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令人不滿意,但她知道台灣命運之所在,就是對中關係不能退讓

蔡英文令人不滿意,但她知道台灣命運之所在,就是對中關係不能退讓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講求效率的環境中成長,聯考世代名列前茅的人,一定都會看不起蔡英文和民進黨。但是跳到國外,突然發現媒體評論完全不同,不管是德國、法國、或英國的媒體,都認為蔡英文是一個勇敢面對中國的總統。

文: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

在講求效率的環境中成長,聯考世代名列前茅的人,一定都會看不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這個黨做事亂七八糟,沒有完善的規劃和節奏,浪費資源、和既有的政治勢力妥協結合。用一大堆老藍男延續以往國民黨促進經濟投資的執政方式,真的令人不滿意。

蔡英文是國民黨戒嚴時代下成長的官僚,並非政治明星,而是以幕僚的身份往上爬,在民進黨最低潮的時候撿到第一個天命,在馬英九搞台獨的時候,撿到第二個天命。常常拘泥於太多細節,不信任自己選擇的政務官,甚至私下曾經說出,戒嚴時誰不是選擇屈服。蔡英文對於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強調維持現狀,沒有建國的藍圖,不肯宣示改國歌、改國號、建立新憲法,看起來只是在期待中國的善意。

對於轉型正義,範圍局限,步調緩慢,沒有風行雷厲全面性的做法,各地依然佈滿了威權專制時代的中正遺跡。蔡英文和柯文哲的想法一樣,連任是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是一般台灣高等知識分子,接受黨國教育之後,自然的想法。未來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不會有好的人生,不是以具體的分數為目標,現在不會過活,活著的目的都是為了未來,無法享受現在,不會活在當下,自然而然地就有這樣的情況。

尤其民進黨的狀況更加錯綜複雜,這是一個已經有包袱的政黨,早就和財團和地方政治勢力有所妥協交換。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雖然比國民黨好很多,但是在左派文青的眼中,完全不能稱之為左派,就是另外一個跟財團相互結合,不重視弱勢勞工族群的政黨。對於蔡英文評價落差很大,在國內,國民黨或偏藍色的朋友認為她是妖孽,年輕偏時力的朋友認為她溫溫吞吞沒有魄力,台派的朋友,認為她沒有為建國做出什麼努力,在台灣的朋友說她好話的人,真的不是很多。

RTX3AFKB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梅克爾在G20會議上與習近平

但是跳到國外,突然發現媒體評論完全不同,不管是德國、法國、或英國的媒體,都認為蔡英文是一個勇敢面對中國的總統。當世界各國為了中國做生意,西方核心的價值人權、自由和民主等等,彷彿不用在中國存在也無所謂,西方代表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痛批土耳其獨裁國家的情況,完全不會發生在中國身上。在拜訪中國時,雖然比英國好一點,但她的言論中規中矩只能保持一點點德國的尊嚴,在G20時,只敢私下和習近平講一點劉曉波的事情。德國醫生被趕出來,劉曉波死亡的時候,只用書面發表了她小小的感受。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蔡英文簡直是西方媒體中對抗中國的化身,我當然對蔡英文期許很高,失望也不小,像我這樣聯考世代出來的人也很不滿意蔡英文和民進黨執政的情狀。但是我偶爾會想到阿拉伯之春的第一個國家埃及。埃及國家的處境中,並沒有中國,一個在旁邊要併吞它的強敵,埃及只有類似蔣介石這樣獨裁統治的問題,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長期獨裁統治埃及高達30年。

阿拉伯之春後,原來在美國當助理教授的穆爾西(Mohamed Morsi),經過兩輪的投票,成為第一位沒有軍方背景,民主選舉的埃及總統。他改革的方式非常直接,勇往直前一步到位,這樣的方式常常變成,先宣布做什麼東西,然後再往後退讓,結果造成被改革的人不滿,想改革的人也很不滿。

Mohamed_Morsi-05-2013
Photo Credit: Wilson Dias/ABr @ CC BY 3.0 BR
推動激進改革,最後失敗被關的穆爾西

穆巴拉克主政的期間埃及從來沒有停電,穆爾西當選總統,進行改革之後,埃及就不斷地停電,失業率從3%飆到13%。結果被軍方政變,在牢裡面的穆巴拉克也被放了出來,穆巴拉克在阿拉伯之春殺了不少的年輕人,這件事情不僅被判決刑事無罪,還附帶決議民事不准求償,史稱阿拉伯之春的埃及是轉不了型的正義。

蔡英文有沒有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在這條線上沒有鬆口不予退讓?比較聰明機變的政治人物,不承認九二共識,也可以講一些灰色地帶善意的話,讓中國開心,例如說,「台灣人民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兩岸之間的關係特殊,或許應該尋找一種新的共識」,這些話她都沒講,她知道台灣命運的所在,就是與中國的關係不能退讓。

蔡英文改革步調緩慢,新政府也有很多的問題,年金改革大家都不満,但是有像埃及那樣動盪的地步嗎?每每我講到這一段話,許多對蔡英文強烈不滿認為改革太慢的朋友,在我結論時,「或許這個時間點,我們有蔡英文這樣的總統,對台灣是一件好事」,大部分都笑笑地點點頭。我不知道是認為我講得有道理,還是在笑我太天真!

本文由李忠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