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牛肉」:高教深耕計畫5年850億,比當年的「頂大」還多

教育部「新牛肉」:高教深耕計畫5年850億,比當年的「頂大」還多
Photo Credit: neverbutterfly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發展一流大學,我國的高教深耕計畫一年預算是新台幣173億元,但北京大學一年預算則是人民幣173億元。

(中央社)教育部11日首度揭曉「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預算,一年新台幣173億7000萬元,分為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及多元發展、追求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兩大部分。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部份「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及多元發展」,一年編列113億7000萬元,至少50%會用在教學上,其他則是讓學校自行決定要重視研究、國際研究、產學合作等。

教育部特別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單獨列出,希望大學和縣市政府一起合作,跟在地產生連結,編列12億元。教育部更規劃13.7億元鼓勵大學扶助弱勢或向外界募款,只要募得1元,教育部就跟著補助1元。

第二部分「追求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編列60億元。姚立德表示,許多大學校長所擔心所有經費都是平均分配,這一塊就不是,必須由學校提案競爭。包括要延續頂尖大學計畫的「國際競爭」項目,編列40億元,以及針對個別領域的「研究中心」項目,將首開先例和科技部合作,一同編列20億元。至於哪些領域是國家所重視的,會和科技部一起「出題目讓大學解題」。

高教深耕173億 教部:比三大計劃還多

教育部揭曉「高教深耕計畫」經費,一年編列新台幣173億7000萬元,宣稱比過去的邁向頂尖大學、教學卓越、典範科大3大計畫加起來還多。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106年度邁頂等3大計畫,合併經費為118億元,新年度的「高教深耕計畫」則是173億7000萬元,大學將有更厚實的經費資源挹注。

為了兼顧公平和競爭,高教深耕計畫173億7000萬元中,有17億6000萬元將依學校規模分配。姚立德並說,即便是即將退場的學校(專案輔導學校),「裡面還是有我們要照顧的學生。」但這些學校就不能申請其他競爭型的經費。

姚立德表示,如果學校確定要退場,教育部就不會再把經費投進去,避免浪費公帑。他並強調不會再有經費濫用的情形,會更嚴謹監督,避免經費用在不該用的地方。

另外,外界所關注的延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高教深耕計畫的「追求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分成國際經爭和研究中心2項,總經費60億元。

姚立德表示,過去邁頂有12所大學,未來規劃來打「國際盃」的大學,一定會比現在少,經費會更集中一些。不過他也說,既使前頂大學校沒申請到這部分,也可能在其他教學、社會責任等領域,拿到比過去更多的經費。

媒體追問,以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的台大為例,第一年就拿到30億元,未來是否各校分到的錢會比較少?姚立德解釋,過去名列「頂大」的學校,就不能申請教卓、典範科大,「高教深耕」卻仍可申請各項目,「你自己揣摩下來,任何頂大不會比他原先的錢還要少。」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表示,大學校長常開玩笑說教育部管太多,台灣只剩下一所「教育部大學」,希望大學更有自主和自由,高教深耕計畫就是一個機會。潘文忠向國內大專校院喊話,不能只等待教育部指令,「現在就是向前走的階段。」他認為當下就是高等教育回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里程碑。

螢幕快照_2017-07-12_下午5_24_12
教育部檢討過去十年重大政策|Photo Credit:教育部
教育部表示,自民國95年起推動第一期「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來,至今已挹注約新台幣900億元支持我國頂尖大學。其中邁頂計畫成果包括教學卓越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且重視教學方面之改革,因應產業跨領域人才需求所開設的跨領域課程、積極延聘國際優秀教研人才。根據103年度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排名結果,本計畫獲補助學校已有11校進入世界前500名並持續進步,104年公布針對全球36個學科進行排行,台灣共有18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名。

聯合報導,中國大陸近年積極發展一流大學,我國的高教深耕計畫一年預算是新台幣173億元,但北京大學一年預算則是人民幣173億元。台大代理校長張慶瑞指出,大學要走向國際競爭,資源非常重要。以前的「邁頂計畫」5年500億,一年最少有100億,台大第一年拿到30億,現在的國際競爭和研究中心只剩60億,相對以前的邁頂計畫,明顯降低許多。

交大副校長陳信宏說,大部分國立學校有三塊主要的經費,包括教育部的經費、學費和研究計畫,學校能運作的經費就是前兩者,隨著學生數的下降,以及教育部經費「不動」,僅能勉強維持學校的簡單運作,像是支付老師薪水和行政業務費等等,系所若要大幅添購教學設備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說,國立大學只能靠頂大經費,才能在研究教學上有比較大的作為,如果沒有這筆國際競爭經費,台灣的大學要談國際競爭「談都不用談」。

聯合報導,台科大校長廖慶榮預估,打國際盃的學校可能減少到四、五所,但他認為,過去經費分配已過度集中部分學校,若教育部再減少競爭學校數,恐不利提升整體高教。廖慶榮認為,近幾年有不少學校朝國際化進步明顯,但在這次爭取經費恐被犧牲,建議在分配經費時,應平衡技職與一般大學名額,否則技職教育過去的努力恐白費。

螢幕快照_2017-07-12_下午5_20_43
Photo Credit: 教育部

5年逾590億 2成經費校校有補助

教育部5月底就表示,預計明年推動高教深耕計畫,2成經費將依學校規模分配,希望拉近各校間的經費差距,年度預算會超過118億元,5年至少590億元經費。

高教深耕計畫分為2塊,姚立德表示,過去成立時間較短的國立大學和國立科技大學獲得的經費較少,私校獎補助款也和國立學校有落差,因此高教深耕2成經費將依照學校規模分配給各校,作為基本需求經費,希望拉近各校間的經費差距。

姚立德指出,高教深耕計畫另外8成為競爭型經費,主要希望大學發展多元特性,鼓勵各校發展各自特色,因此大學必須提出學校多元發展計畫來爭取補助經費,因此「並非齊頭式的平等」,而學校不管獲得多少經費補助,至少要有50%用在教學上。過去經費分配都以競爭性計畫為主,但只有一半大學能拿到補助,因此希望在高教深耕計畫草案上能做一些調整和改善。

經費限定用途 不可拿來蓋新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