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無法「靠爸」,踏入職場前必讀這三本書

如果你無法「靠爸」,踏入職場前必讀這三本書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仍是23歲的年輕人,又如果你出身的家境是基層乃至一般中產,沒有坐擁千萬、億萬身家的父母作為「後盾」, 有三本書在你踏進社會初期是必讀的,好讓你盡早察覺全球的形勢,評估自身的處境加以應變。

面對困境尚有志氣的年輕人,踏入社會初期你須有此「心理準備」

如果你仍是23歲的年輕人,又如果你出身的家境是基層乃至一般中產,沒有坐擁千萬、億萬身家的父母作為「後盾」, 有三本書在你踏進社會初期是必讀的,好讓你盡早察覺全球的形勢,評估自身的處境加以應變。

前提當然是你雖然感到人生舉步維艱,處處受世俗及權力掣肘,卻依然未放棄,總是找些空間持續奮鬥,又不時表達對現實世界的不滿。然而不滿的同時,你必須在前人經驗智慧底下減少迷惘,減少對世界的誤解,省多些心力時間為自己準備。筆者自從2013年胰臟開始出現問題,近年身體狀態反覆無常,但願為一些問題合併更遼闊的畫面,可以進一步把觀點圓滿,針對實際困局一同努力。

前兩本是筆者詳述過的《衝動效應》(The Impulse Society)、《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而第三本則是早前略有述及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撰寫的《謝謝你遲到了》(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他現年63歲而即將踏入64歲,意味比23歲的年輕人年老40年,作為出色之通才作家兼新聞工作者,其人生經驗跨越兩代人的時空,《謝謝你遲到了》可謂是12年前繼《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之後的世情智慧書。更是這位已過花甲之年的作家,耗盡心力緊貼科技大勢,尚且年輕的你如未開始細心了解,能不為此汗顏嗎?

你知道40年前如何報導新聞嗎?一切從古董「打字機」開始說起

Screen_Shot_2017-07-06_at_6_24_27_PM
Photo Credit: TypewriterJustice Youtube 截圖

筆者小時候「玩過」實體打字機,大力逐字一下一下打出文字段落;踏進90年代,寫作與印刷早已不用這東西了,相信那年代出生的嬰兒,已想不起曾有過這類東西。佛里曼初出茅廬做記者的時候,是從實體打字機的「黃金時代」,一直到現在使用智慧手機與電腦從事創作,中途試過各式各樣的寫作工具。

1979年,佛里曼被報社派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ayrūt)採訪,他每用打字機撰寫一篇報導,一張紙只能寫三段,寫的時候改動不了段落,也無法刪掉任何一個字,每字必須逐下精準打出來。他為求報導專業,會先把整理的報導內容打兩次,然後讀讀自己打出來是甚麼東西,熟練又有素質了,於是打第三次才定稿。定稿之後再將一張張的「三段文字」稿遞給「電報交換操作員」,他們會把文字透過電傳打字機鑿出一條特製「碼孔」紙帶,再放上電報交換機,以電話纜線將訊息傳播到倫敦報社總部,便有人員在電傳印刷機列印出來——很好,一篇報導大功告成!

數年後,佛里曼才擁有第一部自攜式德國製阿德勒(Adler)打字機,當年價值300美元。又過幾年,他改用TeleRam Portabubble;再過幾年,轉用只能存取磁碟的IBM桌上電腦,及後是厚重的手提電腦。

Screen_Shot_2017-07-06_at_6_27_20_PM
Photo Credit: Lazy Game Reviews Youtube 截圖

1995年他終於首次透過Netscape上網,不久有了自己的email帳戶,20年後的2015年,他抵達Google X研發創新實驗室,試坐無人駕駛車——Lexus RX 450h,在Google人員的安排之下駛過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一帶。

心思細膩的讀者,相信不會認為佛里曼旨在展示自己的「江湖經驗」,而是這些實在的人生經歷,隱藏著許多科技與社會的啟示。他赫然發覺,從投身媒體行業開始,他為了一次報導忙至透頂,才完成一件看來簡單的事,到了近四十年後的今天,他發覺新聞工作者即使多了頂尖的科技幫助,還是非常忙碌,情況就是由花時間做一件簡單的事,變成花時間做大量繁雜的事,以滿足媒體需要!中間緩衝的時間,只不過十多廿年,科技、網路技術的突破,新聞業乃至世界的運作方式就變天了。

為什麼要注視2007年?有何特別?

令佛里曼意想不到的是,他曾以為寫下《世界是平的》足以有一段日子安心看待世界變化,後來他深感自己一廂情願,世界變得太快,就在書出版的兩年後的2007年,那一年的新科技,自此持續顛覆了今日的全球生態,至今未衰。

2007年出現了甚麼:

  • 賈伯斯(Steve Jobs)發布了首部iPhone,事前,他跟約輸.杜爾(John Doerr)說:「這玩意簡直把我們給搞慘了,這是我們做過最難的東西」。
  • Hadoop雲端運算平台誕生,使運算速度及儲存空間飛躍,為大數據分析能力打下基礎。
  • IBM研發出超級電腦「華生」(Watson),數年後在《危險邊緣》問答遊戲中最終勝出。
  • 在迫近2007年,Facebook再不是只供大學生與高中生的玩意,逐漸開放給人們登入,踏入2007年影響力已在全球風起雲湧。
  • 少數專才創造了Twitter,擺脫大公司自成平台,逐漸在各地「爆紅」。
  • 安卓(Android)系統跟iOS競爭全球智慧手機市場。
  • 亞馬遜(Amazon)推出Kindle電子書閱讀器。
  • 帕蘭泰爾(Palantir Technologies)大數據分析公司成立,助企業決策。
  • 英特爾(Intel)在晶片製程中首次運用「高介電常數材料/金屬閘極」(high-k / metal gates)非矽材料。
  • 生物科技發展急速,該年起DNA定序價格急跌。

承接上述科技趨勢,時至今日,是10年後的2017年,已不難發現因為它們的出現造成的轉變。現在,我們正式進入了佛里曼口中的「超新星」時代,就是「雲端科技」深深影響我們生活、各行各業乃至政府的年代。

身處超新星時代,彷彿任何發明品都「必須」跟互聯網與數位平台掛勾,而且還最好緊密結合各類流動裝置,不管是與人互動或使用。此外,雲端科技也解放了傳統企業對工具的壟斷,你不難碰到工程師或編寫程式員,會把「最近幾年出現了這些⋯⋯」作為口頭禪,只要有足夠耐性學習專業的軟體或數位編程能力,加上天賦難能可貴的創新意念,每個人的創造力在今天也是驚人地增長。

RTX35D6T
Photo Credit: Francois Lenoir / Reuters / 達志影像

佛里曼訪問奇異公司3D製造技術主任盧瓦娜.艾奧里歐(Luana Iorio),很多年前要為噴射引擎製造零件,由交予設計師先造出可以打造零件的機器,再由那部機器打造零件,整個過程一般需時一年。到了現在,工程師大可運用3D軟體在電腦草擬好,透過3D打刷技術短時間已可多次測試,滿意後就把零件生產出來,過程只需要一星期,意味做「同一件複雜的事」效率提升了數十倍之多。是故,艾奧里歐的金句是:「複雜變得簡單、快速」。(還記得嗎?正是由於科技可以把一切複雜的變得簡單、快速,所以新聞工作者才要忙透,因為要快速、簡單做很多「以前本來很複雜」的事,好像有點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