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遊戲》極限生存法則:性愛即武器——王國內的強暴

《權力遊戲》極限生存法則:性愛即武器——王國內的強暴
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Photo Credit: HBO|Game of Thron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實的世界就跟維斯特洛一樣,不計其數的女人與男人成了強暴受害者。強暴行為完全是攻擊者的過錯,但是我們必須瞭解攻擊者背後的驅動因素,將來才有改變的希望。

歷史上,強暴向來是戰爭中很常見的行為,勝者會強暴敗者。背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強暴與戰爭都是由相同的陽剛價值觀推動,戰士普遍屈服於前文所述的男性社會化。此外,許多征服者是在戰鬥結束之後進行強暴,而不是在戰鬥期間,因為性暴力是為了減緩壓力與攻擊性,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多斯拉克人的例子正可呈現,戰爭期間的征服者如何利用強暴。在戰役終了時遂行強暴,表示戰士認為強暴是為了報復反抗者,也是為了讓被征服者非人化,不把被征服者看成人。若對方沒有人類的基本權利與尊嚴,虐待對方也比較容易。

多斯拉克人 Dothraki
Photo Credit: HBO|Game of Thrones
多斯拉克人(Dothraki)

熟人強暴

熟人強暴(包括情人強暴在內),其實比陌生人強暴還要普遍。實際上,遭受性暴力的女人與女孩當中,約有百分之八十是熟人所為。伴侶關係中發生的攻擊行為,背後的動機因素有很多、且各有不同。《權力遊戲》有好幾個配偶強暴或伴侶強暴的例子,可呈現出部分的動機,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詹姆・蘭尼斯特(Jaime Lannister)及其姊瑟曦・蘭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在兒子屍體旁發生的事情(電視版的事件)。雖然有些人可能會主張那不是強暴,但是只要看到畫面就會知道那就是強暴。

就此舉背後的動機而言,詹姆具備了前文所述的許多特徵。身為騎士的他很可能已接受超級陽剛社會化,他是訓練有素的騎士,無論如何都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戰鬥得勝。身為貴族之子的他,很有可能體驗到某種特權,身為貴族之父的他,因為兒子被殺而體驗到悲傷情緒,覺得自己沒保護兒子而倍感挫敗,加上瑟曦又責怪他、拒絕他,導致情況惡化。在強暴發生前,強暴犯通常會有負面的情緒。此外,許多強暴犯會覺得缺乏信心,以詹姆為例,他失去一隻手,也就失去武藝,而他正是以武藝著稱。最後,多項因素加起來,導致這起性侵事件發生。

強暴與缺乏同理心

有一種強暴犯稱為虐待癖強暴犯,他們會從傷害或羞辱對方的行為當中獲得性愉悅。拉姆斯.波頓(Ramsay Bolton)在新婚之夜強暴珊莎,正是虐待癖強暴犯之一例。拉姆斯顯然喜歡傷害別人,從他弄殘席恩・葛雷喬伊(Theon Greyjoy)並以此為樂就可得知。然而,尚不清楚拉姆斯是否像喬佛里那樣,是從傷害當中獲得性愉悅。

因此,拉姆斯很難歸類為虐待癖強暴犯。或許他跟前文描述的廣泛憤怒型強暴犯,有比較多的共同之處,畢竟他表達憤怒的方法就是攻擊他人。儘管如此,他的犯行呈現出大量的預謀證據,跟廣泛憤怒型強暴犯相比,虐待癖強暴犯的預謀成分大多了。雖然他的性動機尚不明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拉姆斯顯然有病態人格,對任何生命都毫無同理心。少了良心,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覺得愉悅就行了。

為何要瞭解強暴犯?

為什麼要用臨床觀點看待強暴犯呢?這類的科學分析或冷靜分析有其具體的目的:不去適當瞭解問題,就無法解決問題。本章雖然未著墨於受害者遭受到的影響,卻是為了受害者才進行此處所述的這類研究。真實的世界就跟維斯特洛一樣,不計其數的女人與男人成了強暴受害者。強暴行為完全是攻擊者的過錯,但是我們必須瞭解攻擊者背後的驅動因素,將來才有改變的希望。

相關書摘 ►《權力遊戲》極限生存法則:病態人格——邪惡,汝名國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權力遊戲的極限生存法則:透視劇集裡爭得你死我活的人物群象,汲取深藏在醜陋背後的險惡救贖》,采實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崔維斯・蘭里(Travis Langley)
譯者:姚怡平

全美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家+20位心理師聯手出擊,透過《權力遊戲》的生存鬥爭,全面析引出人性的真實面貌,貪婪、病態人格、凌虐、被虐、無能恐懼、愛無能、性索求……面對權力爭奪的背後,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得已、或出於性格深處的弱點,在劇集世界裡看清人性,在真實世界中解讀掙扎。

《權力遊戲的極限生存法則》以擁有超過二千多萬影迷追隨的劇集,做為心理分析劇本,帶領讀者們走進各角色的內心世界。本書藉由這些在權力/欲望/尊嚴裡生存的人物,一一提煉出最純粹的人格,讓讀者們從中看見權力背後的黑暗,重新理解人類在面對欲望時最真實的一面,以及每種性格在面對權力誘惑,深受品格/家庭教養/環境因素,所牽動出的種種作為。

在引爆全球吸睛的劇情之外,作者以心理學家的角度進一步分析角色內心,無疑在緊湊的劇情發展之外,更深化、立體了角色的人性面,好與壞,善意與惡念,欲望與需求,一切都是人性的成分。

getImage
Photo Credit: 采實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