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品牌價值──台灣社會無法接受沒有誠品書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吳清友做到了在台灣很少出現的經營成就──打造了一個具備高度社會關注度的品牌。誠品的品牌價值已經不是用數字來衡量的了,而是製造了一個明確的心理狀態──台灣社會已經無法接受誠品倒閉,無法接受沒有誠品書店了。
文:楊照
吳清友去世了,相關的報導中幾乎毫無例外,一定提到誠品書店連續賠錢賠了十五年的事。誠品賠了十五年,這件事,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所看到、我所經歷的,使我不得不說:是也不是。
先說不是,誠品賠錢的那幾年,誠品一直持續在擴張,從原本在敦南圓環的一家店,陸續擴張到三、四十家,換句話說,如果賠錢真的給誠品那麼大的經營壓力,誠品如何能擴張呢?而且誠品擴張的方式,顯然也不是以規模創造出來的營業額來補原有的虧損漏洞,因為誠品新增的每一家店,都仍然耗掉高額的裝修費用,每一家店能新增的營業額甚至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將裝修費用回收。
這樣直接說吧,漫長的賠錢歲月中,誠品其實並不缺乏資金,或更精確地說,雖然缺乏卻不必擔心會沒有資金的來源。在誠品賠錢賠得最厲害的時候,我曾經和吳先生有過一段誠懇的對話,我告訴他我的觀察:不管外界怎麼看,誠品其實已經是個不會倒閉不可能消失的企業。
因為吳先生做到了在台灣很少出現的經營成就——打造了一個具備高度社會關注度的品牌。比起誠品的品牌價值,那些年賠掉的錢,真的不算多。誠品的品牌價值有多高?已經不是用數字來衡量的了,而是製造了一個明確的心理狀態——台灣社會已經無法接受誠品倒閉,無法接受沒有誠品書店了。
換句話說,誠品出現財務危機時,一定會有人願意出錢資助解危,即使是發展成連鎖書店,即使誠品的經營成本在書店業是空前的高,要讓誠品解危所需的資金,在台灣有太多人都拿得出來了。
誠品從來沒有真正的資金困境。事實證明,誠品賠錢的那段時間,每次資金枯竭時,一定都能找到新的活水來源,讓這艘愈來愈龐大的船艦維持浮在水面。這項事實,比誠品賠錢要重要上千百倍,我們應該看,應該感佩的,是吳先生用什麼方式打造出誠品這樣的品牌,讓台灣社會需要誠品,以擁有誠品為榮,到達這樣的品牌高度,這就是一個不會倒閉不會消失可以永續的企業了。
吳先生的方法,正就是台灣絕大部分做生意的人不相信,甚至看不起的。用錢去換來「尊重」與「尊嚴」。不是去討好消費者,而是尊重消費者,當你尊重消費者時,你不會將消費者當笨蛋,不會要欺騙消費者,相反的,你會想把更好的東西給消費者,比他自己原有的品味更高更好的東西。
吳先生常常掛在口上說「款待」,「款待」來到誠品書店的人。我所認知我所理解的,用我沒那麼有禮貌的話來說,那就是用一種更高的、更菁英的品味來對待消費者。給你你都不知道自己會喜歡的高品質空間與服務。吳先生衷心相信,「口袋裡只有幾十塊錢的學生,或推著娃娃車走累了的媽媽」,都會喜愛都能體會高品質空間的價值,他願意這樣「款待」他們,讓他們的人生因而變得不一樣。
誠品賠錢是應該的,因為吳先生花錢要換來的,本來就不是營業額,而是尊重,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互相尊重。在台灣沒有人相信這種尊重有任何商業價值,吳先生藉由他的堅持,證明了靠尊重打造出來的品牌,有著恆常、高貴、不會輕易磨損的價值。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彭振宣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