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寫給「日本搖滾97世代」的情書——致Number Girl、Supercar、Qurul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一篇對97世代與那段黃金盛世的告白,作者何其感謝Number Girl、Supercar與Quruli,在他們樂團生涯的巔峰,將自己的音樂留在了電影裡。
一晃眼,距離Number Girl的首張專輯《School Girl Bye Bye》、Supercar的出道單曲〈Cream Soda〉、Quruli的限量1000份獨立專輯《もしもし》,已經過了二十個年頭。當初的少女不再是少女,男孩也晉升為大叔,無論是在音樂創作還是舞台現場,他們都歷經了一番演化蛻變,越趨成熟的同時,更開拓出自己想走的道路。不過,那些專屬於青春的橫衝直撞、青澀樸拙、簡單純粹,卻因難以再被仿製重現,成了樂迷們心中永遠緬懷的對象。
Number Girl、Supercar、Quruli,這三支曾一同鼎立於千禧年前後日本indie rock舞台、對2000年後的日本獨立樂界有著深遠影響的樂團,被譽為「日本搖滾97世代」,至今仍是許多人心目中日本indie rock的標識。90年代後半期,這三支皆由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組成的樂團,各自從家鄉福岡、青森、京都開始活動,不同於當時制霸日本搖滾圈的視覺系,象徵著汲取歐美另類搖滾養分的新一代,分別挾以生猛的噪音龐克、甜膩的音牆瞪鞋、清新的和風英搖,直闖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
由於音樂風格與現場演出令人耳目為之一震,他們很快便席捲日本獨立樂壇,主流出道後更累積不少死忠樂迷,還獲得音樂媒體及評論者的推崇,成功在搖滾樂團種類、數量皆多如繁星的日本站穩腳步,開啓一段97世代的盛世。如今,97世代只剩下組合幾經更替的Quruli仍然活躍著,解散十幾年的Number Girl與Supercar在團員各奔東西後,則成了獨立樂迷復出願望清單一定會出現的傳奇樂團。
- 2002年11月30日,Number Girl在「NUM-無常の旅」巡迴最終站「札幌PENNY LANE 24」表演結束後,正式解散。影片為該日Number Girl最後一次合體演出他們首張專輯《School Girl Bye Bye》的第一首歌曲〈Omoide in My Head〉。
- 〈Cream Soda〉是Supercar在1997年的出道單曲。隔年,他們推出了首張專輯《Three Out Change》,裡面一共收錄了19首歌曲,〈Cream Soda〉便放在第一首。
- Quruli最經典的曲目,莫過於首張正式專輯《さよならストレンジャー》裡的〈東京〉。不過,在簽給主流唱片公司前,Quruli的獨立專輯《もしもし》便收錄了最初版本的〈東京〉。影片中是Quruli在2003年「百鬼夜行」巡迴時,於Zepp Tokyo演出的〈東京〉。
也許是細數歷年的專輯、也許是分析曲風的演變、又也許是說著團員間的故事,懷念97世代這三大樂團的文章,大概並不差這麼一篇。即使如此,還是想在他們躍上舞台二十年後,替他們寫些什麼,好記錄那段不再復還的青春。
時間退回兩千年代的開頭,那時正值Number Girl、Supercar與Quruli從新人樂團竄至巔峰、彼此相互競爭相互激盪的黃金時期——三團接連在樂壇投下震撼彈,推出大膽突破的新作、一起獲邀至首屆的Summer Sonic、同時並列於亞洲最具指標性的音樂祭Fuji Rock的演出名單。除此之外,這三團更先後獲得青睞,從音樂圈跨足電影界,交出了他們參與電影配樂的首張成績單。
相較於Supercar與Quruli,Number Girl的音樂曾出現在電影中這件事,一般人似乎比較沒有印象。但是一提起Number Girl的創作首腦及靈魂人物向井秀德,大概十個有九個會立刻將他與電影聯想在一起。畢竟,向井秀德可是編劇鬼才宮藤官九郎最喜愛的音樂人,從《午夜駭嗑浪人》(2005)、《少年手指虎》(2009)、《中學生圓山》(2013)到《地獄哪有那麼High》(2016),宮藤歷來自編自導的電影全都交由向井負責配樂,在《午夜駭客浪人》中甚至可以一窺向井與他後來的樂團Zazen Boys客串演出的身影。當然,欣賞向井秀德的導演可不只宮藤官九郎一人,如果你有看去年新銳導演真利子哲也及男主角柳樂優彌親臨金馬影展的《失序男孩》(2016),想必也忘不了他為電影量身打造的那首〈約束〉。
話說回來,最早讓向井秀德的音樂與電影結合的導演,並非是大眾所熟悉的宮藤官九郎,而是與黑澤清(《東京奏鳴曲》《岸邊之旅》)、青山真治(《人造天堂》《共食家族》)等人同為「立教大學新浪潮」代表的鹽田明彥。2001年,才正要滿16歲的宮崎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了影后的殊榮,消息一傳回日本,立刻引起了熱議騷動,也讓宮崎葵的聲勢水漲船高,從同世代的演員裡脫穎而出。這部電影便是鹽田明彥早期的代表作《害蟲》,同時,它也是當時還在Number Girl的向井秀德首次接下的配樂工作。
內容講述國中一年級的幸子(宮崎葵飾),經歷了單親母親自殺未遂、發生曖昧情愫的小學老師遠走他鄉,對學校因而心生厭倦,天天在街上閒晃。好不容易,幸子遇到了能夠相互依偎的小混混隆夫(澤木哲飾),但偏偏隆夫又捲入街頭的暴力紛爭,從她生命裡消失。這時,恰好同班同學夏子(蒼井優飾)來找幸子回學校,在夏子的幫助下,幸子終於重新當起「正常」的國中生。豈知,幸子竟遇上母親男友企圖強暴她,事情還疑似遭到唯一知情的夏子散播,讓她成為全校指點的對象。自此,幸子已決心做社會的「害蟲」,她再度曠課逃學、丟汽油彈燒了夏子家、離家出走去找小學老師,最終,更選擇坐上陌生男子的車,任他載往沈淪墮落的未知。

不曉得是鹽田明彥單純喜歡Number Girl的緣故,還是因為他看上了Number Girl那些總是不離青春期躁動與女中學生的歌曲主題,總之他邀請了那時尚未參與過任何電影的向井秀德,來替《害蟲》製作配樂,向井也在親自感受《害蟲》拍攝現場的氛圍後,交出了八首曲子。2002年4月8日,Number Girl在《害蟲》於日本正式上映幾週後,推出電影原聲帶,一共收錄〈I don't know〉、〈中学一年生〉、〈サーティーン(Thriteen)〉三首,其中只有〈I don't know〉有人聲及歌詞,另外兩首皆為純樂器的演奏曲。
最新發展: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