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中國》:官商勾結三種模式——生意人買下黨委書記一條龍服務

《出賣中國》:官商勾結三種模式——生意人買下黨委書記一條龍服務
Photo Credit: Democracy Chronicle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與俄羅斯等其他後共產主義國家相比可發現,能有效解決貪腐問題的是民主機制,然而中共不可能主動改變它所依附的政治與經濟體制,因為這正是中共壟斷權力的基礎。

遼寧煤礦大亨王春成想建一條長達496公里的鐵路,以連接他在內蒙古的煤礦場和遼寧的燃煤發電廠。為了獲得審批,他在2005年行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盟委原副書記蔚小平60萬元人民幣,又行賄內蒙古自治區原副主席劉卓志18萬元(在2006到2010年間分七次付款)。在這兩人支持之下,國家發改委在2007年批准了這個項目。在廣西南丹縣,採礦業者長期賄賂縣委書記、縣長、兩名縣委副書記和一名副縣長,讓他們能非法竊占國有天然資源。2001年,一場礦災導致81名礦工死亡,收賄321萬元的縣委書記萬瑞忠夥同其他官員隱匿災情。萬瑞忠是少數被判死刑的官員,原因可能是隱匿災情而不是貪污。

內部人的橫向勾結

樣本中有很多案例是官員之間橫向勾結以圖利生意人。當參與勾結者的職位和權力差不多或差距不大時,就屬於內部人橫向勾結的型態。如果帶頭者的職位較高,在相關單位又有可靠的自己人,勾結就容易成功。當這個帶頭者找部屬幫忙搞非法活動時,部屬會當成是巴結和拉關係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部屬通常都會照辦。

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一件幾乎涉及所有高官的大案就是一例。一名房地產開發商找上副市長雷淵利,想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用公積金來挹注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住房公積金正好是雷淵利的分管領域,他就把公積金主任和開發商都叫來辦公室開會,非法把公積金借給了開發商。另一個例子發生在浙江省紹興市。在2000年,市長馮順橋夥同其親信副市長俞永谷硬是把一塊地標給了一個開發商,儘管這名開發商出的價格比別人低3,200萬人民幣。副市長俞永谷拿的好處是325萬元。在1998年,瀋陽市原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勾結財政局長和建設委員會主任共同侵吞並平分12萬元公款。在前一年,馬向東也夥同建設委員會主任向一名開發商索賄50萬元,做為免除其1,200萬元稅費的回報。這筆賄款被兩人拿到澳門去賭博。

2004年,浙江省平湖市一間最大的公司得知市內有一塊很大的土地即將開發。為了要拿到該項目的部份工程,該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找來負責開發的水利局長全保華和負責監督該項目的副市長郭躍榮吃飯。他們擬定一個計畫讓該公司成為下包商,然後以全部工程款的8%(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報酬。在另一件開發案中,這兩名生意人也勾結這兩名官員以低於市定底價15%的低價拿到一塊土地。報酬是600萬元,也就是總利潤的20%。

在以下這個案例中,不同的生意人賄賂了不同的官員,而官員試著建立規則協調利益衝突。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的三名副廳長在2014年被捕入獄,在這個案子中,某些官員收受生意人賄賂後無法依承諾給予高速公路工程,因為有別的生意人去賄賂了更大的官。然後其中一名副廳長就和下面的項目經理約法三章:一是如果上面領導打了招呼的,不要以我的招呼為主;二是同一個標段有幾個領導打招呼的,項目經理要自己去協調好;三是至少每條路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標段不是靠打招呼得標的。鄉鎮一級也有官員勾結給生意人合同的案例。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原黨委書記向宏祖在2013年被捕入獄,他時常把相關人員叫到辦公室,商量如何讓想要關照的投標人得標。

由於貪污文化太過普遍,當官員知道其他同事也在貪污時,官員之間就會產生一種默契式的橫向勾結。在這種環境下,當某個單位的官員收到生意人的賄賂,他大概就知道這個生意人一定也賄賂了其他單位的官員以求完成審批。在某些案例中,他們也都知道生意人和上面領導或其他同事關係密切。行賄者也會暗示說其他單位都已經搞定了,這樣比較容易把官員拉下水。這就是說,官員不必明確知道其他人有沒有勾結。只要心知肚明或懷疑假定其他官員也有參與,就足以讓他有信心收賄給好處。在這些案例中,光是心知肚明和懷疑假定就足以促成勾結。只要行賄者的直覺正確,官員也收下賄款,默契式的勾結就形成了。

相關書摘 ▶《出賣中國》:與黑道勾結的社會學——送禮、分紅、買官和性招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政權的潰敗》,八旗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裴敏欣(Minxin Pei)
譯者:梁文傑

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專家裴敏欣在《出賣中國》中,利用中國媒體與司法部門已經公開的260個貪腐案件進行深度的分析比較,系統性地探索這些貪腐案件牽連的廣度、深度、運作模式、制度與歷史起源,以及對中國國家與共產黨當局造成的危害。裴敏欣指出,大規模貪腐的源頭是1990年代中共不完全的產權改革與中央權力下放的結果。中共菁英刻意製造法律上財產權的模糊空間以上下其手、中飽私囊。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以權換錢的誘惑與日俱增,也成為加官進爵的不二法門。各單位「一把手」與企業家、黑道勾結,非法出賣國有企業、礦產、土地、官位,成為普遍性、長期性現象。這不僅侵害本該屬於中國老百姓的權益、在地方出現「黑道治國」之惡習,也在黨內造成上下交相賊、劣幣驅逐良幣的「塌方式腐敗」。中國統治結構腐敗之深,已經到了如蛆附骨的程度。

《出賣中國》語重心長地指出,由於貪腐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內部生態的一環,不僅大刀闊斧的打貪難以展開,出於政治企圖的打貪反而只會製造統治菁英之間的猜忌與仇恨,危害獨裁政權的凝聚力。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方法分析中共的貪腐現象以及其與威權主義、經濟發展、民主轉型之間的關係,並對中國未來做出清醒而沉痛的預測。對任何關心中國與中國對台灣之影響的讀者,本書都不容錯過。  

出賣中國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