時不能往上跑」、「遭遇濃煙不可用濕毛巾捂口鼻逃生」、「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等原則的核心其實只有一件事:避開濃煙。
英國倫敦格蘭菲塔(Grenfell Tower)大樓這場火災的燃燒樣態跟速度,跟一般鋼筋混泥土建物完全不同。火勢是直接沿著外牆批覆層迅速(甚至可說是極速)擴散到各戶,並從屋外往室內延燒。
火場求生的原則是否失效?
部分生還者們陳述了在這次火場的個人經驗,似乎與我們所熟知的火場避難求生原則產生了矛盾,這些原則是失效了還是出現什麼問題?在燃燒樣態迥異的情況下,我們平常熟知的「火災時不可躲浴室」、「火災時不能往上跑」、「遭遇濃煙不可用濕毛巾捂口鼻逃生」等原則, 還管用嗎?
一、不是說遭遇濃煙不能用濕毛巾逃生嗎?
為何有生還者敘述自己在發生火災後約一個半小時,從22樓用濕毛巾摀住口鼻,一路從僅有的一具室內逃生梯穿越濃煙,卻安全抵達地面層獲救?
目前尚無法得知當時火勢成長概況、逃生通道是否最後有被濃煙高熱入侵?是在哪個時間點被侵入的?但能確定的是,如果這位生還者能夠從22樓一路往下逃生到地面層,那代表當時(事發1.5小時)的逃生通道尚屬安全。
因為火災初期是透過外牆的可燃性批覆層延燒,因此濃煙高熱可能還被侷限在起火戶或被延燒戶內,還沒入侵到逃生梯間,雖然當時從屋外看到一片火海,但屋內不一定已化為灰燼。
當時逃生通道中應非濃煙,可能僅僅是蔓延的燒焦味或是白煙,加上停電導致視線極差。實際上,濕毛巾頂多只能擋住濃煙中的碳粒子和焦油,濃煙中的劇毒高熱不可能靠濕毛巾防護的了,幾百度的高溫會直接灼傷你的皮膚及眼睛、毒氣中的一氧化碳更會讓人瞬間窒息。
二、不是說遇到火災,浴室(或水龍頭)的水沒用嗎?
新聞報導有位機智的母親打開水龍頭,讓公寓淹水,結果救了全家。我相信這位母親確實打開水龍頭、也確實全家生還,但這兩件事之間並無因果關係。這個案例生還的關鍵可能有二,一是該戶未被窗外隔熱層延燒,二是在於他們關門待在屋內,以關門避難的方式暫時擋住了門外的濃煙高熱、爭取了存活時間。
水龍頭的水幫助有限,若真遭遇濃煙侵襲,濃煙的劇毒無法靠水來溶解稀釋、濃煙的高溫更無法靠房間內的淹水來降溫,甚者,萬一周邊火勢變大時,有可能會讓水的溫度上升汽化,更容易致人於死。
三、不是說大樓火災可以採關門避難嗎?
英國官方所教導的「指示居民待在原地」(關門避難)的原則在此次似乎失效,因為有不少人當時確實待原地,但後來卻罹難了。
雖這次英國格蘭菲塔大樓各個樓層的各個房間,所面臨的火災情境與時序都不相同,但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件事:關門避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很簡單,是因為濃煙高熱太致命,因此選擇避開濃煙高熱而非穿越之。但關門避難等同於待在原地嗎?不,關門避難還分成以下兩種情況:
- 第一、屋內沒起火。這比較像一般我們所熟知的情境,當打開門,發現門外面或是向下樓梯間充滿濃煙高熱,這時候不該逃生,你將在試圖穿越濃煙的過程中罹難,因此應該關門避難、等待救援。
- 第二、屋內有起火。就像英國這案的情況是火勢濃煙自窗外可燃性批覆層侵入室內,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唯一方法就是往火勢侵入的反方向逃,離開被延燒的房間並順勢把門關上,暫時阻擋濃煙高熱,並往梯間逃生。
在這場火災待原地卻罹難的最可能原因是,當火勢直接沿著外牆批覆層往室內延燒時,人當下沒有逃生或無法逃生。也有可能火災已經發生的太久,該戶的環境已經惡劣到被濃煙高熱內外夾攻了。
你可能想問,那他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趕快從樓梯逃到地面?因為火災初期資訊不明。住戶們可能只知道發生了火災,但不曉得是怎麼燒的?從哪裡延燒?透過什麼延燒?怎麼燒這麼快?甚至應該說,火災發生的當下,沒有人知道到底這火到底怎麼一回事。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事件後公開批判了「如果在你自己住處以外發生火災,居民待在原地是最安全的」這項安全準則。是的,這項準則的前提是屋內沒起火,但問題在於你整棟建築的外牆布滿了可燃性包覆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讓很多戶同時一片火海。換句話說,若建築物外牆不可燃,非起火戶的屋內就不大可能忽然起火,居民待在室內一定是更安全的,關門避難的概念絕不該被簡化到只是「待在原地」。
火場求生原則的核心
不管是「火災時不可躲浴室」、「火災時不能往上跑」、「遭遇濃煙不可用濕毛巾捂口鼻逃生」、「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等原則的核心其實只有一件事:避開濃煙。
火場中的頭號殺手是濃煙!這不會隨著建築型態而改變,這是火災最本質的特性,而所有的逃生、避難行動的考量,都是為避開濃煙。看得到火,就要逃;遭遇濃煙,就要躲。這是不變的原則。
延伸閱讀:
- 大樓早已存在的致命缺陷,構成了倫敦格蘭菲塔大火的「死亡鐵三角」
- 【完整版】遭遇濃煙,為何不能用濕毛巾摀口鼻逃生?
- 【完整版】遇到火災不能往下逃時,為何也不能往上?
- 【完整版】遇到火災,為什麼不能躲浴室?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設計師的人生相談室:插畫家微疼 X 設計師顏伯駿:靈感怎麼找?動畫也可以用Photoshop做?不只是工具而是溝通語言!設計麻瓜也能用的Photosho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怎麼應用 Photoshop 來創作?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各自入行以來的甘苦,從自學修圖軟體到得心應手地使用,做出近百萬粉絲追蹤的圖文與動畫,以及讓業主很有感覺的設計提案。
收聽管道如下:
-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 KKBOX|http://bit.ly/36PKdgZ
-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pplep06
這集節目邀請到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兩位創意人來聊聊他們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心得,與他們一路堅持在創意產業的工作的動力。微疼在10多年前自己慢慢摸索PS繪圖,透過Photoshop自學從無名小站發跡,走上全職插畫家之路;顏伯駿是三頁文設計公司藝術總監,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做MV,從五月天演唱會的動畫設計開始踏入唱片產業,而後又從音樂產業拓展到許多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包括多屆金曲獎、文博會、全運會、白晝之夜等。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睡一覺吧!(01:05)
兩位的平時的工作都是產量高、創意強度密集,讓人非常好奇他們平時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是怎麼紀錄與整理這些靈感,最後轉化成廣受歡迎的動畫作品與視覺規劃,沒想到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睡夢中找到答案!
微疼以白色兔子為主角創作插畫,他分享自己一開始都是從生活周遭親友的經驗,延伸發展出創作主題與角色,「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就像切蛋糕一樣,有一天會被切完。」對他來說找到更多靈感的方式之一就是走上街去,多多接觸人、觀察人。
顏伯駿則反問:「大家是不是對靈感太執著了?」他在帶領設計團隊時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路徑找到「靈感」或所謂的解法。顏伯駿認為找到靈感的前提是「先對生活有感覺」,接著按照主題分析每件事情,把累積的資料放進對應的資料夾,需要時把它們調出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相較於這樣井然有序的整理方式,微疼形容自己屬於感覺派,「找不到的時候就睡一覺,靈感就來了。」聽到這個回應,顏伯駿直呼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笑說大家以後會不會要發想題目之前,都會跑來說「老闆,我要睡一覺」!而有趣的是,微疼也分享,現在工作室裡面還真的就有放一張床!

