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喬到底大宋仲基幾歲?雙宋CP的韓國年齡之謎

宋慧喬到底大宋仲基幾歲?雙宋CP的韓國年齡之謎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回答韓國人詢問自己年齡時,若是採取台灣的年齡算法,可能會把自己叫小,但若是採取韓國的年齡算法,則又會把自己年歲添大,比較好的做法是以西元出生年月日,諸如1990年等方式回答。

2017年7月5日清晨,一同出演2016年《太陽的後裔》(태양의 후예)男女主角宋仲基(송중기)與宋慧喬(송혜교),透過所屬經紀公司Blossom娛樂(블러썸엔 터네이먼트)、UAA(United Artists Agency)聯合發表聲明,跟廣大的粉絲宣布喜訊,承認兩人戀情,也將於10月31日步入禮堂完婚。

此CP(coupling;指劇內角色戀愛關係)消息一傳出來,可說是轟動全亞洲,攻佔許多演藝新聞版面。

一則宋慧喬早在1997年《順風婦產科》、2000年的《藍色生死戀》,與2004年《浪漫滿屋》等劇,就已經累積超高人氣,也打開國外市場,廣受亞洲影迷喜歡;二則宋慧喬的演藝生涯與許多知名韓星,如宋承憲、金旼鍾、Rain、玄彬等人傳出緋聞,但都無疾而終。所以許多支持宋慧喬的影迷,都期待已經坐三望四的宋妹,能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今日花落男神宋仲基,更讓大家欣喜不已。

在此,先不論兩人結婚所衍發的後續話題,諸如劇中兩人如何透過對手戲、經典台詞,與幾場經典吻戲培養出感情;又或者如同當地Anit影迷「現實地」分析,曾經擁有韓國最大粉絲朴槿惠前總統的宋仲基,怎麼就這樣拋棄朴槿惠了?[1] 今日宋仲基為何選擇大他好幾歲的宋慧喬,是因為兩人結婚的話,財產可達將近一千億韓圜(折合台幣約28億元左右)?各種話題在當地粉絲圈內引起熱烈討論,想必這段CP戀後續,還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但兩人結婚,兩人開心即可,外人給予祝福便是。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反倒是這一對姐弟戀,宋慧喬到底大宋仲基幾歲呢?

來到韓國知名入口網站Naver「人物搜尋」(인문검색)搜尋,宋仲基出生日期為1985年9月19日,韓國年齡為33歲,但在後方標示出31歲。於相同網頁內,儘管可以搜尋到宋慧喬資訊,其中包含出道日期、所拍攝作品等,但唯獨不見出生日期;輾轉來到維基百科,才看到宋慧喬是1981年11月22日出生,目前35歲,但換算成韓國年齡則為37歲。

兩人相差四歲,剛好是韓國男女結婚最佳年齡搭配,即「宮合」相配。韓國當地許多家長,聽到子女交往的對象雙方相差四歲時,第一直覺反應就是婚事準備時,不用再去請教算命師來算兩人生辰八字,因為差四歲兩人一定相配。故又有韓國諺語一說:「差四歲的人結婚,不用去看宮合也行啊!」(궁합을 안 봐도 된다.)

此外,為何兩人都有兩種年齡算法呢?又為何韓國人對年齡這麼注重呢?想必來到韓國旅行,或者有韓國朋友的讀者,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文化差異。與韓國人見面聊天,韓國人開口的前面幾題一定會問對方年齡、幾年生等話題。

很多剛來到韓國的外國人當下第一個直覺,是覺得韓國人「無禮」,怎麼可以輕易草率地詢問對方年齡,甚至還是第一次見面而已。對台灣人而言年齡是隱私,若是不太熟的朋友輕易打聽,可是會失禮;但對於韓國人來說,問人家年齡是「禮儀」,利於之後的對談能適當的使用敬語與半語,避免得罪對方。若是得知對方與自己同年生,韓國人就馬上裝熟,叫起「朋友」(친구)、「同歲」(동갑,「同甲-」),來拉近彼此距離。

AP_16155448128364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當我們回答韓國人詢問自己年齡時,若是採取台灣的年齡算法,可能會把自己叫小,但若是採取韓國的年齡算法,則又會把自己年歲添大,比較好的做法是以西元出生年月日,諸如1990年等方式回答。

那麼,為何會有這種「尷尬」的年齡現象產生呢?主因在於,韓國當地還保有韓國的年齡算法。

韓國人計算歲數,不是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計算,而是從嬰兒在媽媽母體內,從一個生命的誕生過程——授精、胚胎、胎兒,到母體懷孕生產——年歲就開始被計算了,所以小孩子剛生產出來,就為「一歲」(한살을 먹고 시작을 한다.)。

但令人尷尬的是,萬一出生於年底(如12月31日),過了一晚來到新年的1月1日,這個小孩又得多添一歲,變成兩歲的嬰兒了(한살을 또 먹게 된다.)。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韓流明星PSY大叔,他出生於1977年12月31日,隔天他就兩歲了。此外,在1月1日出生的韓國人,仍是以一歲計算,不會憑空再多添上一歲。

韓國這樣的算法,即類似我們的「虛歲」,但又有所不同。「虛歲」主要是利用「農曆生日」為判斷基準,嬰兒一出生,當下就是一歲,且虛歲又是根據農曆過年(農曆1月1日),來增加歲數,所以當過完農曆年,人們又得多添一歲。同樣地,也因此造成小孩若出生在農曆正月前夕,過沒幾天,這個小嬰兒也變兩歲了。而韓國則是以西曆1月1日,作為添加歲數之基準。

不論是韓國的年齡算法,或是「虛歲」歲法,都異於以出生到現在的實際年數,且以個人西曆生日做為增加歲數基準的「實歲」算法。韓國把「實歲」稱為「滿歲」(만나이)。另外,韓語單詞內,表達「歲」「年齡」也有兩種,一為法律上所用的「세」(具有漢字「歲-」),二為韓國年齡算法的「살」(「sar」);前者即實歲、滿歲算法,同時也為法律規定成年人的判斷標準,而後者則是韓國年齡算法,會比實歲大上一兩歲的虛歲。

因爲有這兩種年齡計算方法,也時常在韓國當地造成許多困擾,除了外人到韓國旅行,不得不把自己的年齡「入境隨俗」報大之外,諸如韓國當地小孩入學時年歲計算、身份證年齡與日常生活所說的年齡又不同,甚至家人要替長輩辦六十、七十大壽的日子,也多有爭議,也常常引起是否要廢除韓國年齡的算法等議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