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臉書「出賣」的童年(上):糗照、裸體、網紅小孩

那些被臉書「出賣」的童年(上):糗照、裸體、網紅小孩
Photo credit: Janice Cullivan@Flickr CC BY-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身邊也有「曬娃」族嗎?透過社群網站,原來屬於家庭成員間的照片,漸漸被散播在網路上。但這些影像的主角是不是同意被拍攝?這樣私密的日常,是不是同意被分享?

2017年4月,一位部落客媽媽教育女兒的影片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這位自稱是鰻魚媽媽的母親,在臉書「鰻魚家家酒」上分享她與5歲的女兒的互動,以及教養心得,獲得了廣大的支持者,也因此接洽商案合作。

《楚門的世界》童年版?部落客上傳女兒認錯畫面,教養界線遭質疑

惹議的影片其導火線在於這名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被許多網友批評失當。小女孩哭泣的畫面被母親錄下公開放在網路後,從上架到7月這段期間已有10萬多次點擊,原本屬於私領域的教養與當事人反應,開放讓這麼多陌生人點閱,這樣做法的適當性也引起討論:父母教訓孩子,這樣極其私密、本應關起門來的事,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人人都可點閱?當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再看到這樣的影片,她會感到難堪嗎?如果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對待方式?

兒童的照片不該出現在社群網站上嗎?

德國慕尼黑兒少影展主席,也是長期關注兒童電視節目的瑪雅歌慈博士(Maya Götz)指出,父母在網路上分享孩子照片,其中有某些類型的照片後續可能會引來麻煩:

  • 不好看、丟臉的照片
  • 私密(裸露)的照片
  • 因為照片受歡迎,小孩變成公眾人物

其中最受到爭議的,是兒童裸露的照片。教養專家、甚至警方都公開呼籲,不要將孩子洗澡、上廁所的照片公開在網路上,除了避免暴露孩子的隱私,也防止照片遭到不當使用。

2015年,德國哈根警察局的臉書發布了一則聲明,呼籲父母不要在臉書隨便分享孩子的照片,或者至少把隱私設定改回「朋友限定(Your friends on Facebook)」。哈根警察局這麼說道:孩子也有隱私!

也許你今天會覺得這些照片很可愛,但你的小孩或許在幾年後,會覺得那些照片超級丟臉。你的小孩也有可能會因為這些照片被霸凌。更糟的情況是,有些戀童癖的人會存取這些照片,為了他們的「目的」,或是把照片公布在其他地方。 兒童的照片不應該屬於社群網站,因為網路「永不遺忘」。

這樣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就有一位部落客媽媽,將她訓練雙胞胎小孩上廁所的照片放到網路上,沒想到後來發現有人下載了她孩子的照片,修圖後散播到戀童癖網站上。

「我只能怪自己」,這名母親事後在部落格這麼寫著:「照片是我拍的,也是我分享的。我無法怪任何人只能怪我自己。」

戀童癖網站
Photo Credit:Brandy@Flickr CC BY SA 2.0
Flickr用戶指控社群網站Orkut利用截圖的方式盜取網路上的孩童照片,開設500個假帳號,並後製加上含性暗示的文字(圖為Flickr用戶為了引起注意,刻意拍攝的示意照片)

有2個孩子的瑪雅歌慈博士說,在他們家,孩子11歲以前,她不會在臉書上張貼他們任何的照片。她說,放與不放照片到網路上,其實都是個人選擇。但為什麼要討論?「因為有可能,我們是在傷害孩子而不自知。」

「有趣的是,通常是成人們擔心,孩子們會不會上傳不恰當的照片到網路上。 」瑪雅歌慈博士說,現在卻是反過來,父母被要求思考,發佈孩子的照片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也指出,成人們上傳自己的照片之前,都會先過濾出糗的、難堪的照片,卻常未經思考就把小孩流鼻涕、病懨懨的、或是哭得很慘的照片放到網路上。他也提出質疑,父母身為孩子隱私的守門員,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讓攝影機進入浴室、臥室?

自媒體時代,被觀看的童年成為必經之路?

日常的生活,在自媒體時代,多了可以被分享的價值。不過也因為隨時可拍、隨時可上傳,「生活」與「表演」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關於好萊塢、迪士尼、或是達人秀的童星,爆紅之後對於他們身心、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這樣的討論已是舊聞。不過,如今透過社群網站「走紅」的素人童星人數更多、公開的個人資訊也更全面,有些父母將孩子的私生活搬上網路平台,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公開,瑪雅歌慈博士擔心這對孩子們會造成難以預測的影響:

「這些孩子被剝奪了像一般人一樣的成長機會。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或是自認為了解他們。」

王意中心理師也指出,「小小孩還不能了解拍照上傳到社群的意義。他只是從螢幕上看到照片,知道照片好不好看,卻不知道這些照片放到網路之後會被誰看見、看見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小小孩也無法想像,給這張照片按讚的人,到底是誰?他們為什麼要給你按讚?通常是從大人對於這張照片的反應,影響他們對照片的看法。」

「拍照上傳、變成網紅、甚至進行商業接洽,這些都是很大人的事。」 他下了這樣的結論。

不過,我們也採訪兩位小小年紀就走紅的受訪者,她們的經歷好像沒有專家預期來得悲觀——至少目前看來是沒有。

現在10歲的部落客喬喬(于卉喬),3歲的時候爸爸幫她創了粉絲頁,雖然是用她的本名註冊帳號,放的照片也全是她生活的照片,只是經營者是爸爸,也是以爸爸的口吻發文,從2012年經營到現在,已經有超過93萬名粉絲。

喬喬說,常常有人到她的粉絲頁留言,得到像是「好可愛」「長大了、變少女了」的稱讚與關注。不過因為是半公眾人物,也曾發生過高年級的同學跑來,言語挑釁說她這麼醜、憑什麼和某位受國中女生喜愛的男藝人一起工作。喬爸也承認需要特別和老師溝通,避免喬喬在學校受到「差別待遇」。

喬爸說,照片放上網之前會先給孩子看,至於什麼樣的照片可以放上網路?小小年紀的喬喬只說「看得順眼的」。喬喬說, 爸爸拍的照片,和拍電影不太一樣(喬喬曾在2014年的電影《KANO》演出),因為拍電影需要培養情緒,而爸爸拍的是日常的照片,和電影不一樣。

而小時候因為拍泡麵廣告爆紅的「張君雅小妹妹」簡嘉芸,小一時公司來學校試鏡,她意外被選上當泡麵廣告的主角,而她爆炸頭、穿著制服從街頭跑到街尾的樣子深植人心。 因為知名,小學還不會寫國字就被要簽名,之後也陸續拍了公益廣告和偶像劇《惡作劇二吻》。

從電視機上退下來後,現在19歲的她離聚光燈不遠也不近,和許多少女一樣,自己經營自媒體,用Facebook、Instagram拍照打卡,分享最愛的美食。她說自己現在沒有經紀公司、還不確定會不會再往演藝圈走去,「我只是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