從 0 開始的 PS 之路(09:00)
要成就好作品當然不能只是睡個覺,而是要動手將這些絕佳的靈感實現,這時候設計師和插畫家使用的工具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顏伯駿分享他除了就讀設計系因為課堂考試而學習使用Photoshop之外,早期使用PS創作的前輩像是藝術家李小鏡,以及言情小說封面繪者平凡、陳淑芳,都是促使他探索 PS 強大功能的榜樣,「我從PS 10一路到現在的Adobe CC,每年看著這個軟體,你本來想某個功能怎麼沒有,有一天突然間就蹦出來,到最後有一些讓你覺得『這是黑魔法嗎?』的功能。」顏伯駿感觸很深地說道。

微疼接觸Photoshop的路徑比較特別。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必須長期在家休養,從未受過美術訓練但熱愛畫畫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Photoshop,「那時候無名小站很風靡,有些前輩創作者像我是馬克、彎彎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圖文創作。」微疼心想自己也許也能試試看,而當年Photoshop自學的他已經進化成PS老手,從PS畫圖到影片製作,拓展出更多創作上的應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我Youtube上的動畫影片都是在PS完成的。」

儘管有不少人推薦過他用其他軟體,但微疼始終認為Photoshop是最直觀也最好調整細節的,工作室的所有夥伴也都非常熟悉這套軟體,在溝通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要打開PS示範就能讓大家馬上理解,「我覺得PS已經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語言了。」
提案雙神器:Photoshop與Illustrator(13:31)

顏伯駿接著分析 Adobe 兩套重要的軟體:Illustrator跟Photoshop,許多學習設計的人在初初接觸繪圖軟體時,「就像戴上分類帽一樣分成Illustrator派跟Photoshop派,這兩種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前者是向量繪圖軟體,像工程圖一樣非常理性;後者則接近畫畫的原理,有PS筆刷、圖層和色調等功能可搭配使用。雖然設計師們對於習慣使用的軟體各有鍾愛,但Adobe在跨軟體、跨平台的高度整合性,現在不論是PS轉AI,或是反之,都能輕鬆跨軟體操作,是他認為非常優異又親民的特點。

「我做所有的簡報一定都是從Photoshop和Illustrator開始。」顏博駿分享他與團隊在向客戶提案時會做PS mockup,讓客戶看到Logo在不同介面上的呈現,除了提供客戶意想不到的創意,更要透過圖面證明你怎麼實現它。「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人都會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只是設計系,而是所有的企劃、專案都會用。」
保持初衷?不!別再說那些熱血的話(28:18)

節目尾聲談到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多年,除了有一路陪伴他們創作、成長的Adobe,他們持續投入的動力是什麼呢?微疼坦承他過去在演講中常用熱血的話鼓勵其他人,「可是我後來發現什麼初衷都是屁啦,」他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別的擅長的技能,「我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這輩子我可以做好的就是這件事了。」
顏伯駿也提到自己不想再對人說「保持初衷」,設計產業裡的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挑戰,到處都會遇到挫折,但要思考那個挫折是否有跟成就感達成平衡,「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換個路走。」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不斷突破難關、維持品質,如同他們多年來的累積都是最好證明了。
☞ 現在就訂閱 Adobe Photoshop,開啟你的創作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