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西面防線「直布羅陀」,阻擋德軍六個師的追擊

敦克爾克大行動:西面防線「直布羅陀」,阻擋德軍六個師的追擊
Photo Credit: Press Agency photographer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九四○年五月,一場史上最大的撤退行動扭轉了二次大戰。英法盟軍在比利時投降、戰線已崩潰到法國海岸線的最艱難之時,「發電機行動」啟動了。面臨德軍的轟炸,而他們是僅存的、受過訓練的部隊。不久之後,則成為了盟軍反攻歐陸的主力菁英。

文:華特・勞德(Walter Lord)

高特將軍是在偶然間聽到消息的。他在五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點開車來到三十二號稜堡,打算跟布蘭查德將軍商討撤退事宜。他沒見到布蘭查德,不過魏剛總部來的柯茲將軍倒是在場;柯茲隨口問起高特是否聽說利奧波德打算求和

高特大吃一驚。他心裡明白比利時沒有能力長期抗戰,但是沒料到他們如此不堪一 擊。「如今,伊普雷斯到海岸之間突然冒出一道長達二十英里的缺口,敵軍的裝甲 部隊可以從這裡一湧而入,直逼海灘。」

魏剛將軍更是錯愕。他在凡森開會的時候,有人把比利時聯絡官發來的電文遞給他。「這個消息有如晴天霹靂,因為從來沒有任何風聲讓我可以預見這項決策。沒有任何警告,也沒有一絲暗示。」

似乎就連在利奧波德總部安插了親信——海軍上將凱斯爵士(Sir Roger Keyes)——的邱吉爾,都被這項消息嚇了一跳。「突如其來,」首相幾天後在鴉雀無聲的下議院發表談話,「沒有事先商量,也沒有一丁點通知;他不顧大臣們的建議,自作主張派遣全權大使到德國司令部宣布投降,暴露了我們的整個側翼和撤退路線。」

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為什麼如此震驚?利奧波德早在五月二十五日就發送電文告知英王喬治六世,表明比利時的抵抗已瀕臨潰敗,「假如我軍遭到包圍,我們給予盟軍的協助將會就此告終。」他補充說道,他認為他的責任是與人民同在,不會逃到海外成立流亡政府。

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間,高特及英國陸軍總部分別收到來自比利時聯絡官的七則訊息,指出除非英國能夠反擊——而這很顯然不可能——否則終點已經不遠了。除此之外,凱斯上將在五月二十七日上午致電邱吉爾,表示「他覺得比利時軍隊的抵抗撐不了太久」。凱斯接著拍電報給高特,說明利奧波德——

擔心關鍵時刻迅速迫近,他恐怕很快就無法指望他的部隊繼續戰鬥,或者給予英國遠征軍任何協助。他希望您明白,他有責任在國家慘遭蹂躪之前宣告投降。

而在另一頭的利奧波德,也對盟軍的意圖一無所悉。儘管高特認為積極奮戰的比利時軍隊,「對我們的撤離至關緊要」,但是從來沒有人諮詢比利時將領的意見,也沒有人分配任何一艘船隻供比利時軍隊撤退。

最後,邱吉爾在艾登的提醒與催促之下,終於在五月二十七日上午發電報給高特,「現在,我們有必要告訴比利時軍隊⋯⋯」他接著附了一則私人訊息給凱斯上將, 指點他如何跟利奧波德打交道:「請轉達以下訊息給你的朋友。要假設他知道英軍和法軍正設法朝海岸撤退⋯⋯」如此一來,對於比利時國王為什麼沒得到消息,倫敦可以說他們「假設」他已經知道了,以此作為開脫之辭。

邱吉爾也在訊息中力促凱斯確保利奧波德逃到國外,最後並隱約提議由英國遠征軍帶著比利時部隊一起退回法國。

這則訊息從未送達凱斯手中,不過反正也無關緊要了。此時,利奧波德已經有了別的想法。這位國王從來就不討人喜歡——他是個傲慢、冷淡的人,並且規定大臣在他面前必須立正站好——不過他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他做了一個錯誤假設,以為自己在德國佔領之下仍能保有權力,因此決定投降,留下來與他的子民共存亡。

二十七日下午五點,國王派遣可靠的參謀官——德魯索少將——舉著白旗前往德軍陣線。國王想爭取有利條件的任何希望,全都立即破滅。元首堅持比利時無條件投降。利奧波德同意了;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四點,比利時正式放下武器,宣布投降。

Bundesarchiv_Bild_146-1970-048-11,_Belgi 比利時戰
Photo Credit: Bundesarchiv CC-BY-SA 3.0

幾支零星的隊伍仍持續作戰。第十六步兵師的楚浮上尉經過一天的撤退,精疲力盡地倒在呂德福爾德飯店的大廳睡覺。清晨四點半,他突然被一陣聲響驚醒。燈打開了,人們來來回回走動。「陸軍投降了,」有人解釋道。

「什麼?」

「團總部的聯絡官剛剛捎來命令。」

「那我被遺棄了,」身為國會議員以及瓦隆社會黨(Walloon Socialist Party) 青年領袖之一的楚浮,是個不會盲從軍隊命令的硬骨頭。

他「借」了一輛指揮車,迅速動身前往敦克爾克。一抵達法軍前哨站,他立刻明白對他而言,繼續參戰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前哨站的值班軍官因為比利時的投降而滿腔激憤,他痛罵楚浮是個叛徒、懦夫,並且提出警告,要是楚浮膽敢再往前一步, 就叫衛兵立刻射殺他。

楚浮向後轉,試著往南走另一條路⋯⋯然後迎面碰上一支德軍縱隊。他再度朝北疾馳,抵達科克賽德(Coxyde)的海邊。他在這裡戰戰兢兢地接近一名英國軍官,然後小心翼翼說明他並非叛徒。他可以越過防線嗎?

「恐怕沒辦法,長官。抱歉。」

他繼續往紐港前進,在這裡,他遇見一整支比利時軍隊,有些人跟他一樣備感挫折。 楚浮和其他幾個人私自挪用停在水道上的一艘漁船,被船隻的引擎、風帆以及在他們頭上俯衝盤旋的一架德國軍機傷透腦筋。德國飛機最後飛走了,它顯然認定這群人不值得浪費子彈。他們終於安全進入外海。

天已經黑了,他們點燃沾滿汽油的破布,希望吸引注意。海面上有許多船隻,但是沒有人願意在這麼危險的水域中停泊。最後終於有一艘英國驅逐艦把他們接上船,但是楚浮再度面臨強烈的敵意。

這一次,他成功說服對方。事實上,這艘驅逐艦正在前往敦克爾克的途中,用得上這些強壯的比利時人和他們的小船。這是漫長而艱辛的一天,但是楚浮終於又回到了戰場上。

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多見。皇家蘇塞克斯兵團第四營的二等兵奈伊在科特賴克機場站崗時,看見路上有一大群剛從前線撤離下來的士兵,其中好幾百名比利時大兵一邊騎著腳踏車奔馳,一邊吆喝著戰爭結束了。北斯塔福郡(North Staffordshire) 兵團第二營的士兵從利斯河朝海岸行軍時,路邊站著一群卸下武器的比利時大兵看著他們撤退。有些人面有愧色,但是也有許多人對疲倦的英軍破口大罵、揮舞拳頭。 在布爾斯坎普(Bulscamp),一名身材圓滾滾的憲兵跑來英軍指揮部,高聲宣布比利時已經投降,他奉命前來沒收英軍的所有兵器。至於英軍的答覆就無從查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