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中人口將超越高雄晉升「第2大城」,高市府:改看「可支配所得」

台中人口將超越高雄晉升「第2大城」,高市府:改看「可支配所得」
Photo Credit: 陳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中選會擬採新的計算方式,加上高雄市人口未大幅成長,導致高雄市在下屆區域立委席次可能從現行9席減為8席。

(中央社)
高雄市向來被視為台灣「第二大城」,然而人口數預計1週後被台中市超越,高市府20日提出新觀點,認為以「可支配所得」做比較,高雄市僅次於台北,若比較產業成長幅度更不落後。

高雄市政府分析六都人口數增加幅度,發現台中市今年中的人口數約比高雄市少1400多人,可能在1個星期後追上高雄。市府強調,高雄市人口沒有減少,10年來人口數成長1萬3000多人,也就是每年成長千餘人。

高市府研考、民政、經發和新聞局就「高雄市的人口變遷」所面臨人口的變化做說明,數據顯示,到6月底高雄市人口數277萬8023人,次於新北市398萬2434人,台中則是277萬6579人,以台中市每天人口成長的速度,預計1週後,高雄市的人口數落居第三,屆時高雄市是否還能稱「第二大城」?

研考會主委劉進興指出,城市的大小未必取決於人口數,例如台北市的人一直以來少於高雄市,他引用內政部資料,北部人口的磁吸早自十大建設完成、新竹科學園區啟動後就已經出現,2000年中部科學園區啟動則帶動了一波人口北移的熱潮。

再從勞退新制提繳薪資做比較,台北市的人均薪資新台幣4萬2830元,其次桃園3萬7278元、第3新北市3萬4739元,高雄市以3萬2210元居第4,比居第5的台南3萬1669元多541元,比掛車尾的台中3萬771元多1439元。

劉進興說,這是受到產業消費水平的影響,最重要的還是房價;如果換算成為每人可支配所得,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北市每戶42萬6633元、高雄市31萬9905元居次,第3是台中市31萬1948元,第4是桃園31萬1248元,第5新北市則是30萬5575元。

劉進興分析,桃園和新北的人均薪資是大於高雄,但如果換成可支配所得,兩市都低於高雄,可能房價高是主因。他引用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今年第1季調查六都房價比,顯示台北人可能要15.52年不吃不喝才能置產,高雄人大約8.17年可以購屋置產。

高市府認為薪資和人口數要能成長,產業布局落點科學園區是重要因素,從南港生技園區、竹科、中科、南科的設置造成的經濟、人口很大的影響。市府也用遠見雜誌今年7月的產業產值評比數據指出,近5年來高雄市產業升級轉型有成效,成長率約5.53%,算是六都產業成長最顯著的。

因應城市發展,高市府提出七大策略,包括國營事業總部南遷、設立新材料循環經濟研究專區、與建國際會議中心及新南向總部、建構體感科技園區發展軟體產業、強化跨領域創新、建立區域產業發展基金、發展人才為主軸的獎勵方案。

高雄市經濟發展局長曾文生指出,中油高雄煉油廠關廠後的產業轉型、高雄空港能量的發揮,都很迫切,盼新政府能儘速推動龍頭國營事業單位轉型投資計畫,協助高雄市產業發展。

螢幕快照_2017-07-23_上午11_42_23
Photo Credit:高雄市政府

而高雄市政府17日也表示,戶籍並非單一人口指標,高雄維持穩定的就業環境,比較2006及2016年,2006年勞保投保人數96.5萬人,2016上半年111萬人,增加14萬5千人,而同期勞動力增加8萬多人。顯示高雄市的常住人口及就業機會都是增長的。

另外,高雄「每人之可支配所得」在六都中也名列第二。 根據主計總處10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6都家戶平均每人可支配年所得由高至低分別為台北426,633元、高雄319,904元、台中311,948元、桃園311,248元、新北305,575元、台南269,302元,高雄為6都第2。

而由於中選會擬採新的計算方式,加上高雄市人口未大幅成長,導致高雄市在下屆區域立委席次可能從現行9席減為8席,此現象凸顯高雄市人口成長遲緩問題。

市府也指出,高雄縣市在合併前的立委席次,為原縣區4席、原市區5席,即使照目前計算方式,未合併的話也不會有所變動,縣市相加仍為9席;然而因為縣市合併後的餘數計算,使高雄反而少掉一席,縣市合併成為對高雄的懲罰,並不合理。

台中將躍第2大城 林佳龍:人才聚集台中

而台中市人口持續增加,可能超越高雄市躍升全台第2大城。對此,台中市長林佳龍21日說,將做好各種基礎建設與社會福利,使台中更宜居,讓人才留下,並吸引其他地區人才前來。

對於台中市人口即將超越高雄市成為全台第2大城市,林佳龍認為這與台中市不斷推出重大建設、「築巢引鳳」有關。

林佳龍指出,市府全力打造安居樂業的環境,做好各種基礎建設與社會福利。而為了讓城市各區有明確定位,市府也推動區域計畫,昨日獲內政部通過,有了完整的都市計畫,可以規劃出台中的發展藍圖。

「讓人才可以留下,也吸引人才到台中!」林佳龍表示,台中近年平均每年成長2萬人,其中1萬人是自然增長,1萬人是外部移入,人口成長與台中市推出重大建設、「築巢引鳳」有關,軟體方面則推出托育一條龍、托老一條龍、青年希望工程、10公里免費公車等各項公共政策,獲社會肯定,因此人口向上成長。

有關人口移入台中的誘因,林佳龍說,民眾考慮是否居住在一個地方,首要考量薪資與工作機會,市府於是推出青年希望工程,讓年輕人出社會都有好工作,因此台中失業率低、薪資也在提升當中。

在輔導創業部分,林佳龍說,市府也著力許多,加上招商引資帶動經濟發展,進而提供高薪資的就業環境,搭配托育、托老政策,年輕人可以養兒育女、也讓父母獲得妥善照顧,自然移居台中。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