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電影冷知識】《戰地琴人》:羅曼波蘭斯基私密的大屠殺記事

【電影冷知識】《戰地琴人》:羅曼波蘭斯基私密的大屠殺記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戰地琴人》這個故事對波蘭斯基來說更加私密,因為史匹曼的經歷幾乎也是波蘭斯基自己逃出集中營之後的經歷。波蘭斯基需要親自示範猶太人中槍倒下的身體姿勢,因為那些腦海中的死狀對他仍然非常清晰。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回絕了擔任《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導演的工作,因為身為一個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他覺得拍這樣的電影在個人情感上太過私密(personal)。

德國入侵波蘭後,年僅五歲的他和全家被送進集中營,他的母親死於知名的「死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親則在茅特豪森集中營倖存。波蘭斯基自己在幾個天主教家庭的幫助下,偽裝成天主教徒逃離集中營,並且一直到戰後才和他的父親重聚。

或許覺得他心理終於準備好了面對這樣的個人經歷,《辛德勒的名單》十年後,波蘭斯基決定拍攝波蘭鋼琴家華迪史洛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的倖存故事:《戰地琴人》(The Pianist)。

這個故事對波蘭斯基來說更加私密,因為史匹曼的經歷幾乎也是波蘭斯基自己逃出集中營之後的經歷。波蘭斯基需要親自示範猶太人中槍倒下的身體姿勢,因為那些腦海中的死狀對他仍然非常清晰。電影中那些貼上黑色紙張的公寓窗戶也是來自導演自己在納粹佔領區的真實記憶。

我們可以想像站在劇組複製出來的壯觀場景中(如照片中的情境),做為一個導演的他必須在如何波濤洶湧的情緒中繼續工作。

《戰地琴人》(The Pianist)羅曼波蘭斯基

電影中史匹曼跟家人正要被趕入開往集中營的車廂列車,一名猶太警察救了史匹曼一命,讓他逃離駛向集中營的死亡宿命。史匹曼回憶錄中簡略地陳述自己如何跑離隊伍。波蘭斯基立刻告訴工作人員:「不!我告訴你們我自己的經歷,這個方法會比較合理。」

原來波蘭斯基自己也曾經在類似的情境中逃離開往集中營的列車,他的父親告誡他「用走的,千萬不能跑!(Walk, don't run!)」。所以後來電影中是由這名好心的猶太警察提醒史匹曼「用走的,千萬不能跑」。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